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打印本页]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16 15:38
标题: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冬夜,
妈妈常常会教我们弹古人的诗句。
我又贪玩,练了半天都记不住,
时间一久,印象就更模糊了。
成长以后,特别是在海外的这段日子,
偶尔翻阅唐诗宋词,
感觉竟然完全不一样了。
好像通过时光隧道,
进入了古人的内心世界。
人生、家国、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
都鲜活的在眼前出现,
自己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我能不能够与苏东坡、李后主合作,
唱出一些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声音?
作为一名歌者,
我能不能够也为传统文化尽一点微薄的力量,
在艺术的回廊里,
留下几步脚印?
所以今天一连串的歌,
也是我一个梦想的实现。
因为我可以得意的告诉你,
我邀请到的作词家,都是千百年来最了不起的顶尖高手。
有时候唱着唱着我会觉得,
好像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倾诉古老、庄严而且多情的中国。
我更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我希望大家都会喜欢这几首歌,
大家都来学这几首歌。
让一千万平方公里秋海棠上的繁华,
与五千年文化的晶晶宝玉,
藉着歌声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在歌声中让我们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
做为一个中国人的快乐、悲伤和光荣。
作者:
一个人喝水
时间:
2007-11-16 15:3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首先恭喜楼主能够如愿买入自己喜欢的马甲
接着恭喜俺能够新马甲所发的第一个贴里抢到沙发,实在难得
邓的愿望很简单,但很不平凡,她做到了,用她婉转恬美的声音做到了,邓七八十年代唱的歌,俺现在还在听
[本帖由一个人喝水修改于2007-11-16 15:44:57]
作者:
esmile
时间:
2007-11-25 14:2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哦。。。很动听的歌。
作者:
小野川子
时间:
2007-11-27 09:4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最喜欢邓的歌,上大学时,一个上海女生带来一个盒式磁带录音机,只有一盘邓的磁带,直听到每首歌词倒背如流!
作者:
寂寞公路
时间:
2007-11-27 10:0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我说小野呀。。你啥时候上的大学呀。。 [M41]
作者:
小野川子
时间:
2007-11-27 16:24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引用作者 寂寞公路 于 2007-11-27发表的原文
我说小野呀。。你啥时候上的大学呀。。 [M41]
八十年代初叶,不知你出生没有 [M14]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0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真年轻啊。年轻真好。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11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在水一方
琼瑶词
林家庆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下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15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16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 “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16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1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media]http://www.pjjcy.gov.cn/bbs/images/upfile/2005-8/200583015427.mp3[/media]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本帖由九月初三修改于2007-12-06 00:26:29]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22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反复咏叹,反复读诵。
反复思念,反复梦想。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2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当要大声读,反复读,自然有她的味道。
诗是唱颂的,是低吟的。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27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诗歌,诗即是歌,歌亦是诗。
或留白,有无限想象空间,
或直白,热辣辣把感情倾泻。
温婉,低回,百度回肠,反反复复,思之思之,辗转反侧。
看那人,百回上下求之,仿佛就在那里,何时有蓦然回首的感觉。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2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邓丽君把这首歌演绎的恰当好处。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29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白)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3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39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media]http://www.zbidc.cn/user/zbnxl/UploadFile/%b6%c0%c9%cf%ce%f7%c2%a5.mp3[/media]
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40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42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一阕 虞美人,
李煜即可不愧为第一词人了。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4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7 20:4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家国血泪,在破阵子中道尽。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8:5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同是破阵子,
辛弃疾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自是慷慨激昂,然而,最后,终究也归于时间、生命的感慨。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01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02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0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李煜写小女子心态,是得心应手。
信手拈来一些些形象,百般风流,自然生出。
作者:
怕瓦落地
时间:
2007-11-28 19:16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词就是歌唱,说得不错。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19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幽期密约,在一个花朦胧、月朦胧、雾朦胧,美好而又神秘的晚上。
一想到好不容易才挨到元宵,终于要和情郎见面,又是兴奋又是紧张,胸中小鹿乱撞。
时刻到了,尽管放轻脚步,还是觉得脚步声如同山响,心都提到嗓门口儿了,干脆脱下金丝绣鞋,用手提了;只穿着丝袜,迅速下了台阶,一溜烟跑到画堂南畔。
后面,……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27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邓丽君似乎也偏爱李煜,唱李煜的词略多一点。
独上西楼
胭脂泪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28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李煜 相见欢
刘家昌曲 邓丽君演唱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30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media]http://teacher.cqbxzx.com/xy/jiaoan/ld/yzlei.mp3[/media]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3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乌夜啼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3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转: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浥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慨叹。
作者:
九月初三
时间:
2007-11-28 19:34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感觉邓丽君的演绎,有点意犹未尽处。
作者:
飛鴻踏雪泥
时间:
2007-11-28 19:53
标题:
Re: zt 邓丽君的一段前台词
好聽的歌。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