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67|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程先按照zoe贴的行程,一路推看过去。

周六 走东线:
广州→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晓起→→江湾(午餐)→→江岭→→晓起或庆源还是江湾(夜宿)

周日 走北线:
→→清华镇(彩虹桥)(午餐)→→虹关古村(或理坑)→→(石城(也许))→→思口镇(路过)→→紫阳镇→→广州

调整后的线路估计是这样的:

周六 走东线:
广州→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晓起(餐)→→江岭→→水库→→庆源→→江湾(宿)

周日 走北线:
江湾(7点)→→清华(彩虹桥)→→理坑(餐)→→虹关→→思口→→紫阳镇→→广州


实际的行程:
周六 走东线:
广州→→晓起(餐)→→江岭(堵车回头)→→李坑→→江湾(宿)

周日 走北线:
江湾→→理坑→→清华(彩虹桥)→→思溪(餐)→→广州



推荐的行程:(详细的看第三页)
周六 走东线:
广州→→李坑→→晓起→→江岭→→水库→→庆源(宿)

周日 走北线:
庆源→→宫坑(徒步)→→岭脚→→虹关→→理坑→→清华(彩虹桥)→→广州



http://www.sincoo.net/dispbbs.asp?boardid=23&id=1415
这里的地图好多张。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459
这个帖子介绍的很不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地图选用这个吧,比较了下,这个还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李坑(小桥流水人家)

距离紫阳镇12公里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1

秋口镇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明清古民居、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中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处处都将滞留你的脚步。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苍漳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汪口:千年古村落

离李坑11公里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9


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取《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意,又名"永川"。

??汪口位于婺源县东江湾镇压的西部,离县城紫阳镇23公里。向西至瓷都景德镇84公里。往南至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58公里。向东到皖黄山101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历史上被儿为"千烟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来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

??古村廓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有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这里有:被誉为"艺术宝库"的省保文物单位"俞氏宗祠";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沿河十景点的龙船潭"水上竹筏漂流";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遗址……。汪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具特色,丰富多彩,吸引不少的中外游客。这里还有具农家风味的程村发电公司旅馆,风情小客栈等10余家农家旅店,为诸多游客提供方便,随时扫塌以待,躬候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晓起:生态示范村

晓起离江湾6公里,江湾离汪口8公里

能否直接车由汪口去晓起否,汪口到晓起应该也就6公里吧。
汗,偶的江西省地图册怎么不在老家放着呢!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91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晓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晓起名贵古树观赏园荟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经楠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不仅是晓起先人崇尚绿色,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有力佐证,更为今天的晓起增添了几分灵气,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

??晓起村交通便捷,油路直通景区。大型停车场、牌楼、水口公园、嵩年桥酒楼及各式木、竹结构房屋,都是为游客提供上佳服务的休闲场所,可以同时接待400余人吃、住、游、乐。

??享农家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晓起是您亲近大自然理想的选择。

??江上青希望小学就建在晓起,江上青是江石溪第六子江总书记的养父,祖籍婺源,1911年---1939年,中共党员,革命烈士。为继承和发扬江上青烈士崇高的精神,原上海市市委书记胡立教同志和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引荐,共青团上海市电力工业公司委员会决定在江湾晓起村建"江上青希望小学",谨此让家乡人民缅怀先烈,激励青少年秉承烈士遗志,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江岭:江岭风光无限好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77

江岭距离晓起9公里


江岭南临晓起,东接溪头,地处婺源县最东北。
??江岭风光无限好,拾堤田而上,岚气升腾,重峦叠翠,溪水碧澄,粉墙黛瓦时隐时现,青苗绿茶连绵成片,田舍风光,平和恬淡,好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可是旅游摄影人士绝佳去处。每年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是旅游摄影最好的季节。

??提示: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途径江岭的车很少,经过江岭往回走的车大约在下午2:00多后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游江岭可以走一走山上的一个小村庄,然后沿着公路往下走,如有时间还可以走一走山下梯田中的一个村庄,记住不要站在路边等车,到附近的镇子坐车,那里的车比较多,当然如果途中有车经过,挥手拦车就是了。

  交通:晓起--江岭 2元/人 江岭(港口)--县城 8元/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江湾:伟人故里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78

?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

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凡鼎盛。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还孕育出了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着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江湾,是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的一颗璀仙明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庆源:千年古村

江岭到高山平湖(水库)8公里
水库到庆源5公里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5

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庆源村口"别有天"古亭内现仍留有古人绝句"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原亭大门口两侧有联为"车马绝喧阗忆前人三径怡情托迹不殊陶靖节、鸡犬声相闻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犹似武陵源"。横联为"桃源深处"。

