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21|回复: 8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C絮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21 1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娱自乐之作,:D

小幸福:

从公司下班,我通常喜欢坐JJ的班车。

由五山路尾到最近的班车停靠站暨大门口,即使用小跑,也要十多分钟。

这一段路,由于最近要修地铁站,非常的拥挤,人多车多灰尘多,加上到了傍晚依然热烈的阳光,走起来真是要受不少的罪。

可是这是每天的功课啊,如果不想办法给自己找点小快乐,那可真是难受的紧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34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靠近岗顶的路边,有几个小摊,卖北方面食的,卖小藤器的,有时候下班走得早,我特别愿意在这些档口停一停,买点小东小西。

卖藤器的小店最有意思,有很多特别的篮篮筐筐。家里用来放换洗衣服的藤筐和摆在洗手间门口的藤垫子,就是在这里买的。

也喜欢在天桥上面向卖花的老太太买一些白色的香花。

姜花是我的最爱。外表平凡朴素,可是买上几把,插在客厅的玻璃花瓶里,马上就是满室的芬芳。淡淡的,悠悠然,点缀出最悠闲安详的心情。

没有姜花的季节,栀子花也是好的。只可惜存放的时间不长。往往插不了两天,花啊叶啊,就都垂头丧气的耷拉下去,叫人惋惜。

可是栀子花的花季也不长,如果连栀子花也没有了……那么,还有路边摆卖的一把把的玉兰花。最爱玉兰花的香气,那么淡雅,用一个小小的玻璃碟子,装一点点水养住,那我的桌子上,就有了一个星期的花香伴随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34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从天桥上往左转,还没有下桥呢,就可以闻到阵阵浓烈的烤鱿鱼的香味。其实不喜欢天桥底下那个小店的烤鱿鱼,嫌它的肉太厚,调料味道也一般,吃起来不够尽兴,可是每次闻到这阵香味,就想起天桥下石牌东路上的另一家烤鱿鱼。那才是真的美味啊,又香又辣的调料味道深深的渗透到嫩嫩的鱿鱼肉里……Yummy, Yummy。

可惜并不顺路。

以往Wolf在附近办公的时候,如果下班的时间和我差不多,我就喜欢和他约定在天桥底下等齐了一起走。而每次当他从石牌东路走过来的时候,手里就肯定会拿着两串这样的烤鱿鱼。

桥底下还有一间麦当劳。心血来潮的时候,常常会花几块钱买几个辣鸡翅,边走边吃边辣得满头大汗,那也是舒服的。

哦,不能忘了旁边的屈臣氏。有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忙起来的时候,不能到好又多万客隆买日用品,就愿意用下班的时间在屈臣氏随便买一些临时应付。往往可以看见当季最新的特价推介,从什么盐津桃肉、泰国的即食燕窝,到湿纸巾、棉花糖,总是喜欢顺手买一些,要是碰巧遇到这些东西里面有特别适合自己口味的,那就是意外收获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35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明苑旁边的小市场,也是一度很喜欢去逛一逛的。

最早的时候,是一位同事的推荐,说是那里的水果又多又便宜,去得几次,发现这间档口的猪肠卤得很好吃,那家档口的白切鸡也很美味,慢慢就习惯在下班的时候到这里买点菜了。

再往前走,就到了暨大门口的天桥底下。走得快的时候,到了这里也不过是5点45分左右,可是JJ的班车通常要5点55分以后才能到,在车水马龙的路口等车,显然并不是什么惬意的事情。

可是最近我又有了一个小发现。天桥下银行边有家小的杂货店,冰柜里有我爱的五羊蛋奶批。最爱这种口味,浓浓的蛋香奶香,没有雪糕那么麻烦,没有冰棍那么简单,真正最符合我的喜好。

于是天天先买一根雪批,悠闲着吃,悠闲着等,周围的喧嚣,似乎也消退了不少。

如果到的实在早,呵呵,我还可以先到桥底下看看最新的DVD和CD。最近淘到的《老友记》最后一季,就是在等车的时候买到的。淘到自己喜欢的碟的时候,真是快乐啊。买了以后,可以把封套先拿出来慢慢的看,等到把内容的介绍看得差不多的时候,车也就该到了。

