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协委员:缩短中小学学制到9年应对人口老龄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2 0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许皞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即将到来的青壮劳动力短缺。一时间,引发各界人士关注。

学制可缩到9年

@许皞

目前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20年后青壮劳动力要参与生产创造财富,还要分出很多人员侍奉老人,届时青壮劳动力短缺将是很大的社会问题。并且,中小学学制过长会占用青少年接触社会和生活的时间,不利于个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到9年或10年。可将目前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制调整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9年学制。

不能为一时之需缩短学制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

本来中国就是人口大国,且国民素质相对偏低。不能为一时的经济结构问题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把中小学的12年学制缩短,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

如缩短中小学学制为9年,这会挤占义务教育年限。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是中国过去十年最大的教育成果之一,现行的中小学学制的时间安排是经过多年摸索的,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另外,把孩子成长或成功的唯一指挥棒视为进大学也是不合适的,这有待于教育结构本身的变化,这涉及教育结构的调整,比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实,中国的适龄劳动力短缺也是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而教育本身提供的人才也有结构性问题,二者有一定脱节。这说明中国需要大量职业教育,需要大量拥有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这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

@网友赵思泽: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想说:不能靠缩短中小学学制来减轻我们的压力,应该从教育体制上改革,别在表面做文章,要从根本改革。

@网友俑人:不好。必须参考世界各国的学制和人的生理发展。欧美一般是K12,相当于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然后分流。德国、新加坡等在高中就开始分流了。可以考虑继续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教育应该多样化,不是把学制缩短就能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公民的素养可能会更低。

本文来自:南方电视台-特搜社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2-3-12 10:09 | 只看该作者
过去需要潘冬子、张卡、王二小
现在需要多些干活的屁民,以供养日日庞大的公务猿队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3-12 12:55 | 只看该作者
“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吃财政的越来越多”

关于“管人”,刘锡荣说的是编制法。他说新中国成立至今,都还没有制定过编制法。随之带来的是:乱设机构、乱定级别,临时机构林立,人员严重超编。

官满为患老百姓养不起

刘锡荣说,因为没有编制法,给“买官”“卖官”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要是只有一个岗位,那还买什么呢。我有一次到地方去,人家说今天是我们的十五阿哥接待你,后天是十二格格接待你。我都没听懂,原来是他们的秘书长有十几个,男的秘书长叫阿哥,女的秘书长叫格格。一当上秘书长,车子、房子、秘书、办公室都要换。这怎么可以啊,官满为患啊!”

刘锡荣认为,官员超编也给亿万人民加上了沉重的负担。他说,“老百姓再勤干,官太多了也不行的,养不起。过去一个县委,百把人以上就是大县委。现在我到乡镇去看,一个乡镇有三四百名干部,小汽车停了好几排。”刘锡荣用一句古话总结,这就是“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吃财政的人越来越多。如果600万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那是历史的倒退,因为没有人创造生产力了。”

官员监督人多了就难办

刘锡荣认为,官员超编也给反腐倡廉带来巨大压力。

这位前中纪委副书记首先说,“我们确实感到我们的反腐倡廉没做好,没话说。”他随即表示,这是因为监督力量也是有限的,要监督的官员一旦多了就很难办,“监督10万人和监督1000人是不一样的”。

他说,对于中国每年要处理10万多名干部,其中省级以上干部10多人,有些外国人不理解,觉得人数太多。“我跟他们说,因为中国的官员人数多,大象身上洗下来的泥巴总比小猪身上洗下来的泥巴多。外国人也就理解了。”

刘锡荣说,中国的干部只进不出,没有流动体制,也给精兵简政带来困难。“你看国外,一发生经济困难,第一件事情减少官员。我们减过谁啊?谁敢减啊?都是上下级关系,面子拉不开啊!”刘锡荣忧心地列出一组数据:4年前公务员是600万人,现在是1000万人,每年涨100万人,“速度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7 13:48 , Processed in 0.0813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