  庆源村地貌极为奇特,狭长的山谷两侧,海拔千米以上的二条山脉对面相峙,"合掌观音"主峰抱合"明镜山",而"天外来龙"主脉下,天生一座"玉屏岭"。"神龙西至挂屏岭,合掌观音坐镜台"大有隐仙卧龙的圣境和净土佛地之灵气。整个村貌犹似一条船,船身依屏对镜、船头船尾形成狭窄的隘口,是进出村庄的咽喉之地,也将整个村落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相传,当年太平军的一支部队,前锋进入庆源村头隘口,看到山闭涧断,疑为山谷尽头,于是折回梧村另寻新径。后人在此建一路亭,亭壁题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句古诗,面对地理形势,竟是如此贴切神合。

  进入庆源,一条小溪串村而下,溪中建有7处石碣,沿溪人家在漪涟中时隐时现,27座石桥木桥将二岸连为一体,溪磅由条石叠建形成二华里长的青石街面并间有10余处凉亭,二侧溪埠在上下桥底斜相对应。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蓝天、碧岭,体现出人与自然融合和谐的最佳境界。在村的中心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余米似船形村貌的桅杆,本地称乔木里神树。原树畔建有乔木里狮子楼,供奉白果仙子,香火十分鼎盛。树冠枝繁叶茂,荫泽方园一里,每年结果累累,而雄本却远在崐二十里开外的裔村西安,奇妙的大自然造化之功,为这二株相隔万米的神木架起了空中鹊桥,风媒的传尘送粉使古老的白果注入生机,这位"身效菩堤树,心朝明镜台"道骨神韵的仙子也无法解脱世间尘缘而敞开情窦。庆源村的古木除白果神树外,还有二株罗汉松,其中一株在"大史第"围墙内,青石护拦为盆,卵石铺地为墩,主干几经雪压,百孔千疮,盘根错节,天生造型,不是盆景胜似盆景。上村的千年古柏,躯干满目斑剥却枝繁叶茂。皇上赠武将詹天表紫薇树,每年花期长达三个月,当花茂盛之年可预兆稻谷丰收,本地亦称"饭花树"。十余棵古老的丹桂,中秋前后香溢全村,而村中一株百年白牡丹至今花团锦簇。

  走出村庄随溪而下,有一座雄伟的古石拱桥,古藤缠绕桥身,一个高大的石堰将上水口光线完全遮蔽,瀑布飞溅而出,巧夺天工地形成一个巨大的石洞,瀑布跌落在光滑而陡峭的岩面上,形成的支流如网如织十分壮观。在此邻近的一处山腰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龙洞,洞内宽敞如厅,面积有40多平方米,并且洞中有洞是寻幽探秘的好去处。小溪下游路畔,有二株神奇的古松,平地兀起,其中一株已遭雷击,主干焦黑,凝脂如血却残躯不倒,犹似中弹的勇士被同伴搀扶,情景惨烈悲壮。在松树下的溪心路畔,突如其来地冒出一簇簇石柱,人称小石林,鬼设神施,形态各异,犹如绽开的莲花,带露的佛手,破石的春笋和竖案的文笔。岸上卧生着一块"千部书"的巨石"遗世而独立",截面断层如页,似一部谁也打不开的天书,令人流连忘返。据当地流传,这些大大小小的二十六根石柱,乃为朝笏,这里原要出二十六个京官。一开头就迸出一个超尘脱俗的詹天表,为明代大将军,身躯八尺,挥舞四十余斤的大刀水泼不入。卫戊京师,朝廷倚为屏障,发迹的坟地人称"上水鱼"。同村有人妒忌,请来先生破风水,栽下这两棵松树作的钓杆,把对岸鲤鱼钓起来,再做一个石桥穿透鱼鳃,称为"穿鱼桥",此桥合垅之时,詹天表正在长江上押运砚台,江洋大盗见箱子沉重,疑是金银珠宝,顿起杀人越货之心。据传,当时詹天表家族为避风水被破,作出了应变之策,将上水鱼前方一个称为"鱼饵"的土石墩铲平。没有鱼饵鲤鱼就不会上钩,但为时已晚,除墩未尽,传来詹天表暴卒的噩耗。"上水鱼、穿鱼桥、钓鱼杆、鱼饵墩"如同四个历史老人一直在默默地拼凑着当年那不堪回首的片断。大大小小的朝笏石柱,至今仍在编织着那一堆本应发生却未曾发生的故事。

