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85|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15 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5月我父亲即将70大寿了---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回想起10日前在老家见到的父亲的面容和眼神----当时觉得原来父亲也真的已经老了----心里面颇有些感触,因此随笔记下点滴,聊表对身在老家的父亲的思念.

注:下面红字部分为当日更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
一、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出生在武汉一个家境不错的手工业者家庭----可能是因为文革后遗症的影响,我记得父亲不止一次地强调说他父亲也就是我爷爷是一个手工业者,意思就是说我爷爷他也是一个劳动者,绝对不是一个靠剥削人发家的资本家,其充足的论据就是我大伯也就是我父亲的大哥当年曾经给别人当过学徒,并因此死于日本飞机轰炸武汉中---因此,我父亲坚决地反日----当年我还在中学时,电视机里正流行日剧,当时我姐姐正迷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因此她为了追看排球女将没少受父亲的责骂,而我当时则因为能抵制电视剧的诱惑专心于学业,终于成为了父亲引以为骄傲的乖乖女----当然,这是后话。

其实,我对于爷爷的记忆并没有多少----我关于爷爷的最早的记事是他老人家去世时我父亲带领我们全家赴湖南老家吊唁的事情----因为那是我记事以来的第一次坐火车,因此记忆格外深刻----但我爷爷多少有些财产这是我相信的----虽然这些财产在父亲的慨慷之下我们基本上未分到丝毫----当然,这也是后话。

由于父亲的家境不错,加上个人天资聪明,学习也不算差,因此得以让他轻松地在读完当时武汉最好的男一中后继续升读大学-----当时父亲完全是可以留在武汉读大学的,但当时的他,少爷玩性一起,就报读了北京的学校,而且是少有人问津的气象专业---大概他当时是想离开家庭的束缚,飞得越远越好吧---可他没想到的,若干年后,他的女儿我也步他的后尘,为了飞得远远地,同样地未如他所愿报读武汉的院校,同样地独自飞到了寒冷的北方。

父亲一进大学后,就伙同几个同学,到处游山玩水起来-----我见过不少我父亲当时的相片,其中的一张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说实话,父亲年轻时实在是帅小伙一个----高高的个头,油光的偏分头,浓密的黑发,浅色的短袖衬衣,白色的西装短裤,站在他的一群同学中间,实在是非常亮眼,尤如明星般,意气风发,只是略显白皙和纤瘦----而且他当时装备也够上档,有怀表,有相机,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而且还集邮----在我父亲退休回湖南老家后,闲暇时,我有好几次想问我父亲为什么最终会选择我母亲做终身伴侣,因为据我们姐妹几个后来猜想,他当时在学校应该有众多异性追随者才对---但我终于都没有问出口。

但革命一直在继续-----为了躲避政治风头,我爷爷结束了武汉的店铺,举家南迁至离武汉最近的湖南境内小县城--临湘,同时将自已名下的在武汉民众乐园附近--当时武汉最繁华地段--的二层楼的不动产转至其他亲人名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转名为若干年后的财产纷争埋下了隐患。

最终我爷爷在临湘这个小县城的二层楼店铺也被合作化了----国家收购了----但爷爷仍旧能在临湘自家的不小的院里日日就着花生米和酱牛肉喝着小酒----这是妈妈对于爷爷的初次印象,而妈妈后来多次跟我们小声提起的原因是因为她猜测爷爷应该还有不少的财产的,可能最后都落在二伯手上了,虽然她从未向我父亲求证过这个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
二、我的母亲
其实母亲跟父亲认识的时侯,父亲已经多少有些落魄少爷的模样了-----父亲在大学的后期正赶上了国家几年自然灾害,虽然因为国家保证了对大学生口粮的供给,父亲并未有挨饿的经历,但当时家里的支援却已经是很少很少了----因为当时爷爷已经不再去公私合营后的店里做事了,而由刚刚成婚的二伯主持店铺和家务事宜,奶奶也在二伯大婚后不久因病过世了----在当时政治第一、有钱都难买到物资的情况下,二伯自然是先顾小家而难以顾及到远在北方的已经无娘心疼的我父亲了。

