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地方主义”的由来 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7 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国初期,党的中南局书记是林彪,副书记是邓子恢。时任中南土改委员会主任的李雪峰,认为广东土改缓慢无力,群众没有发动起来,是因为党组织不纯,干部队伍不纯,许多干部同地主、官僚、国民党、资产阶级、华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土改中下不了手。这个看法也影响到毛泽东同志。他们认为,要改变广东土改领导软弱问题,就得抽一批干部予以支援。1950年9月,中央从各省抽调7千名干部南下支援广东。南下干部大都经过北方农村的土改,有一套老经验;而广东当地的干部自认为熟悉本地情况,大多主张搞得缓和些,“宁慢莫乱”。 1951年4月,李雪峰在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上,批评广东有些同志遇事缺乏阶级分析,指责所谓“广东特殊论”,是把一些次要的、少量的特点(华侨、工商业等)扩大化。还说,如果广东有特殊,那就是:一是新区,二是队伍严重不纯。 由于对广东的特点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差距,因而产生了政策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叶剑英、方方从广东特点和实际出发,强调广东在土改中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土改法》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强调保护华侨,保护工商业,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叶剑英、方方认为,广东最大特点是华侨众多,他们多数是出卖劳动力的劳苦大众,侨眷中的地主成分是极少数,因此,要保护华侨的利益,团结争取华侨支援祖国建设,并明确规定:对华侨地主的余粮,不准追至海外。但中南土委会却指示可以追至海外,说对华侨地主的“清算”,“不应只以国内财产为限”。作为生活资料的华侨房屋,本不准没收,却也没收了,没收面达80%。 华南分局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由大军、南下干部挂帅的指示,将广东各地党政干部作了调整,大军、南下干部当一把手,广东干部均任副职。现在回头看,这样的组织安排,就有明显的片面性。南下干部固然有长期在老区工作的经验,但也有不熟悉当地情况的不足;而广东的地方干部中也有不少坚持地下斗争的老同志,熟悉当地情况、熟悉本地语言,容易开展工作是他们的长处。 按地域区别对待干部的做法,不利于取长补短,亲密团结,反而易于造成他们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评分

参与人数 1GG +30 收起 理由
骏景徒步俱乐部 + 30 第313徒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08 | 只看该作者
1952年4月,华南分局召开扩大会议,再一次研究了土改中的问题,决定把土改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更坚决地贯彻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的方针,开展土改整队(整顿队伍),查出身,查立场。全省共处理干部6515人。其中广东大陆地区67个县,集中土改小组长以上干部7703人,进行整队,结果处理了干部781人,占参加整队人数10%强。 方方不同意对广东干部队伍“不纯”作过分严重的估计。他反对把广东党组织比作马尔托夫式的党,强调对自己的队伍要有正确的方针。但他那时已无力对形势发展施加影响。 1952年6月,毛泽东亲自出面处理广东问题。他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除中央书记处书记外,叶剑英、方方、冯白驹、陶铸也参加了会议。毛主席说:“这里是最高会议,讨论广东问题。”他对方方说:“你犯了两条错误,一是土改右倾;二是干部问题犯了地方主义错误。”又说:“广东土改迷失方向。我要打快板,方方打慢板。全国三个乌龟,广东、福建和广西。现在广西、福建爬上来,广东还在爬。”他宣布,由陶铸取代方方,叶剑英抓总,张云逸主桂(广西)、谭政主军、陶铸主党、方方主政,这就是华南分局五位书记的分工了。中共中央认为,广东解放以来,在主要问题上,“在决定关键上犯了错误”,“迷失方向”。 毛泽东批评的所谓农民问题上“右倾”,就是指叶、方在广东农村土改问题上“右了”、“慢了”,是“和平土改”。实际上,叶剑英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三年左右完成土改的指示,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部署土改运动的。从土改准备、试点到推广,每一个计划和各阶段进展情况,都上报给中共中央、中南局,并得到批准。叶剑英在领导土改中,特别强调注意对华侨和民族工商业者的政策,要求区别对待,适当照顾他们的利益,搞得稳妥一点。这是符合广东的实际情况的,并不是什么“和平土改”。如果按照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和《土地法》定的标准,根本不存在什么“右倾”问题。 