……
5#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36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露天电影:

今天晚上,南苑的空地上,有免费的露天电影看。

因为是在空地上临时搭建的电影棚,所以没有座位,大家要自己带小板凳去看。

本来对看这种免费的小电影是不感兴趣的,可是和大家聊天的时候,偶然提起了"小板凳"三个字,很多有关小时候看电影的回忆,似乎一下子就都全部回来了。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爸被调到了离家里有3、4个车程远的东山湖党校教书,家里三个小孩子,妈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于是,爸爸就把我带到了东山湖。

那真是一段神仙一样的日子。

其它的趣事就不用说了(我曾经在"童年趣事"之类的帖子里有描述,不罗嗦啦),到了夏夜的晚上,常常有这样看露天电影的机会。

爸爸所在的党校隔壁,是一间干部学校,到了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傍晚放一些电影。

那时候的我,不过是一个6、7岁的小姑娘,对于电影的内容是肯定没有记忆的,关键是去看电影的过程。

干校和我们党校只有一墙之隔,中间还有一道铁门。放电影的广场,就在大铁门的附近。

铁门常常是关的,如果要从大门口走过去,那可是一段很长的路啊,所以党校的大人们常常会翻铁门过去看电影。

那是怎么快乐的一种经历啊!我拿着小小的木板凳,让爸爸把我高高的托起,在门的另一边,爸爸的同事把小小的我轻轻的接过去,腾云驾雾一般,我就到了铁门的里面。

其它的细节,已经没有记忆了。包括看电影的心情和电影的内容。

可是,翻过铁门的这个细节,却奇迹般的留在我的记忆里,每个情节都那么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带的小板凳,是那种四四方方四个脚的矮矮的木板凳,即使到现在,一说起小板凳,脑海里面联想起的,就是那样的小凳子。

不要问我为什么对这样的细节有这么深刻的记忆,我也不知道。可是我想,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童年里,总有一些记忆深刻的片断吧?!带着小板凳翻铁门去看免费的露天电影,就是我童年记忆的一个片断。
6#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38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我的小学:

关于我的小学的回忆,可以分成很多个片断。

童年的那段时间,正是爸爸妈妈一直在努力工作,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阶段,中间经历过很多次搬家、换学校,单是小学,我就读过3、4间。

我上小学的时间比较早,不到6岁,就已经是一年班的学生了。

其它的细节,在记忆里都已经模糊了,可是现在还很清楚的记得,第一个学期期末语文考试的时候,试题做了不到一半,试卷上要求拼写"鹅"字,可是那时小小的我如论如何也记不得这个词该怎么写,于是就停下笔来,在课室里哇哇大哭。

幸亏考试的时候我坐的位置是课室的最后一排,哭到其它年级的哥哥姐姐都考完试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就纷纷围过来,一个个的帮我出谋划策。

那时候妈妈是我那所小学的老师,监考的老师可能也觉得这个考试考了一半就急得大哭的小朋友很有趣吧,所以并不急着来收我的卷子,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那个学期的语文,勉强得了个60分。

这是我小学时候唯一一个没有拿到三好学生的学期。

到了二年级,我随调到东山湖党校教书的爸爸,转学到了东山湖的一间小学校。

说它小,那是无论用什么形容一间学校小的形容词来形容都不夸张的。

东山湖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附近都是种地种瓜果的农家,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父母不多,学校里面的孩子,大多数是爸爸的党校和我们隔壁的干部学校的小朋友。

年级倒是设置得齐全,小一到小五,一个不少,但是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多的不过是10个左右的学生,我们小二,最多的时候有9个同学,少的时候,就是7个。

在这样的小学校里上课的乐趣,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恰当。

课间的时候,我们从来都不需要一个大广播在操场上方哇哩哇啦吆喝着做体操,高兴的时候,几个年级的小朋友聚在一起,你做孙悟空,我演白骨精,我们一起玩"三打白骨精"的游戏。

上劳动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校园一角自己辟一片地,种上蓖麻籽,然后每天勤浇水,巴不得它第二天就结出果实来。