  庆源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鸿儒名流、巨商富贾,明清期间最为鼎盛,如明代翰林大学士詹养纯、武将詹天表,清进士詹轸光,其他如抚台、知府、知县等有数十人之多,均有谱可究。村中至今还保存着"大史第"、"大夫第"、"资政第"等达显贵人的旧居,昔日官邸、寻常巷陌,虽几易其主,但古韵犹在。在庆源众多的古建筑中,以村末的双层石拱桥最具特色,桥上建有二层楼,高十六米,廊桥四门进出,墙窗砌日月之形,原正门二侧有联"描来新月半弓,封成石磴,添得闲云一片,锁住花村"。桥墙上有"半空浮壁,翠映银屏,空谷传声,祥云出岫"等匾题并有普陀寺高僧云游此地时题诗"翠园深处淡烟笼,古木森森一径通,流水小桥花细落,行人笑指武陵中"。廊桥古朴而独特的造型,堪称江南一绝,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

  庆源在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两位巨商驰名中外,其中詹福熙在上海垄断国内照相器材市场,巨商詹励吾在中缅公路开凿之际,垄断生活物资和建材物资的供应,其在庆源的建筑有"福绥堂"、"敬慎堂",外表中西合壁,内仿南京总统府结构,并以精湛的手艺在正门墙壁上砖雕成108个形态各异的寿字,称为"百寿门",在深山峡谷之中,竟有如此惊世之作,使庆源村不仅具有徽派古建的魅力,又不失近代都市广厦的气魄。

  庆源古文化最突出的是傩舞戏,追溯历史渊远流长。历史上庆源以詹氏为主姓,巨商、官宦者居多,而十大杂姓为"小姓",多以佃农、雇工为生。有一年,"小姓"人家无意中葬了一桩风水宝地,看地先生讲日后要出一斗粟米的官。詹姓人家想出了一个对策,在村中搭戏台筑庙坛,花钱请"小姓"人家夜夜做戏,这样每天晚上登台的大官小官不计其数,三年五载就可将风水宝崐地发尽,"佳人才子曲中来,将相帝王发戏台"。神奇的传说演绎为浓郁的乡土文化风情。千百年来,庆源有"狮班"、"鬼班"两大戏班统称木莲戏。面具多为木雕,也有铜铸。民间流传"石佛人家挖木勺,庆源人家戴面壳",说明庆源傩舞戏在婺源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一九五八年有人在庆源庙坛地下挖出了一个当年演傩舞时戴的铜面具,上有康熙年间字样。这一历史的化石,再现沉淀了的昔日辉煌古文化。相传,庆源的傩舞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在祠堂演出,传说可消灾避邪。正月十八以后戏班巡回在全县各地演出,俗称"庆源十三戏",演出时远近村民扶老携幼争相观看,盛况空前。五三年,庆源傩舞戏曾获省文化厅颁奖,六十年代初,代表江西省古剧种赴北京汇报演出。载誉归来后成立"嘉禾班"和"桃源剧社"二个剧团。1981年《中国史研究》第一期对庆源蕴藏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了大篇幅的详细报导,更使这一偏僻山村名声鹊起。

  庆源村山高气清,土肥雾重,空气清新不染纤尘,泉水清澈赋含灵气。"山地种茶、水田种稻、家庭养猪、房前种果、流水养鱼"这种封闭式的家庭原始劳作模式一直沿续至今,产品赋含生态与传统特色优势。在众多的野生资源采集产品中以高山毛蕨最为著名,一直走俏港澳市场,珊厚茶叶味香汁浓,历史至今脍炙人口。冷水塘鱼、深山石鲫闻名遐迩。在庆源村内,山边水畔栽满连片的各种花果,其中有桃梨等水果两千余棵,每当菜花、梨花和桃花盛开之际,庆源人家笼罩在一派"金山、银海、胭脂云"的景象之中,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文化,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特殊的生态环境小气候使这里物候较县城推迟半个多月。大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感叹,休验到这处世外小桃源的真正内涵。【感谢段莘乡政府书记洪文胜提供的资料和图片!】

  提示:由于庆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欲去者最好是自己有交通工具(或租,或包);为普通游客之不去地,建议一游,可有世外桃源之感触。 去晚了,就难以看见没有被商业化的原始美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7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延村:清代庄园

延村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95

??延村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的思口镇延村原名"延川",明初金姓自本县沱川迁入后改今名。   

??历史上以商贾闻名的延村,现有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最兴旺时全村有四座祠堂,一百余栋大宅,村人如遇雨雪天气,由村头走到村尾,可穿堂入室而衣裳不湿,足见"群屋一体"的规模。

  现仅剩古民居56栋。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徜徉其间,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思溪:聊斋影视村

思溪距延村1华里。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6

  思溪距延村1华里。该村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村落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村口明代"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孝友兼隆厅"等。

  "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清代"银库"屋,当世现已少见;"敬序堂"花厅,一派古色古香,为品茶对弈、吟诗作画理想之地;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

  1987年,福建电视台曾选择这里拍摄电视连续剧《聊斋》。思溪景点,农家旅馆可接待100人住宿。思溪的古韵遗芳,等待着八方宾朋的采撷!