母亲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父亲从大学毕业回到临湘时,所带回的行李中,并无多少值钱的东西,其中的衣物也大都破旧了,一大包白色的旧线袜,每一双都已经穿出有大窟窿了。---我现在猜想,其实当店铺公私合营及奶奶过世后,爷爷大约已经就心恢意懒、百事不管了,日日只顾自已埋头喝点小酒----否则他怎么会允许原本寄予厚望要光宗耀祖的我父亲同我母亲的结合呢----因为他们的家境是那样的不般配!而当时已经娶回家的二伯母的娘家及若干年后将要娶回家的么婶娘的娘家在当地都可算得上是地主的,也就是与我爷爷家是门当户对的。

总之我父亲与我母亲是结合了-----说到我父亲与我母亲的结合,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她就是我的大姨妈----事实上,在我母亲出生、上学、结婚几件大事上,大姨妈都是一个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我母亲出生在湖南山区农村一个贫穷的裁缝家庭----我外公虽然有裁剪的手艺,但为人有些迂腐,加之世道又乱,日子自然也就非常清贫----在我母亲快要出生的时侯,日本鬼子正好进山扫荡-----当时我外婆生产在即,无法随大伙上山躲避,只在藏在一个大树坑里(就是在野树林里挖一个大土坑,上面再盖上树叶和杂草),当时陪同我外婆一齐躲藏的仅有我大姨妈一人-----当时我大姨妈已经适龄快要出嫁了,而她仅有的一点嫁妆(一个包袱,几件衣服)就收藏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小树坑里。好在尚在娘肚子里的我母亲乖巧-----她似乎懂得选择时辰似的----愣是等到日寇走了之后才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另一个树坑里的我大姨妈可怜的一点嫁妆则被日本人搜了出来。

我母亲虽然是有惊无险地生了出来,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实在太差,大人小孩都没有吃的,于是外婆将刚出生几个时辰的我母亲交给我大姨妈,让她拿出去压在一块大石头下----这是当地人的风俗,对于养不活的小孩就拿块大石头压死----当我第一次听到我母亲讲述这段往事时,我还是个中学生时,当时我实在惊讶,觉得当地人怎么这么野蛮啊,可现在近二十年过去了,当我也做了母亲后,我居然能心平气和地写出上述文字,也明白了外婆当时的处境有多难。

可是大姨妈并没有听从外婆的话,她只说了一句"我要妹妹",就抱着我母亲走开了,并试图将时刻藏在身边的家里唯一的一点盐巴泡水给我母亲喝----于是外婆不好再说什么了,由得大姨妈自已去弄了----于是我的母亲终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虽然大姨妈的嫁妆没有了,但婚还是如期结了----她嫁的人家虽然是县城里的,但家境也仅仅是有口饭吃,而且大姨父还需要常年在外放蜂,根本顾不到家----或许是由于大姨妈婚后多年一直没有小孩(最后她抱养了夫家亲戚的一个小孩),或许是因为我母亲出生时我大姨妈那句"我要妹妹"的承诺,总之,大姨妈一直对我母亲特别疼爱,因此在我母亲适龄入学时她就劝说我外公让我母亲进学堂去读书---好在当时也差不多快要全国解放了,当时村里的革命干部也十分关心穷苦小孩的入学问题,遇上家长阻止孩子入学的是要做家长思想工作的----因此我母亲得以幸运地跨入学校的大门。

虽然是跨入学校大门了,但我母亲求学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好在天资聪颖、勤劳好强的母亲入学不久便表现出了过人之处,除了各门成绩均优异之外,她在劳动中也是争先(劳动是可以抵伙食费的),而且还能歌善舞,加上她当时班上最好的朋友的父亲也在这所学校里任教----因此,自第二年起,她便被特许先读书后补缴学费---于是她在学习的空余拚命多做些劳动以便在缴交伙食费后还有余钱可以贴补学费----其中一次劳动的情景我母亲曾多次提起---因为她要我们记住她的好朋友、我们的美玉阿姨----当时母亲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去河里陶金,我母亲自然也在其中,但由于我母亲家里穷,没有帮她准备水鞋,因此一天下来,我母亲的赤脚便被腐蚀得较历害了----好在美玉阿姨发现了,她的父亲也很慷慨,将美玉阿姨的一双旧水鞋给了我母亲,我母亲终于得以继续劳动了。