也可以让老师带我们到附近的李子园,大家围成一圈坐着,听老师给我们讲各种有趣的故事。调皮一点的孩子忍不住想要偷摘果子吃,老师处理的方式是,同意我们大家每人摘一个果子吃,但是一个人只可以摘一个。这很公平,再顽皮的孩子,也会老老实实的挑一个自己觉得最大最好吃的果子,然后安安静静的坐下来。没有人觉得一个果子不够吃,唯一需要比较的,是自己选的果子够不够大。

大扫除的时候,我们会把课室里唯一的几张桌椅都搬出来,学校小操场的旁边就有一条很浅的小溪,直接把桌子椅子放到小溪里面洗,最后湿透的,除了那几张桌子凳子,还有我们快乐的小脸和里里外外的衣服。

……
7#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40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可惜幸福总是短暂的,二年级还没有上完,爸爸就被调回了潮阳。于是我又回到了小一上的那个小学。

学校离家非常的近,即使早上蹦蹦跳跳的一路走一路玩,也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到。

这段经历其实乏善可陈。普通的小学校,普通的孩子。

我还是没有改掉胆小爱哭的毛病。

那时候,学校要求每个小朋友上学的时候都要别上校徽,每天都有一个班派出来的值周生在门口检查。有一个阴天,我带着雨伞来到校门口,才发现自己把校徽给忘在家里了。通常这样的检查都是比较随便的,我拿雨伞遮住胸前,以为这样就可以随便的走进去,谁知道那天负责检查的是我们班的同学,想跟我开个玩笑,坚持要我把雨伞挪开露出校徽给她检查,这一急,我就哭着跑回家去了。

最后是奶奶把一路哭到家里的我送回学校的。

当然,我的小三小四也不是完全由这些丢脸的故事组成的。因为有点小聪明,所以即使平时不怎么用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拿到的分数也总不至于给当老师的妈妈丢脸。

我们的学校就象个小四合院,周围是一间间课室,中间是一个封闭的操场。学校有个习惯,每年给三好学生颁奖的时候,大家都坐在课室里,听校长在大广播里面宣布得奖的学生,然后得奖的学生就一个个穿过那个操场走到校长室去领奖。

那是多么难得的骄傲的瞬间啊!当时妹妹和我在同一个学校上学,每学期的三好学生颁奖,总是有我们俩的份儿。我还记得,有一个学期颁奖的时候,听到大广播里念我妹妹的名字,我们的班主任靠在门上,笑笑着对我说:每个学期都可以听到你们姐妹的名字啊!

值得自豪的好像就是这么多了。那时的我,并不是一个太活跃的孩子,性格还特别的迷糊——很不幸,直到现在,我的这个毛病还是没有改。
8#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40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选几个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参加全镇的汇演,节目的内容是跳一个民族舞蹈"南泥湾"。也许只是因为妈妈是学校的老师吧,我被勉强选上去参加表演。可是我实在是没有跳舞的细胞,排练了一段时间就被老师换下来,让我在后台配唱。

现在想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个为了避免伤害我小小的自尊心的安排。当其他小朋友在前台表演的时候,我在后台和着放音机一起唱"南泥湾",我那稚嫩的声音,估计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听得到。

到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的这次"表演经验",我又有了参与六一演出的机会。这次不是在大礼堂里跳舞,而是要和很多别的哥哥姐姐一起,到一些大机关的门前表演。

演出的那一天,老师给我们都化了妆,作为跳舞的道具,一个人还要拿着一个小花篮。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把一件东西落在家里,只好中途回家去拿,路上,邻居的大人们纷纷逗我,而其他没有上学的小朋友,则在一旁一直叫"蓝采和"——我们的造型确实和八仙里面的蓝采和比较象,——其实心里是美滋滋的,因为从来没有用过什么口红腮红之类的东西,对于一个小女孩子来讲,这新鲜的一切一切,极大的满足着我的虚荣心,可是表面上还要故意做出生气和不屑的表情……

到了真正开始表演的时候,我的迷糊发作了。

先是在我们的舞蹈里面,有一个两排小朋友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圈的动作,所有人都按照排练的方向转,只有我一个人转错了方向。这个动作恰好被我们镇电视台拍了下来,就在那天晚上的新闻节目里放了出来。

然后,按照原来编排舞蹈的老师的安排,在我们跳完"南泥湾"以后,还有一个高年级的姐姐表演的舞蹈,舞蹈的最后,她们要拿一些彩色的棍子组成四个大字。其中有个"年"字,左上角那一撇,就要用上我的小花篮。我先是在旁边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她们跳舞,等到要我上场的时候,我迷迷糊糊的钻进跳舞的队伍里,却发现周围的那些姐姐不是我排练的时候熟悉的那几个!

