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徜徉在《三家巷》的舞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9 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徜徉在《三家巷》的舞步
              ——观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大型民族舞剧《三家巷》

杜鸣兄、杨歌阳老弟,我们都是九十年代初从湖南省歌舞团南下广州的,那时,他俩在战士歌舞团任作曲,我在《粤港信息日报·粤港周末》任主编,我们的单位仅一街之隔,故最初的一二年,几乎日夜啸聚于农林下路一带的大排档,后来,杜鸣兄和歌阳都成为了响当当的作曲家、成为了央视、湖南卫视春晚的常客和音乐总监、成为了我这位老同事、老玩伴的骄傲与谈资后,却难得一聚了,如今,杜鸣兄还成为了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含歌舞团、话剧团)的团长,就更是难得一聚;哪知世事难料,这次与杜鸣兄相聚,竟是五月二十四日从长沙参加完歌阳的追思会后同车返穗···

杜鸣兄于是约我次日晚去友谊剧院看他们团新创编的《三家巷》,因为他还兼任这个戏的艺术总监,故谦虚地嘱我“看后写博客给予批评哦”。他说,他们团已经二十年没排过舞剧了,而他认为,一个舞团如果不搞舞剧,那是很难凝聚团队、促使团队迅速成长进步的。换位思考,从团长的立场出发,我想,他是把舞剧作为了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想法。

而他可能并不知道,我其实是“反舞剧”的,或者说,我对于舞剧实在是“敬而远之‘的。这有我曾写过的一篇文艺随笔为证(关于舞蹈的断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2e1950100n30t.html)。我之所以“反舞剧”,在于我认为舞剧其实是“反舞蹈”的,我说过:·舞剧是一种反舞蹈的工程艺术,是自讨苦吃的歧途;所以成功的舞剧大多从名作或广泛流传的典故改编而来。但舞剧是当代舞者心中的金字塔,故朝圣者前扑后继,络绎不绝。·舞剧可以获得“大成功”,但更多的是大失败。舞剧需要大投入,但更多的是小产出;舞剧可以获得“工程奖”,但大多难获“时间奖”。·舞剧是需要团队作战攻克的高地,集结这样的团队不难,但诞生这样的领军人物不易。

虽然看完战歌的《三家巷》,并没有能修正我对舞剧的一些“陈见”,但却恰恰是他们以高涨的才情、热情、愿景和不惜代价的呈现,从正面有力举证了我的观点、坚定了我对于舞剧“敬而远之”的职业及审美态度。现在,我唯一觉得需要自我修正的是,舞剧和舞蹈,是同科目下的二种不同生物,舞剧绝不是放大了的舞蹈作品,而舞蹈作品也绝不是精编的舞剧。舞剧和舞蹈,魂虽然是一个,但在艺术形式上,这是两回事。

文学名著《三家巷》已经被电影、电视、粤剧、连环画等等艺术门类成功或有效改编过,在岭南地区,这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推出,无疑有了“政治高度”的和“组织保障”的施实基础,其次,搞舞剧最大的一块心病就是“讲故事”,所以,选择一个被其它“擅长讲故事”的艺术门类多次讲过的故事来“讲”,可谓事半功倍之举。

正因为很大程度解决了“讲故事”的压力,所以,他们就能够有相对足够的时、空间,来做舞剧擅长的事:抒情。所以,这个非常美妙的双人舞段就得以产生,我想,如果再增加些技术难度,再给予它一个相对提纯的内容和艺术诉求,这个舞段,完全有可能成为《白毛女》中的“大春送面”、《娘子军》中的“常青指路”、战士杂技团的《肩上芭蕾》的经典了,完全可以成为参加舞蹈大赛的保留节目、完全可以上春晚···

舞剧是“全息艺术”,舞剧的大和小,不在其演出规模、投入力度、布景厚重和时间长短,而在于其“含情量”、在于其艺术“幅射力”、在于其演绎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多义性”,从这个角度看,舞剧《三家巷》有意无意间还是释放出了一定的信息量,使我有过想跳出“戏外”,甚至想钻进“幕后”去窥探一下的冲动···

舞蹈作品可以非主流,但拒绝非精品;可以非公认,但拒绝非个性;可以非时尚,但拒绝非超越;可以非再现,但拒绝非表现;可以非理性,但拒绝非理想;可以非主题,但拒绝非情绪。所以,我总是有种不友好的情绪,那就是当我觉得这个编导想要向我讲故事了,他或者她,觉得这个地方会“有戏”了,我就想笑,想中途溜号出去喝酒去···《三家巷》里,有这样的时候和地方,但是,可能因为他们在现代舞台的科技运用上同样有高明之处,哈哈,所以我让我“想溜”没溜成···

杜鸣兄如今不愧还管理着一个话剧团,这样写实而立体化的场景,现在就是连话剧演出都很少用了。不过,不知是不是从张艺谋的舞剧《大红灯笼》起,舞剧的舞美设计制作上有了一股“高大全”之风,这种在戏剧门类舞美上的“反串”或“错位”,是一种创新还是复古呢,我没多想过,但总之要“舒适”才好。