终于,母亲以这种方式一直升读到了县城里的第一中学高中部----当时,大姨父家就在离县城里唯一一家照相馆不远处----那家照相馆便是我爷爷开的,当时我二伯父还在那里上班,正巧我父亲大学放假了在那里玩耍---他也是喜欢摄影的---于是便被我大姨妈碰见了----她一眼就觉得我父亲家境、人品、相貌、学识配她即将上大学的宝贝小妹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立刻着手说媒----大概是因为街邻街坊的原因我爷爷又或者是我二伯不好意思太拒绝,于是就安排相亲-----谁知我父亲竟也一眼看上了我母亲----要知道我父亲是1.78米的大个子,而我母亲是不到1.55米的小个子哟,大概是缘分吧-----于是就等父亲毕业后办喜事了。

可是后来我母亲终于未能上成大学,经济还是唯一的原因----虽然我父亲后来照样同我母亲成了婚,但对于我爷爷家未支援我母亲上大学一事我至今都还是有些难解甚至埋怨的----或许我爷爷家当时真的已经是家境中落、自顾不暇了,又或许我爷爷压根就不愿意结我外婆家这门穷亲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
三、父亲母亲终于团聚了
虽然我母亲未能如愿地去上大学,但她毕业的学校却留下了她在高中部任教----让刚毕业的高中生教高中,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师资确实紧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母亲出众的成绩和多才多艺(她居然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拉二胡、拉手风琴,同时也能画不错的画,当然唱歌跳舞更不在话下)吧----总之,这段时间我母亲是快乐的,活跃的----只是可惜我父亲不能常伴在她身边,因为他毕业后分配去了武汉----于是两个人最初的一点工资就全部花在路途上了。

很快地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可惜的是孩子没多久就因为出天花未能及早送院诊治就去世了---之所以未能及早送院,一方面是因为我母亲年轻没有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孩子是交给一个街坊老太太托管的,而我母亲的工资的一半就用来支付托管费了,因此她手头较紧,也不舍得随便就去医院花钱----可谁知竟然是出天花哩!

这件事无疑给了他们重大的打击,使得他们对他们后来的4个女儿都过份珍爱和疼惜,同时这也是我母亲最终离开湖南临湘赴湖北投奔我父亲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当她的第一个孩子离开时,我的父亲远在湖北使她觉得无依无靠,而我爷爷一家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其它方面都未能帮上半点忙----由于父亲的倔强和高傲,加上我爷爷原就不十分赞成,我父母在成婚时仅仅是收下了我爷爷给予的一对大金戒指----这是我父母当时仅有的一点财产了,而这仅有的近20克的金子却在后来一段不短的困苦岁月中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梦想和希望---这是后话了。

时间飞快地流逝,文革开始了---这时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我现在的大姐出生了----我年轻的父母当时是竭尽全力给予了这个新生命所有的关心和疼爱----我母亲的工资除了付托管费就是用来买东西给宝宝吃了,而由于当时在临湘买不到面条,我父亲甚至用邮寄面条的方式将他的关爱送到他不能天天陪伴的妻女身边---现在我在猜想可能是由于在那么困难的时期,父母仍然保证了大姐能有奶粉、面条等的营养,因此她后来才能有1.69米的大个子,比我们其它三姊妹都要高出很多吧。

当然,父亲仅有的一点工资就花在来来往往的路途上了----很快地,大姐2岁了,而我就在母亲在武汉探亲的同时出生了----这时侯的我父母尚未感觉到生活的重压,虽然他们的工资仅够生活温饱,年年无节余,但他们无疑是觉得幸福的、满足的、快乐的---我见过一张当时的全家福,那时的我还仅是个小BB,机灵的眼神,一副小男孩的调皮模样(我其实是女孩),而我大姐则已经扎起小辫,白皙的皮肤,尤如一个小乖乖女了---只是在大街上、公园里,当别人因为误会而恭喜他们一子一女最有福时,他们心中还是有少许的遗憾的----这时的他们有些盼望一个儿子了。

只是儿子还未有来到,大大小小的运动却先来了---这时的父亲已经被派往武汉附近的县城蹲点去了,而我母亲所在学校也已经接到通知----三日内要将几乎所有的老师下放去农村,当然全国范围内哪里的农村都行---时间紧迫,我母亲这时侯表现出了她的刚毅和果敢,她只发了一封电报通知我父亲(当时电话联系不便),自已只身一人就后面背着我大姐、前面怀抱着仅几个月大的我、左手挎个包袱、右手还拎着她当时认为最重要的BB摇窝(或称摇篮、摇床),乘火车、转汽车,风尘仆仆地奔赴我父亲当时蹲点的汉川县城去与我父亲团聚了----她当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汉川就是二十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
四、在汉川的风风雨雨二十一年
在汉川的这二十一年,本是父母亲最青春、最有活力、最有干劲的岁月,可惜也是他们记忆中一段颇为艰难的岁月----而在这二十一年中,确切地说是1968年-1989年,我们国家也历经了无数的运动、发生着巨大的变故。