哎呀,我走错方向了!旁边看表演的人们指指点点:嗨,那个年字的一撇搞错了!急死我了!于是只好拼命在人堆里钻来钻去的找,最后还是"年"字上其他那几个姐姐看见了我,把我叫过去的。

……

9#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43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四年级上完,爸爸妈妈的工作也从潮阳转到了汕头,于是,我又一次换了一间新的小学。

刚到新学校上学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太适应。潮阳方言的口音和汕头话有些差别,在一堆汕头音里讲潮阳话,显得很"土",所以同班的其他同学喜欢学我说话的音调来逗我。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晓得他们和我讲话的怪腔调是在学我的口音,为了和大家尽快的打成一片,我偶尔还会用一样的调子和同学开玩笑,等到发现爸爸学校的大人们也开始这样逗我和弟弟妹妹的时候,我们都开始觉得不舒服。

我们家孩子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我们默默的学习新的口音。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和同校的弟弟妹妹都把自己的口音完全改了过来。

到现在还常常有很多刚认识我的朋友觉得奇怪,我的普通话里,几乎没有一点潮汕的口音。一部分原因是我初中的几个好朋友都是从北方过来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也和自己从小强烈的自尊有关系吧。我不愿意自己的口音,成为别人拿我开玩笑的原因。

在汕头的第一个家,是爸爸工作的干部学校的宿舍。那是一间没有厨房没有厕所的小平房。我们洗漱的用品就象现在许多大学的学生一样,堆在一起放在房间门口。我还记得,到了夏天的时候,我和妹妹很喜欢钻到我们俩的小铁床的床底下睡觉,因为那样非常凉快。

在潮阳的时候,我们上的是五年制的小学,到了汕头,学校实行的是六年制教育,很多东西,我在潮阳的时候是没有学过的,所以刚转学的那段时间,我的成绩非常的一般。

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五年级时候的座位号是43。因为第一次考英语的时候,我的成绩只有42分。老师在发试卷念分数的时候非常讽刺的说,我们班有位同学的考试分数还没有她的座位号大,那位同学就是我。

我们家所在的干部学校离我跟弟弟妹妹上的小学非常远,每天早上,爸爸骑着他那辆28寸的大单车把我们三个送到学校,然后一个人给我们五毛钱,中午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到外面去买粉买面吃。

那段时间非常流行卡通公仔和香港明星的贴纸,一张贴纸两毛钱。为了把钱省下来买贴纸,我几乎从来不吃五毛一碗的牛肉丸粉,一碟三毛钱的炒粉炒餜,已经可以简简单单的满足我。

和班上的同学相处得并不算太融洽。因为是刚从一个小镇转学过来的,潜意识里多多少少有些自卑,因此我对试图和我成为朋友的同学非常防备。

这种防备慢慢成为习惯。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刚开始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我会表现得比较沉默;就算认识很久,我也不喜欢和对方过于亲密。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泡,气泡以内的世界,就是完全属于自己,不愿意旁人打扰的。我想我有一个比较大的气泡。

也有记忆比较深刻的片断。

我和弟弟妹妹都渐渐熟悉和习惯了新的环境,我们家也从干部学校搬到了学校分的一套小房子里,爸爸开始放心让我和妹妹自己骑单车去上学。

我习惯和同班一个从潮州来的女孩子一起上学。她叫晓佳,家离学校比我近,所以我总是先到她们家楼下叫上她,再一起有说有笑的到学校去。

有一天早上,我们象往常一样骑着车聊着天,来到学校附近一个小卖部的时候,一个我们班的男生突然从旁边冲了过来,把一罐巧克力豆放到了我单车前面的车篮里,又匆匆的跑掉了。

晓佳笑着对我说,他肯定已经在这里等了你很久。过了很多年,当我有一次突然间回忆起这个片断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一个小男孩对一个小女孩朦胧的好感吧。