我还认为,音乐是舞蹈作品的“潜规则”;文学是舞蹈作品的“标签”;没有潜规则,舞者将手忙脚乱;没有标签,舞者将魂飞魄散。舞剧《三家巷》的文学标签那已是个金字招牌了,其音乐,虽然出自杜鸣兄等多位作曲家笔下,但风格和谐流畅,特别是主旋律让人过耳难忘,实属不易,舞剧的音乐,就如同足球场上的黑衣裁判,不可不无处不在,又不可过于抢戏,这是个苦差事,而往往做苦差事的人都需要高境界,如果在强化一些岭南音乐元素,也许更具张力···

这个场景一眼看去会以为是话剧,但这却是一场不错的舞剧。但服装上似乎还可以玩些想法,现在这台服装整体感很强,色彩等也很具符号意义,如果再纯粹一些,变型一些呢?我一直觉得服装于舞蹈,正如同灯光与布景,文字于诗词,音符于旋律一般重要,所以,我常常不太愿意与搞舞蹈的爷们出街,因为他们往往过于重视不该爷们重视的穿戴,哈说笑了···

这组可以流动和多种组合的“陈氏家训”装置很妙,它既是一组夸张的舞台表情,又是一个社会时代的符号。由于我想,舞剧《三家巷》的结构为什么要严格分幕演出呢,传统京剧的“一桌二椅一台戏”的做法固然不必照搬,但现代的技术手法应当也不难达到吧···

战歌真是有一台一流的好演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技术功底都非常棒,看得出,他们的心思都用在了事业上,他们那种出自内心的成就感和优越感,都是地方院团所欠缺的。部队院团最优越的创作心态就是可以漠视市场,部队最崇尚的就是荣誉,所以,他们往往能在付出了最大的投入后,需求获得最大的产出,也就是荣誉。这是让人嫉妒的。

但部队创作也有块“心病”,那就是必须追求最大限度的“雅俗共赏”,这是他们“为兵服务”的宗旨决定了的。当然,这样大型的舞剧,是不可能搬到边疆海岛上去演的,所以,我想他们这次希望“更艺术”一些,更前卫一些,更时尚一些,我真切感到了他们的这个指向与兴奋。演出前,杜鸣兄说,这次的舞蹈编导,他全部启用了年轻人,果然,在剧场里碰到也是我们以前的小同事,后来在全军舞蹈界赫赫有名的刘晶,她跟个没事人似地与我们闲聊着,她出任的是这个戏的艺术指导,而这个团二十年前的那台舞剧我看过,就是刘晶主演的。

这几栋同样可以流动的高楼也很给力,我听说,杜鸣兄为了这台戏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团内外的人力物力,连歌唱演员都被安排到后台操作吊杆吊布景去了,刘罡因此还很自豪地发了微博呢。看来,罗丝钉精神在部队还行得通。

这个戏的灯光设计也有想法,不张扬不炫耀,我想,“凡是能够在剧情展开中,悄悄包裹着我们情绪的灯光,就是好的灯光”。因为,现代的舞台美术和技术,可以更多传递舞蹈作品的“言”外之意,却有可能掩饰了一大批舞者的黔驴技穷。舞蹈作品是虚拟的生活,但艺术的追求不能虚拟。

在特定的时间阶段作特定意义的演出,许多的艺术符号,如标语口号之类,很难削减,但,从名著的文本深处去探索,以后要慎用或妙用为佳,“三家巷”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大的文化符号,这就够了,我希望舞剧《三家巷》的排演,不仅是一个任务,更将是一部大的作品···

这个场景是全剧的最高潮,但从这里落幕固然会给人意犹未尽之憾,而且,这个戏既然有个“序幕”,就当然应当有个“尾声”,我当时和现在都感觉不爽的是,“尾声”为什么要经“暗转换景”后另起炉灶呢?我历来不喜欢洗桑拿,我受不了热腾腾之际生硬地泡进冰水时的难堪。再拓展开来说一句,这个戏,如果问我最需改进的是哪一幕,我会说是《序幕》,因为那个序幕的创编理念’太小太实“,它的“小”,还不是最后的主题歌的那种“小”···

这就是另起炉灶后的一种“跨时空”的《尾声》,当然,《尾声》本身问题不大。另外,我在想,如果《白毛女》贯穿始终的戏剧动作就是喜儿的“逃避黑暗”、《红色娘子军》是“追求光明”,那么《三家巷》相对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与革命洪流之间,可以概括出一个怎样的“动词”呢···

《尾声》从这里起,就转入到多层次、很仪式化的谢幕式里去了,这里转的很舒服···

杜鸣兄,你是搞创作的大家,你理解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重写一遍”,长沙人叫作“炒现饭”吧。前几天我已做好了这个博文,写的字数比今天的更多,有些地方因记忆犹新,想得更细一些,结果不知按错那个键或网络问题,没发上去而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我现在痛苦中炒了一回“现饭”,算没白看你给我们挑了最好的位置看的戏罢。另外,写博客不是写舞剧,写博客就是一种个人行为,我只对我说的负责,故言过或不当之处,见谅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5 04:57 , Processed in 0.1443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