毛泽东批判的所谓“地方主义”的错误,对于叶剑英、方方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作为华南分局主管组织干部工作的第三书记,方方在工作中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不应该扣上“地方主义”的帽子。 会上,叶剑英、方方、冯白驹等分别作了检讨。华南分局一些领导对叶剑英、特别是对方方的所谓“地方主义”错误,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毛泽东为叶剑英留了面子,说:“叶剑英在华南工作是有成绩的,他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责任,更不能说他是搞地方主义的头头,大家要理解他。当然,包括剑英同志在内,各地的同志都应从这件事中总结教训,防止今后再发生此类错误。” 会议很快结束了,叶剑英、方方心情茫然地回到广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09 | 只看该作者
1952年6月29日—7月6日,华南分局举行扩大会议,开展所谓反农民运动中的“右倾”和“地方主义”的斗争。在毛泽东批评的强大压力下,叶剑英、方方在会上都承认了错误,承担了责任。叶剑英还形象地自责,说:“主帅无能,累及三军。” 随后,方方等一批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这就是广东的第一次反地方主义。 1952年8月中旬,叶剑英因病回北京疗养,华南分局和广东的工作,实际上由陶铸来主持了。 广东第二次反地方主义,是从反对海南的地方主义的活动,审查林克泽的一封所谓密信开始的。 林克泽20世纪20年代入党,1929年就在冯白驹领导下从事武装斗争,1931年任海口市委书记。抗日战争中期,琼崖特委让他到延安去学习,我在中央党校见过他。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西满分局工作,被陶铸看中。陶铸主持广东工作后,想调他任海南行署主任。他不想去,表示海南工作难搞。随后,他给冯白驹写信,提出了海南行署班子人选名单,并说他回海南如果不担任区党委书记,很难发挥作用。他在信的末尾附言:“古老(指古大存)向来对海南比较关心,此信是否也让他看一看。”林克泽在东北和古大存一起工作过,古对林克泽是比较了解的。 他这封信未封口,由他儿子送到冯白驹家里。冯不在广州,信交给冯夫人曾惠予,转交给冯的秘书处理。秘书未交给冯看,直接交给省委领导人了。 1957年5月,党中央发出了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的某些危险。” 在这种大背景下,党的广东省委联系本省的情况,认为省、地、县都有一部分干部对1952年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斗争、土改和土改整队所执行的政策不满,这些人与党内外的右派分子互相呼应,乘机攻击省委和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否定省委的功绩,于是在反右派期间,部署了在全省开展“广东历史问题大辩论”,企图彻底解决一些地方干部对省委领导不满的问题。 陶铸本来想改善海南领导、改进工作,看到中央反击右派的指示,认为可以把反地方主义和反右派斗争结合起来。此时,广东省委正在召开四次全委会议,陶铸立即把林克泽的信拿去打印,分发给正在参加会议的省委委员。 陶铸当时认为,海南地区的临高、琼东、那大等几个地方的机关干部、复员军人和一些土改整队受处分的人,向当地县区政府请愿,是冯白驹为首的地方主义分子企图从组织上改造海南党委和行署,排斥外来干部,把海南变成“独立王国”。而广东过去土改中的右倾和一部分干部的地方主义错误,是中央作了结论的,决不允许他们翻案,一定要给予反击。 解放战争期间,林克泽曾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我当时是团市委书记,工作中有接触,正如古大存说的那样,他是个严于律己的老实人。 后来冯白驹说,是陶铸要他提出一个海南区党委、行署负责人的方案,他才找林克泽商量的,因此林才写了上面提到的那封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10 | 只看该作者
1950年古大存回到广东后,对土改和反地方主义一直采取冷静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加入批判海南地方主义的行列。他认为。海南一些地方集体请愿,主要是土改整队和改编琼崖纵队遗留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好所引起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他还认为,林克泽是个忠厚老实的组织干部,不善言辞,遵纪守法,不可能搞什么“反党”活动。他说:“林克泽提出回海南当区党委书记,同现在当省人委秘书长一样大,只是平调,不能说是向党要官。”谁知他的这些发言,成了支持冯白驹搞海南地方主义活动的证据。 为了打倒古大存,全省从上到下广泛地发动,由下而上地层层揭露批判。古大存过去与一般人的谈话、闲扯,此时也要重新认识,与古大存划清界线。 中共中央批准了广东省委对“冯白驹、古大存地方主义反党联盟”的处理意见。但是,古大存和冯白驹对处理都是不服的。 古大存受到了撤销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委党组副书记职务的处分,保留了省委常委和副省长的职务,下放到增城锻炼。古大存因病在从化温泉疗养时,得知来广东的李富春副总理即将回京,便给他写了一封较长的信,信中表示接受党的处分,且相信“在广东能够根本肃清地方主义和右倾思想”,但他又认为,“对于材料中的有些不合事实的,情节出入颇大的,总可以取得谅解”。这封信看来很平常,并没有明显表示不满的话,但陶铸看了古大存的信,却错误地认为以前对古大存的处理是轻了。 1958年4月,省委报经中央批准,撤销了古大存省委常委、副省长的职务。他实际上成为退出政治舞台的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12 | 只看该作者