1968年,当我仅仅几个月大的时侯,因为政治运动的影响,我母亲带着我和大姐来到了我父亲当时蹲点的湖北汉川县城---而同样是因为对于过于频繁的政治运动有些担心和害怕,我父亲在单位领导询问如何安排我们母女三人户口落户事宜时,他并未选择将我们的户口如他一样落在汉川城关,而是将我们的户口落在了离城关仅十多分钟路途的近郊--港堤大队六小队----谁知这一选择却让我妈含辛茹苦地当了十余年的民办教师,也让我们姊妹4人当了十余年的自以为是城里人的农村娃---这是后话了。

而促使我父亲下决心将我们母女三人落户到港堤六队的原因还有一个---那是因为他觉得在农村各种运动相应地会少一些,而且在六队也有一个人能在关键的时刻帮帮在当地无亲无戚的我们-----那就是我父母尊称为熊大哥的我熊伯伯。

当时,熊伯伯与我父亲相识有一段日子了----之前,我父亲单位的旧址就在港堤六队附近,而熊伯伯当时任六队的队长,为人耿直,两人本已有私交,后来在我父亲负责单位新址基建及旧址搬迁时,熊伯伯更是为他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和建议,两人也因此走得更近了----同时在我父亲看来,虽然孩子众多的熊伯伯家境并不宽裕,但他根红苗正,本人又有胆有识,而且他家族庞大,在当地根深叶茂,多少有些势力,因此在政治运动频频的当时多少可以给我们母女几个一些庇护和依靠-----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父亲的眼光确实没错----在我家刚到汉川最困难的那几年里,熊伯伯一家真的是给了我们许多帮助,只可惜大家当时的日子都过得同样的艰难。

在安排好我们母女3人的户口事宜后,我母亲也被安排到港堤小学任教了。当时的学校政治气氛非常紧张,加上我母亲又是初来咋到,因此事事小心----白天要忙于上课,晚上要政治学习,根本无暇照料小孩子。好在大姐那时已略略懂事,不再粘人,会自行玩耍了,可尚未学步的我就令我父母为难了---有时母亲就让我坐在小竹椅里,放在她正在上课的教室门外,而我也非常配合,在我母亲上课时只专心聆听,不再哭闹----谁知这竟然无形中让我接受了早教----而另一些时侯,我父亲就带我去到他的办公室里,丢给我几张纸,让我一个人坐在小竹椅里撕纸屑玩----当时天气已经有些冷了,父亲怕我的小脚脚和小屁屁凉,因此在小竹椅里先垫了一个旧的大棉袄,再放我坐在上面,于是一天天长大的我就在这小竹椅里坐一坐、站一站、小脚蹬一蹬、再蹦一蹦、跳一跳,最后那件旧棉袄竟被我蹬出两个大洞,而我也自行学会走路了----这段往事是两年前,当我准备给我的小孩买学步车学走路时,我父亲讲给我听的---当时我母亲也在场,我听完后扭头看她时,她的眼眶略有些湿润,然后她叹了口气,说了声"唉"----最后,我终于没有买那部原计划要买的学步车,而我的小孩不久后也就满地在跑了---这是后话。

于是在一次回去武汉办事时,我父亲同么爹爹(我爷爷的小弟弟)说起快满周岁的我没人带的窘况,么爹爹当即就劝说让我父亲把我交给么太(么奶奶,武汉话称老奶奶为太婆)带,而么太也同时答应了---当时,么爹爹一家大大小小十多口人都住在汉口我爷爷先前购下的位于民众乐园附近的小二层楼里,而楼下还同时住了两家老租户(这两家老租户当时也只是象征性地付点租金)----由于么爹爹一直是疼爱我父亲的----当我父亲年幼时,么爹爹曾开玩笑地同我爷爷说过要将我父亲过继给他,但已失去长子(我大伯)的我爷爷一直未有松口,而且后来么太也终于在生下7个女儿后为么爹爹生下了唯一的儿子,于是这件事才作罢----但么爹爹无疑是真心疼爱我父亲的----于是在我满周岁后没多久,父亲就将我送到了武汉么太家。