  门票:1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梦中的廊桥:清华彩虹桥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67

??彩虹桥被各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年。全长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

??彩虹桥最大的特点:设计非常科学,其一、桥墩像半个船形,前面丰锐,后面平整,流线形,起到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正是由于科学的设计,古桥能保存到今天,历史上曾记载,最大水位接近桥面,当时洪水汹涌,假如墩头是平面的,桥早已被洪水冲毁。(理解这一块,要把桥放到历史年代中去看,当时所能借鉴造桥的依据少。跨度大,难建石拱桥。)其二、桥墩之间距离不等。墩距的最大跨度为十二米八,最小的为九米八,相差三米。这种设计,是根据汛期洪水的走向确定的。主流量经过的地方墩距较大,有利于行洪,桥墩受到的冲击也小;水流平缓的地方,墩距较小,受到洪水的冲击力相对小些。其三、条石之间砌法讲究。桥墩是用长短大小不一的条石相钳在一起,缝隙小,结合的非常牢固。这是因为桥墩内部是用砂石填充的,一但条石出现缝隙,长年被洪水冲击,很容易拉大口子,砂石被淘空,桥墩就会倒塌。要修复一个桥墩难度大,桥墩的最大水深有四至五米,在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下,要清到岩基,将上百斤或成吨的石块砌好,难度很大,就光排水一项,要用十多台农用水车,昼夜不停抽水,方能清到岩石砌条石。因此,当初的建造者,想把桥墩做好后,永远不再重修,做到一劳永逸。桥墩是整座古桥的最精美部分。

??桥面的木质部分,是从桥的延续性,长远性来设计思考的。从经济、结实、耐用、便于维修的角度去做。粗看:结构简单,做工粗糙,榫头之间的缝隙大,长廊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对木匠的要求水平不高,是普通木匠所建。这样做,其优点在于桥坏了,用最低的价钱,随时能找到维修的木匠。象婺源有钱人的房子、祠堂,当年建造时十分气派,现在就是有财力,找到维修的能工巧匠都 是一件难事,只能随着历史而消逝。但桥不能这样,世代的子孙要行走。因此桥的建造者苦心积虑,使这座桥完整地留存到今天。尽管是普通木匠所建,但体现的艺 术风格是:古朴、厚重、历史的存积感很强。

??整座桥,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做不会因为一处坏而影响到整座桥。彩虹桥榫头之间的牢固不用铁钉,全部用木钉。使用木钉,成本低,便于加工。铁钉用在建桥上,容易生锈,与木头结合在一起,人在桥上行走,桥体会发生振动,铁钉会把木头磨损,桥就容易松动。用木钉牢固,木头是同一属性,在振动中,伸缩相同,几十年过去了,榫头之间依然紧密牢固。桥梁是用百年以上的四根老松树加工而成,上面铺上木板供人行走。桥面的木质部分,一般只能保存上百年,所以,彩虹桥历代都维修过。解放后,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八五年。

??彩虹桥是由谁所建,为什么取名彩虹桥?婺源自古以来就有做善事的习俗,修桥、铺路、建亭子等。最早,桥上游四十米的地方,建有一座独立木桥,一年当中好几次被洪水冲毁,给过往的行人、劳作的村里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清华村一位出家的和尚胡济祥与一位能人胡永班,很想为清华人建一座永久性的桥。首先,遇到的是资金难题,胡济祥就是负责筹款的,他云游四海,用三年多的时间化缘,筹集到一笔巨款。然后由水利、桥梁工程专家胡永班负责设计、建造、施工,历时四年多完成。在建造的过程中,清华村里的许多文人墨客,绅士都想给桥取个内涵丰富的名字。婺源人自古不喜欢简单地用地名命名桥名,几乎所有的古桥都有一层美好的寓意。彩虹桥也不例外,许多人都给她取了不同的名字,无一被村里人认可。桥名是在将要竣工,封盖最后几片瓦,傍晚时分,西边的山背上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夕阳透过云层,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当时胡济祥、胡永班见到此景,认为这是吉兆,立即叫村里人燃放爆竹庆贺,彩虹是清华人心目中吉祥、美丽的象征,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桥名取彩虹桥最为恰当,一直叫到今天。后人为了纪念二位先人,在中间亭子设立了神龛,以示永世不忘。右边为募化僧人胡济祥神位,左边为创始理首胡永班神位,中间是禹王神位。为什么这里立禹王的牌位呢?当地人认为禹王是镇水的神仙,也是胡氏的始祖,有他在,可以镇住洪水,保护古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理坑:深山进士村

