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16|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三国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9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志》看了很久,总是不能看完。我从不按目录顺序读书,而是有兴趣的话,就读一段,没兴趣的话,看都不看,因而很多章节根本没读。这次强以笔记的形式给自己一点压力,看看能不能读完。

本人中文水平有限,万一有文字上的理解或表达错误,诸位千万要予以谅解及支持——谁敢拍我我跟谁急! [M15]

笔记中复制了一些原文,也算是和同好分享一本好书,功德一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5:48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三国人物,首推曹操、次推刘备。其他人就算是英雄豪杰,也不能再和这两人相提并论。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他人即便英雄了得、足智多谋,也是为人效命的角色,一比之下,优劣立现。

能领导优秀人才的人,必定是更优秀的人才。

东吴孙权,并不是起身于草莽之间,而是仰仗父兄基业,固守一方,但始终无法有所作为。充其量不过只是个可以守业的人物,断然无法与白手起家的曹、刘相比。

孙策以兵卒一千多人横扫江东,招贤纳士,造就东吴基业,只可惜英年早逝,终不能成就大业。

想在优秀人才当中脱颖而出,更进一步,不但要有能力,有时也得靠运气。毫无疑问,孙策就缺乏这种运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5:49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张辽虽素有军功,但令其一战成名的还是在合肥击退孙权。当时张辽所部仅为七千余人,而孙权麾下近十万大军,但张辽却很清晰地了解了曹操做出的战略部署——敌强我弱,若不用奇兵摧毁对方士气,而是按常规思维固守孤城,则必败无疑;出击的后续步骤则是按常规策略守城,而不是一直强打硬拼。

强敌面前,必须用奇取巧,不可按部就班。奇兵巧计仅能逞用一时,不可多用,一个人的成功最终还是靠正规方式取得比较扎实。

张辽仅带领八百人马杀入孙权数万人的大军中,左突右冲,竟然无人能挡。在第一次突围后,仍陷在重围中的士卒向他发出求救后,第二次杀入孙权军中,率众突围而出。所谓"同袍之义,死生共命",大概就是如此。

身先士卒,以做表率,体恤下属,以取众心。下属为上司的用心尽命,有时也是源于上司一点一滴的付出,反之亦然。

最后孙权对下属将领的指示中,足以体现张辽的价值。

一个人价值最大的体现,往往来自于对手的评价,因为对手永远站在比其他人更客观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2-29 15:49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恶人忘了挖坑,俺先跳下去捧个人场。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2-29 15:59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狮子看看就可以呀,不要学习曹操,否则我们招架不住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2-29 16:12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M29] [M29]

继续啊.

我也喜欢看三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2-29 16:29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三国人物,首推司马昭,其次是曹丕

[M04]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2-29 17:09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奉 [M36] 献 [M29] 还来不及呢,谁还敢拍砖啊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2-29 17:43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三国看了,谋略就懂了,KL是否有体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2-30 15:40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首推葛亮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6:20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to 小蜜蜂

没事不要乱跳,不怕是火坑么? [M14]

PS:告诉你一条不幸的消息,你原先之ID已被见利忘义之徒泄露给我,欺瞒偶这么久,这笔帐该好好算算了吧 [M04] [M04]

to 牧野流星

不让我学偶像,你没发烧吧? [M15]

to VIP

当然继续,不过得慢点,否则要被炒鱿鱼了 [M04] [M04]

to lindows

见解不同,我觉得那两个家伙之所以成事和已具备的基础有关,还是白手起家的人更容易令人钦佩。

to lily

口不对心 [M14]

to baner

俺水平不高,暂时体会不到 [M13]

to mylautuiv

不同意,理由见1楼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6:21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

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太祖常恨硃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于禁治军甚严,但显然缺乏怀柔手段,这点从他诛杀旧友昌豨就可以看出。因此部下应是畏而听命,而不是感恩戴德。但他即使在全军溃败时,仍能引领部众,缓缓而退,不至丧师之辱,可见其领军能力。

好和坏都是一种力量,只有圣人才能将两种力量合而为一,灵活运用。作为普通人而言,能够使用一种力量,已足够守身立命,实在不必去强求面面俱到。

于禁在青州兵向曹操诬告时,仍先公后私,准备好防御工事后才面见曹操解释一切,行事不避嫌疑,实有大将之风。

完成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处理内部矛盾,否则已经丧失了争论的资本。当然,难得曹操是个如此英明的领导,对于禁行事不加猜疑,这件事只能证明曹操更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6:22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文帝践阼,权称籓,遣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鄴谒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自古艰难唯一死",于禁晚节不保,屈身降蜀。不过试问钢刀加颈,到底有几人真如庞德?

曹丕够毒。于禁回来后当众好言抚慰,然而私底下以画讥讽,使得于禁在羞愧、气愤、恐惧中默然身故。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谋之术,就在于人前人后的差别。曹丕也不能算做错,只不过于禁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打下魏国江山,最后却死的如此窝囊,未免令人有些唏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6:23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太祖既围鄴,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於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原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

为别人留有退路,就是为自己留有退路,赶尽杀绝的招数少用为妙。

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徐晃治军严谨,可见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6:23 | 只看该作者

Re: 读书笔记——《三国志》

张郃,堪称大将。乐进,应该就是一名武夫而已。

张辽、于禁、徐晃、张郃、乐进,并称"五子良将",由于都是外姓(非曹姓或夏侯姓),能得到曹操重用,更为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5 22:28 , Processed in 0.0614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