虽然么太曾满口地答应带我,但我到达之后的日子显然过得并不如我父母预期的好---由于么太家也是孩子众多,当时她唯一的儿子我称八叔叔的也才差不多十一岁,而她第三个女儿的小孩名叫晶晶的当时也有很多时间放在么太家(这个晶晶与我同年、仅仅比我大月份而已)----何况么太原本资本家娇小姐出生(这是我母亲后来评价么太的原话),养大7女1子已是不易,哪里会真正上心帮夫家的侄子带小孩子呢?虽然这个侄子曾经差点就成为了她的儿子。

于是在一个过节放假的时侯,我母亲因挂欠我就直接去到武汉么太家去看我----当时她见到的我仍是一如继往的机灵、小嘴不住地在背着童摇,只是人比以前黑了、瘦了许多----乖巧的我非常知道亲近自已的母亲----当晚我就要求与我母亲同床而睡,于是我母亲也就知道了么太从来就未有带过我睡觉(我平时是与小姐姐们同床睡的),而在当天深夜,当刚刚一岁两个多月的我就着微弱的光线、熟练地自已垫着小板凳爬下高高的床、又去站在小板凳上在高而大的尿桶上尿夜尿时,母亲愣住了----她一时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了----喜的是才不见我两个月,我又长大了、能干了许多,悲的是我才是个一岁零两个的小孩啊,就是这样自已生存着的!----于是第二天,当母亲见到仍旧穿着头天破旧衣服的我在满地玩耍,而晶晶则因为衣服不小心弄脏了、短短的一个上午就换了三身衣服时,母亲实在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她连对正在一旁喝着鲜奶的么太招呼都没打,就不顾快要天黑,含泪离开了么太家。

其实这段往事是在我的孩子满周岁后,在他刚开始不包纸尿布而睡的那两个月里,时有尿床事情发生时,我母亲亲口对我说的---我母亲叙说这段往事时一直在夸我小时侯很能干,但我知道她的心里也有许多的苦涩和懊恼的----当她含泪离开么太家时,她一定也很想将我同时带走的,只是她也很无柰---她除了选择逃避外,她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安置她的宝凡女儿我了。

虽然我的安置问题尚未解决好,我的大妹妹却是快要降临了----迫于无柰,当我母亲回到湖南临湘生下我的大妹妹后不久,她就将我和大妹妹一起带到了山区农村她的老家----准备将我们交给我的外婆及大舅妈带-----只是当她第二天早上偷看我们姐妹一眼准备随后就溜走的时侯,原本在熟睡的我突然发现了她,并且似乎知道妈妈要溜走似的,我开始大哭,并且不依不绕地要妈妈了-----在怎么安抚都无效后,母亲最终将我带在身边离开了老家,而我可怜的大妹妹则因当时正在睡梦中,就被留在了这个偏僻而闭塞的山区-----而这一留竟就是长长的四年。

这四年对于我父母来说过得也是同样的艰难。随着各项政治运动如火如涂地开展,一直以为可以置身事外的我父亲终于也未能幸免----自从我父亲受单位派遣去到下属单位蹲点后,他一直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只是由于我爷爷的背景关系,加上我父亲个性原本高傲、书生气重、又重感情,所以他对于各种运动并不太热衷,大多的时侯他都希望能维持一个中立的立场,碰上需要发言、检举的时侯,他往往或是哼哈或是躲避----不过由于他有一手家传的照相技术,又有照相机,因此在运动的初期他依然较受欢迎----我记得那时侯我称呼为叔叔的穿绿军装的人(大概是各类革委会或工作组的人吧)有好几个,我猜当时的他们大概都能称得上是我父亲的朋友吧,只是这些朋友后来并没有帮到他----当我父亲背着相机随着各形各色的风云人物去到各个地方、出席各类会议、拍摄各类相片后,不久,他也被组织上隔离审查了---理由是说他在负责单位新址基建的过程中有经济问题----自然这是他所在单位的同事检举的,而检举的时机是选择在所蹲点单位的老站长快要退休、新站长即将产生的时侯----这次隔离审查自然是毫无结果,因为我父亲原本就是清白的,而且关于基建的每一笔支出都有会计帐目可查----但无疑地新站长不可能是我父亲了,虽然他当时是所有职工中学历最高同时专业也最对口的----只是我父亲从此就再也没能调回去武汉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当然,这次事件也毫不留情地终止了我父亲原本就不想展开的政治生涯,并且落下了些许的恐政后遗症,而且脾气也渐渐地坏了些----这是后话。