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0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门票:1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虹关:徽墨名村

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

http://www.wyren.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76

徽墨名村-虹关古村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有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

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至今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就在这个千年古村的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树龄已有1000余年,胸径3.4米,高约26.1米,冠幅3亩许,被誉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关于古樟的年龄,众说不一,一般认为当在千年左右,而古樟旁的古驿亭有一副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古樟树底,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蜿蜒远去。


提示:   1、门票:1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阆山:不为人知的阆山

阆山,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名字,它是山,虽然它不像泰山那样雄伟,华山那样险峻;没有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之奇松……它是村,虽然它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滞后……但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勤劳善良的百姓,诠释了阆山得名的原因——此山门内住良人。

说她高,她海拔780米,是婺源名山大川之一:来到段莘一级站下车沿着整齐陡峭的石阶到达山顶最少也要两个多小时,而首次上山客人则需更长的时间,没有毅力,定会被这陡峭的山岭吓倒。说她大,是因为这个在陌生人看起来似乎不可能有村庄的山顶上,却有大小七个自然村,一千多人口,拥有千余亩粮田、万顷沃土,山顶有如一个美丽的大平原,让人简直不敢相信。

阆山四季景色宜人:春风送暖,杜鹃怒放,百花争艳;春夏之交,浓妆艳抹,烟雾缭绕;夏日炎炎,浓荫蔽日,凉风送爽;秋风瑟瑟,千山竟秀,层林尽染;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世界……

阆山有"人间仙境"之美称,她不仅四季景色宜人,给你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而且有令人留连忘返的景点。有新寺的大石壁,外山村的"公鸡"、"母鸡",坦里村下的"檐底"、"八仙桌"、"石狮"、"石象"等无不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都是天赐佳作,无与伦比。光说这"大石壁"吧,她座落在新寺村,分一大一小两块,总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的,表面细腻光滑,油光发亮,是村里的天然大晒场,谁来到这里都不禁会坐下来,歇歇脚,聊聊天,仰面身下来,或睁眼仰望苍穹,或闭眼消除旅途疲劳。然后会在这里跑着嬉戏一番。据说这块石壁是一位神仙看到为当地百姓解决缺少晒场而用神功端去地表泥土而得,距今已有千万年的历史。阆山坦里坳枫树林,参天古树,绿树成荫,走进枫林有如置身于美妙画卷之中:三四人合抱粗的枫树群挺立于广阔平坦的绿色草地上,形态千奇百怪,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来到林中,处处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若是赶上初冬季节,那红通通的枫叶林就更是风采别致,让你不由得会吟诵着儿时读过的诗歌:"一片一片又一片……红叶红满天"。

阆山石奇山美而人更美,这是上海两位姓王的艺术家去阆山七日游后的内心感受,也是对阆山赞美的高度概括。假如你是一位游客,阆山人民会热情招待,首先送上的是一杯热气腾腾的具有高山特色的纯天然香茶,香甜可口,直润心田。在饭桌上,会让你胃口大开,主人会在举杯的同时自豪地介绍当地土特产——朝天辣(椒)、有机笋和老水酒。阆山四周全是毛竹林,四季均可吃到鲜笋和笋干。阆山的辣椒个小色红味鲜辣,保准会让你爱不释手,欣然带上一包留作纪念,或是赠亲友。

阆山--高山之巅的神秘村落

  五龙山的云海锁住了被人称之为"具有母系氏族遗风"的婺源县段莘乡阆山村,这个村落的人们是何时迁入海拔近千米的五龙山顶,已然没有谁能说清。陡峭山林中,两条殊途同归的古道成为贫困山村向外的仅有延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Re: 【攻略】为各位婺源行的筒子们做功课

高山平湖

  在五龙山腰的密林中,是呈现高山平湖美景的段莘水库,段莘乡党委委员程发平说,水库和电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拦山筑坝而成,电站给山顶的阆山村带来了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5 21:20 , Processed in 0.3773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