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吴育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教学总结(学习观念,学习心态,学习心理,学习能力)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5-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写给准备学奥数的家长和正在学奥数的家长

 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

最近只要和家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谈起奥数,几乎无人不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问起小学生,居然是几乎人人都在上,当然极少听说哪个孩子真正喜欢。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句“狠”话这么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既然孩子不喜欢,家长也痛恨,可为什么教师、家长还要让孩子去证明自己是傻瓜呢?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少而又少。

  但是因为北京市小升初取消考试,初中学校在电脑派位之外选拔学生的一个依据就是“奥数”成绩,有的中学自己暗中组织的入学考试中也有很多奥数题的影子,使得奥数大行其道。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卓立曾经连续两年的提案,都是要求有关部门规范泛滥的奥数班。北京市曾经于2005年叫停过各类奥数辅导班和竞赛。但是在叫停一段时间后,一方面大多家长仍把奥数当作进入重点初中的惟一稻草,纷纷私下给孩子找老师、做训练;另一方面,一些老师也在暗中开课。

  奥数很快卷土重来,而且比上一轮更加严重。不光是各种课外培训机构大发奥数财,连一些小学也在校内加入了奥数课程。

  如此怪象在不断加剧:家长恨奥数、院士批奥数、学生怕奥数、舆论骂奥数,但好像无论如何谴责都不足灭掉奥数这个夺去了许多孩子快乐童年的“海盗”威风。

  无本万利的奥数经济

  煽动家长掏出血汗钱

  对于奥数的兴而不衰,很多人这样解释,因为北京小升初看似不考试,但是许多中学在选拔生源时,奥数成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更深层次的原因还要归之为巨大的利润驱动。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在北京市做了近十年的奥数教练坦言:“一个奥数,带出的是‘奥数经济’”,他估算奥数培训市场有接近两亿元的规模。这还只是前几年的数字。如今小学生几乎是人人奔奥数,那么这个数字如果能算出来的话,会更让人惊叹了。

  就像索马里海盗,若是单独行动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一旦形成帮派团队,就会猖獗无度。有专家甚至不客气地说:“现在奥数培训班已经与一些中学结成利益共同体!”既然能够像海盗一样无本万利,奥数班自然会加大宣传,用到名校“占坑”的前景绑架孩子引诱家长拍出血汗钱。

  打碎利益共同体

  让奥数没有生存之地

  “我建议像打击黄赌毒那样,严禁戕害小学生的奥数训练,这个东西无论从教育规律上还是实践中,已经有非常确定的证明对于培养人的数学思维没有任何好处,是一个数学杂技,是一个毒品,是少数人盈利的工具。”3月25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言词激烈,他认为现在各种名校办的奥校,都是变相内外勾结,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有意出奥数题,小学生解不出来,老师就会告诉学生你到哪里去学。这些名校老师下课了就到奥校去上课。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盲从,但是在教育资源均衡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一些示范校、重点学校占据了绝对好的教育资源,面对一个孩子,大多数家长不可能超脱。打击这些海盗,打碎利益共同体,需要政府以及具体的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介入和监管。如果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甚至暗地里内外勾结,推波助澜,可以说是学校失德、政府失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前段时间公布的教育满意度,济南各项指标均列第一,原因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起到了作用。规定不能加课、不能办课外班,有人不听,违反禁令,那好,就通报批评。再发现,就进行严厉处罚。2008年,共有3个城市和10所学校被通报,还有一所民办学校违规,被停止招生。

  对于教育乱象,行政监管的力度由此看到,效果由此显现。

  在不断调整尝试,逐步击碎制度瓶颈,力促教育资源均衡的前提下,打碎利益共同体,奥数这个强盗自然就没有生存之地了!其实家长和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追求并不算多。哪个家长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有充足的时间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他们只是希望在不能完全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局面下,最起码别让大科学家考虑的数学问题难为小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5-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写给准备学奥数的家长和正在学奥数的家长

杨东平:打倒万恶奥数 取消重点初中
4月12日,星期日。
下午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召开一个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工作会。上午无事,到校园里转转,却发现人流汹涌,感慨这里的大学生怎么那么年轻。再仔细看,原来是家长带着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有。打听下来,才知是第七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开赛,这里是主考区!


现场还有“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集训”的报名收费处,我为“取证”,购买了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试题,一张A4的纸,每份5元,足见考试拉动经济的巨大作用!一看就晕了。请看下面节选的第七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第2试”的部分试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测测自己的智商。没想到过去我上初二时才学的平面几何题,已赫然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竞赛题中!我们都知道中国中小学数理化等学科教学的难度,比西方国家深一到两个年级;现在,竟然将难度下放了四个年级!



奥数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如杨乐等许多数学家所言,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正如会全套的脑筋急转弯并不意味着高智商);相反,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从小学就厌学的原因。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睹,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谋取私己的暴利!

问题是为什么这样大规模地戕害青少年的行为没人管。不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吗?不是不许乱收费吗?不是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吗?公安、城管都不管?妇联、关工委呢?究竟谁应该对此负责?前几天,4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副标题是“让数学杂技在小学泛滥是政府监管失职”,可谓一言中的。有关部门有高考取消奥数加分的动静,引起一些人的质疑。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较深入的专业学习未尝不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解放小学生,还小学生以健康的权利、休息的权利。这真的是非常高深、艰难、不可实现的目标吗?

杨东平按:任何一种长时间、大面积存在,并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丑陋现象,必定有确定的制度性原因。应试教育和择校热也是如此。本来博客中的讨论,尽量说家常话,不必“拽”理论;但看来对一些基础性、理论性的问题,一些网民并不很清楚,因而讨论难以深入。为此,转载我写于2007年的一篇论文(部分),与大家分享,不知是否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教育巨大的发展成就与教育的品质和社会声誉的低落构成强烈的反差,屡禁不止的“应试教育”、严重的择校热所造成的“上学难、上学贵”,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对现实生活中“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反教育的谬误,仅仅靠“转变教育思想”是不够的,必须找到确定的制度性原因,因为它往往是某种公共政策的直接产物。而公共政策则来源于某种价值观,是政府对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这一政策的实行反过来继续强化这一社会价值,造成政策与价值互为支撑和依赖,互为“现实合理性”的存在依据。因而,为了改变这种坏的公共政策,必须从教育价值的理论源头进行清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16 04:39 , Processed in 0.2660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