那罐巧克力豆带给了我很大的乐趣。我和弟弟妹妹小的时候,家里的经济一直比较拮据,爸爸妈妈几乎从来都不会给我们买些什么零食。那天晚上我把巧克力豆带回家的时候,有很多从豆豆从小罐子掉到了书包里,被我的书压得扁扁的,可是这对我和弟弟妹妹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奢侈了。

到我读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又搬了两次新家。一次是因为爸爸离开了干部学校,原来的小房子被学校收了回去,我们只好住到亲戚租给我们的房子里;另一次,好像是爸爸的新单位又给他分配了新的宿舍。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小孩子,也很会逗小朋友开心。住到爸爸的新宿舍的时候,我很快就和那栋楼的所有小朋友熟悉了,因为这些小朋友,那栋楼的大人们都管我叫"悦姐姐",因为小朋友们喜欢这样叫我。

很多年以后,我们家还跟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妈妈保持着联系。大学的一个暑假回去,她到我们家来玩,谈起那段时间,那个阿姨说,那时候看你们家的小朋友,真觉得很可怜啊。没有玩具,你们几姐弟就在楼下烧报纸玩,看见都觉得很心酸。

可是我们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这样觉得不幸福。到现在我还很感谢爸爸妈妈,我不晓得他们是用了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可是从小我和弟弟妹妹对物质的要求就不是很高。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穷,更没有因此而自卑过。

这个时候,我的成绩也奇迹般的好了起来。其实并没有额外的用功,可是很自然的,到了六年级的下学期,我已经成了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了。

和很多别的城市一样,汕头最好的中学是它的一中。每次看到穿着一中校服的哥哥姐姐,我们总是觉得无比的崇拜。

我们读小六的那几届,汕头市小学升中学的考试还需要提前填报志愿,而且第一志愿只能从当时的一类中学里选择一个,如果你的分数线低于报考的第一志愿,即使成绩达到其它一类中学的要求,那也只能到第二类的中学里面去。

为了保证学校考上一类中学的学生人数,我们小学对报考一中的学生有挺严格的限制。只有在小六的模拟考试中达到年级前40名的学生,才允许报考一中。

我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可是,不晓得当时是从哪里来的决心,我坚持要求报考一中。由于在小六下学期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语文和数学两科的竞赛,而且成绩都非常好,老师特意向学校申请,最后破例允许我将一中列为第一志愿。

后面的故事顺理成章。我以刚刚好达到录取线的成绩考上了一中。那个成绩其实非常危险,恰好和分数线一样,而那一年考到那个分数的学生又比要录取的人数多,因此录取的机构又在这个成绩的基础上加了要求:数学必须要考100分,语文至少要98分——这个要求也和我考出来的分数一模一样。

凭着比别人多一点点的幸运,我以一个看起来比较完美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小学生活。象这样以非常接近分数线的成绩考上自己选择的学校的事情,在我以后的人生里面,还发生过好几次,因此我想,命运对我还是厚爱的。常常没有付出什么努力,就得到了幸福,这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激,也因此非常珍惜自己的所有。因为对生活的这点感激,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也愿意更随和、更宽容、更多的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许,这也是生活给我的另一件礼物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44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O
该帖由: 兴高彩烈修改,时间 2003-9-21 下午4:45
11#
 楼主| 发表于 2003-9-21 16:44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看到justdoit 的"我的大学",也唤起了很多关于大学的回忆,有空的时候再点点滴滴积攒在这片小地方吧。

[墨超]
12#
发表于 2003-9-21 17:28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好文,能否推荐到主页上去呵呵
13#
发表于 2003-9-22 09:57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最初由兴高彩烈发表
看到justdoit 的"我的大学",也唤起了很多关于大学...


终于等到CC了,期待着你的作品!![心仪]

14#
发表于 2003-9-22 15:04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偶也等着继续看[微笑]
15#
 楼主| 发表于 2003-9-22 19:11 | 只看该作者

Re: CC絮语

呵呵,终于得到了GLG的奖励!

真高兴,一有时间就要开始想想该怎么继续写我的大学了,可是,很多敏感的话题,万一让WOLF发现……

[吐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9 00:14 , Processed in 0.2246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