虽然生活过得很艰难,但我的小妹妹还是不请而至了----我父母曾经开玩笑地说过,我小妹的名字中有一个多字,意思就是孩子来得太多了,我猜可能还因为是女孩儿来得太多了吧----我小妹出生的时侯我大姐马上就要开始上小学了,而当时家境实在困难,不可能再请人带小妹,于是刚满四岁的我就担负起了带小妹的重任----白天,在母亲或大姐上课的时侯,我就抱着小妹坐在教室外面,听着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我也会跟着读,时间久了,聪慧的我居然能将一年级的整本书背诵下来,甚至当大姐背诵九九口诀表尚是结结巴巴的时侯,我已经能流利地背诵了----只是,毕竟才4岁的我玩心也重,有时我会想溜出去跟小伙伴们玩,因此我就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边摇边躲在摇窝下侧,而尚是小BB的小妹就会随着摇晃很快睡着,而我也就可以出去玩了----这个方法我试过很多次都很成功,万没想到有一次居然出了小意外---当时是有小伙伴叫我一起去附近农民地里偷摘青蜿豆夹吃,于是当我躲在摇窝下侧摇了一会儿后,见小妹不哭不闹没有动静了,心想她应该已经睡着,于是我便悄悄地走开了---好在我走开的时间并不长,可能是心有灵犀吧,当我急急地返回时,远远地就听到了小妹的哭声,而这时侯母亲也刚好下课了,于是我们一起看到了一个让我难忘的场面---我小妹睡的摇窝翻了个底朝天,小妹则被罩在了里面----我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些不懂摇窝好好地怎么会翻倒,按说它的设计原理应该如不倒翁似的不可能翻倒才对呀---好在当初小妹命大,翻倒的摇窝并未压在她幼小的身体上,而且母亲也并没有因此骂我,可能她见我已经吓傻了不忍心再骂我了吧,嘻嘻----只是我在以后的日子中是更加用心的去带小妹了----很多的时侯只要天气好我或抱着小妹坐在屋边晒太阳,或带她一起在操场上玩耍---直到现在,小妹有时侯都开玩笑地怪我说那时侯带她晒多了太阳,因此我们两个比大姐和大妹皮肤要黑一些哩!

小妹于是一天天地长大了,很快地,我也要去上学了----父亲因此决定去湖南外婆家接回大妹,大概是希望四岁的她也能如我当初一样帮忙带带才两岁的小妹吧----只是事情并未如他想象地那样顺利。

我至今都还清楚地记得大妹妹回到我们家那天的情景---当时正是暑假,我、大姐、小妹三个正在父亲单位的大院门边上玩,远远地就见到父亲回来了,后面跟着一个皮肤白皙的小朋友,大大的眼睛,头发短短的,象个小男孩似的,手上还拿个小皮球,只是似乎有些胆小,不说话,也不肯进大院的门---父亲于是先回家去放行李去了,让我们跟她玩----好在都是小朋友,很快地她就跟在我们身边玩了,只是她的满口湖南话我们不懂,我们说的湖北话她也不懂,过了一会儿她说要尿尿,这次我们懂了,想带她去院里的厕所,但她不明白我们想要干什么,自已挣开去,就在大院门外的草地边蹲下尿了----当时我们几个都笑了她----后来,母亲在院子里面喊吃饭了,于是我们一边跟她比划吃饭了,一边往里面跑,终于她也明白了,一边喊着呷饭了,一边跟着我们往家里跑。