 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的某些“左”的错误,提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制订各项工作条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为了总结经验,统一思想认识,中共中央于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报告。毛泽东让“大家有气出气,不挂账,不打击,不报复”。同年5月初,广东省委在从化温泉召开了谈心会议。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出”了不少“气”。冯白驹、古大存坐不住了。冯白驹用四个单元时间讲了8个小时。古大存也提出了不知自己怎么会成为“反党集团头子”的问题。他说:“陶铸同志在会上讲话,要我们倾吐心里话,我再一次感谢省委的关怀。我对错误的认识,上面已经说过了,确实不清楚我是怎样成为反党集团头子的,怎样同冯白驹建立联盟的?我很清楚,我自信我还不至于错到这样的地步。我当时在会上就对这一点一直没有接受,在处分后又曾表达过我的意思,但是省委不但不考虑我的意见,反而以不服的罪名加重处分,又撤销了省委常委和副省长职务,这样就作了连续两次的处分。这在我党对干部的处理上也是鲜有的。虽然党也没有完全了解我,我相信总有一天会了解的。最后,我希望党能对我1957年所犯的地方主义错误弄清真相。” 冯、古二人的发言当晚便送到了陶铸手里,很快刊登在简报上。省委按照陶铸的指示,于1962年8月22日向中共中央和中南局上报了《古大存同志提出对其1957年所犯错误及其处分要求复查的报告》(附古之书面意见)及《关于冯白驹同志申诉不同意其错误性质及所受处分的意见的报告》(也附了冯的申诉书)。 1962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对冯、古二人申诉作了批复:不予平反。 古大存这才明白,虽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他是了解的,但省委所作的对他问题的处理,都是经过中央批准的,不得到毛泽东的首肯是不能平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13 | 只看该作者
1978年12月10日,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杨尚昆、龚子荣相继调到广东工作;1978年12月11日,中央决定习仲勋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杨尚昆任第二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这时广东许多一直对反地方主义有意见的地方干部,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央反映情况,要求复查、澄清。叶剑英同志亲切接见因“地方主义”问题划为“极右分子”、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的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伟良,叶剑英认真听他喊冤,并说:“你是有功不是有过,你要相信党,将来一切冤假错案都要平反的。” 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习仲勋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并向中央作了《关于广东工作问题的汇报》,其中提到1957年紧接着反右派斗争进行的反地方主义,面搞得宽了,有的本属正常提意见,或者说了某些错话,也被批判或处分,影响相当大。应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把搞错了的纠正过来。他还把各方面的申诉材料交给省纪委,让他们对地方主义冤案进行复查。那时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习仲勋敢于冲破“左”的干扰,提出纠正地方主义冤案,表现了党的一个高级领导干部追求真理的勇气。 1979年8月17日,中共广东省委向中央上报了《关于复查地方主义案件的请示》,还附去省委《关于复查地方主义案件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不存在冯白驹、古大存反党和其他的反党小集团”。“1957年至1958年在反地方主义斗争中,省委当时认定古大存、冯白驹两同志‘联合起来进行反党活动’,存在一个‘以冯白驹同志为首的海南地方主义反党集团’,有的地方也定了一些地方主义反党小集团。现在看来,这些结论都是不当的,应予以撤销。” 《通知》还说:“在反地方主义中受处分的县(科)级(不含)以下干部,一律撤销原处分。至于个别有其他严重错误的,按其所犯错误性质处理。” 中共中央1979年10月19日对广东省委的请示作了批复,认为“广东省委通知中对过去反地方主义的分析意见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8 13:34 , Processed in 0.0689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