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上学” 引发多方热议
2011年09月14日 14:53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田叶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石家庄的家长邓先生的孩子开学上三年级,由于学校管理严格,孩子难以适应,家长没办法让孩子休学四个月。四个月时间,家长让孩子充分休息的同时联系外地的学堂,带孩子一边旅游一边“游学”。四个月过后,学校期末考试,邓先生用一周的时间把本学期的主要课程给孩子串讲。期末考试,孩子几门成绩都在90分以上,家长觉得很轻松,孩子也对学习产生了信心。
担心:孩子出路怎么办?
李女士家住昌平,女儿今年五岁,最近她对是否送孩子去学校上学很纠结,她在论坛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很多有着共同问题的家长打来电话交流看法。家长李先生认为,中小学的教育存在弊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能让孩子体会到快乐,“学习本应该是一种乐趣,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学习已经是一种负担。”记者了解到,多数家长的初衷是想找到保持孩子天性的方式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教育方式。
然而,也有不少家长对“在家上学”并不看好。家长张先生表示“孩子的学籍就是个问题,难道上了初中也在家学习?”黄先生认为,“现代教育虽然有所缺陷,但对普及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仍有巨大的作用。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自己教育孩子的家长如果能力不及或者对孩子的引导有所偏颇,对孩子的未来也许会造成负面影响。”陶女士则更担心孩子长大后的“出路”问题:“‘在家上学’的孩子长大以后恐怕只能选择出国。”
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schooling”,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一些拥有较好经济实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认清了学校教育的程序化、机械化等弊端,同时出于宗教、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再将孩子送入学校,从而选择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美国,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家上学儿童比例增长很快。1985年,仅有5万名在家上学儿童;到1992年,则有30万名在家上学儿童;1999年,美国教育部估计数量已经达到85万人。2004年有多达120万名美国儿童在家里接受教育,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效果明显。“在家上学”的孩子虽然拿不到正规学校的文凭,但可以凭借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的成绩获得大多数高等学校的承认。
孩子的想法如何兼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郑晓齐介绍说,“在家上学”的例子并不是新鲜事儿,这一现象多年前就已经存在。而在家上学的孩子与其他学生相比,既不存在特殊性,也不是因为适应不了学校而“在家上课”,而是孩子的父母对现阶段的教育现象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成绩排名、升学等问题并不满意甚至产生反感,他们通过行动进行‘反抗’,这种反抗不为掀起波澜,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有教育理想的父母不愿意接受现实,于是选择了自己教育孩子。这些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不少家长为此还做出了很大牺牲。有些家长放弃了工作和爱好,投入很大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也会承担较多的社会压力。
我们常说,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长。脱离了学校的教育,家长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那么,家长的心态对孩子们的影响也就非常重要。记者了解到,不少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希望孩子出国留学,也有的让孩子在国内发展。郑教授认为,无论出国与否,学生长大后还是要接受来自学校的集体教育,这就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成长环境有所不同。郑教授指出,孩子成长到一个阶段会出现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父母就没有同伴重要。父母能够提供衣食住行,但孩子心理的成长离不开同伴。伙伴可以自然形成,而在学校读书是最便捷的交友途径,相比之下,家长的单独教育就存在劣势。“在学堂或私塾中上学,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同学伙伴,形成社会关系,比家长单独教学有一定优势,但也比不上学校的交友范围广。”
很多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生是否能融入社会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没上过学和名校毕业的学生相比,也许能力不相上下,但对用人单位来说,验证两人的能力需要时间和其他成本,而选择名校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可能更有把握。另外,郑教授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没有选择能力,父母决定了孩子的上学方式,孩子长大之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想要到校上课,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抉择?
网络课堂能否为在家上学带来便利
有学者表示,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下一代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完成。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细化,学校教育一枝独大,传统的家庭教育逐渐衰弱甚至被忽视。进入网络时代,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获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于是,家庭教育的功能被重新正视。
学而思网校崔兆玉老师介绍说,如今全国有十几万人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覆盖面达到100多个城市。从科目上,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网上的教育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快,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听课。网络课程得以普及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学生选择老师更加容易,上课时间也更好安排,对于家长工作忙,不能在寒暑假接送的学生,网络课程能够实现在家教学。另一方面,学习分为两个基本步骤,一是理解,二是记忆。学生在课堂上听了一遍,但并不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点,总会有遗忘的知识点,而网络课程的优势则在于能够对不懂的知识点反复听,达到反复记忆的目的。除了优点,网络课程也有一些缺陷。首要的是互动性差。网络课堂由于受到带宽等技术问题的限制,学生和老师不能灵活互动。学生有了问题,没办法直接提问或者通过邮件等方式提问,得到的答复周期也较长。崔老师表示,学而思也在通过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来弥补不足。比如利用动画、PPT等形式让讲课变得更为直观。
崔老师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具体来说一到四年级的孩子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大多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对于故事化、有趣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低龄化的孩子教学基本没有男老师。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因为有了小升初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也更加重视,能够逐渐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用自学的方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课堂上通过记笔记、自己认真听课,不用家长看着也能学进去,对网络课程的利用率也很高。而初高中的学生,有了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家长的压力也增大,在刚性需求面前,自主选择网校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孩子的性格也与网络课程的选择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喜欢热闹,回答问题答对了之后,受到表扬就有成就感。网络教学在鼓励方面能做得较少,这样的学生也许不愿意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面听课,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有趣,这时才会感到满足,就更适合网校的学习。
崔老师认为,网络教学虽然能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方式,但尚没有学生完全依赖网络课堂进行自学。从效果上看,网络课程也不能完全取代课内教学,至少在近期,网络教学只能是课内教学的补充,二者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在家上学的现象,崔老师表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但一辈子不只有学习一件事。师生关系、同伴之间的分享、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这也就要求家长自己教孩子的过程设计多种课程,让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避免失衡。
本报记者 田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