可能是由于分开太久的原因吧,加上语言障碍,大妹妹对于我们的家庭似乎不太适应----坦白说,她与我们的隔阂甚至延续到了长大成人后----我还大概记得这样一件事情:在我们家,因为父母亲从小教育的关系,我们都从不贪吃别人的东西,甚至自家的东西(哪怕是一粒糖果)如果父母不出声叫我们吃我们是决不会主动去拿来吃掉的----可是刚回家来的大妹却不懂这些规矩---由于她之前呆的山区农村更为贫穷、闭塞,我外婆在带她时已是竭尽全力尽可能让她不饿肚子、无病无灾了,哪里还顾得上教什么规矩哩----就在大妹刚回家来的那几天她就曾多次因为用手抓菜吃而受到批评,甚至有一次还被我父亲打了手掌心,而我父亲在打她之后自已也落了泪,可能他觉得有些懊恼没能让大妹在自已身边长大吧----因此那时的大妹颇有些好吃,又因为刚回来不久有些胆小不敢跟父母要,因此她就偷偷地拿,当然父母也已经知道,念她初初回来,本已胆小,不好太批评她---转眼到了第二年端午节的那天,中午,父亲正在外屋午睡(他午睡后要赶回单位去上班),突然硼地一声响,是碗摔到地上的声音---我们当时正在屋外边玩,听见声响也赶紧跑回屋看---只见大妹站在墙边柜前的小凳子上(离父亲睡的床只有2米的距离),而一只破粹的碗正躺在地上,两只咸鸡蛋也滚落在一边----无疑地,大妹妹又闯祸了----可能是因为刚入睡便被吵醒了有些烦心吧,也可能是因为忍了好久,觉得实在需要批评一下吧---况且刚刚中午大家都还吃过咸蛋哩,这是父母亲未舍得吃省下来准备晚餐时再分给我们吃的----父亲于是从床上坐起身来,同时叫大妹妹从小凳子上下来,站到他床边去,可能本意是想教育她一下吧,但大妹妹一动也不动,不出声,也未哭,过一会儿她却又尿了裤子了---于是父亲火就上来了。

父亲最后是不是打了大妹我已记不太清楚了,隐约记得当时他大吼一声要她跪下,而我们一见父亲发火了就赶紧躲了出去,同时去叫来了我母亲----而我记得的是大妹终于在尿了裤子后哭了起来,而后我母亲也哭了起来,最后当我父亲走出来准备去他单位上班时眼眶也是红红的---在这种场合我们自然是不敢出声的,只是后来大妹终于是吃到咸鸡蛋了。

长大后,有一次大约是假期吧,我们聚在父母身旁回忆小时侯的趣事---当时大妹正好走开去端茶水,我便问父亲是否还记得端午节大妹偷吃咸鸡蛋这件事,父亲顿时有些脸红了,然后他摸了一下鼻子,说了句"太久了,记不得了"---其实我相信他是记得的---而我母亲则叉开话说"那个时侯么,哪里比得上现在",边说她还边叹气。

我知道我们关于童年趣事的回忆很多时侯在我父母来讲则有些辛酸,但实在地说,我父母当时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在不感觉到困苦的情况下度过我们的童年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为此我一辈子都感谢他们。



...
其实,我首次意识到自已农村娃的身份是在我刚上初一时----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汉川县第一中学----开学没几天,班主任卢老师(一位和蔼可亲的女中年教师)一次放学前在班上说"请城市户口的同学上台领取一份证明,凭此署名的证明,可以在购粮簿上增加口粮定量(依稀记得是增加3斤的定量)"----当卢老师点到我的名字时,我犹疑着说"我不知道我的户口是在哪里",这时卢老师继续微笑着问我说"那你们家是不是买粮食吃呢",这一次我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是"----于是我上台领取了一张署有我姓名的的证明卡片。

可是,当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后将证明递到我母亲手上时,她的脸上有少许的尴尬,更多的是怜惜---她说,傻孩子,咱们家只有你爸爸一个人有购粮簿,但同时,她又将那份证明慢慢地放进箱子的夹层口袋里,似乎很是珍惜----于是我略略地有些懂了,虽然心里略有些涩涩地,而且在第二天再见到卢老师时颇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是自已骗取了她的某样东西一样----其后,年轻的我未过多久就将这件事忘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
五、4个女儿与4个女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10:59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
六、父亲,祝您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2-15 11:02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SF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2-15 11:10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M29] [M29] [M36]

小板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2-15 11:22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贺!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2-15 11:24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再贺 [M29] [M29] [M37] [M37] [M40] [M40]

同期待 [M37] [M37] [M03] [M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2-15 11:25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2-15 11:29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M36]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2-15 11:45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M29] [M29] [M29]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2-15 13:21 | 只看该作者

Re: 我的父亲----谨以此文贺父亲70大寿

[M29] [M29]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5 23:28 , Processed in 0.0810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