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作者 L148 于 2007-9-21发表的原文
在骏景能做书店生意,我一直非常的怀疑,现在知识分子都不买书了!
真正的专业书,更不可能到社区书店的。
引用作者 窝窝 于 2007-9-23发表的原文
百日老板去意已明,说再多的话也是徒劳!
但有幸当了你的取商经的小白鼠,觉得我们骏景的朋友够意思了吧!
总之你和你的书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但如果能在走之前,把清货的折扣再低点,估计活在我们心里的时间会更久一点!
哈哈!!!
一笑置之!!!
引用作者 L148 于 2007-9-23发表的原文
[quote]引用作者 窝窝 于 2007-9-23发表的原文
百日老板去意已明,说再多的话也是徒劳!
但有幸当了你的取商经的小白鼠,觉得我们骏景的朋友够意思了吧!
总之你和你的书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但如果能在走之前,把清货的折扣再低点,估计活在我们心里的时间会更久一点!
哈哈!!!
一笑置之!!!
引用作者 逸杨 于 2007-9-21发表的原文
到9月29日,逸杨书屋来到骏景正好100天。
推崇人文精神、关注人文情怀,是逸杨书屋的追求,也是选书的重要标准。
当时的短期目标是:“先坚持100天。”
我们做到了。
国庆节后,我们将离开。
“为什么要迁走?”原因很多,莫衷一是。
做几个简单的比喻。
你开了一家钢琴酒吧,而大众喜好的是湘菜、潮菜。你提供的产品有问题。
你开了一家瑜珈馆,而大众热衷的是健美操、交谊舞。你的市场定位有问题。
你提供了一处修(休)养生息的驿站,人家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即时动力的加油站。
周遭的环境告诉我们:买书、看书,要有用!教材辅导书比名家原作有用,励志创业书比人文经典有用,报纸杂志比长篇小说有用,《幸福婚姻100问》比《青鸟》有用……而这些“有用”的书,都不是逸杨书屋的强项。至少,梁文道每天在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所提到的书,是不可能有什么大众市场的。
逸杨书屋在这一百天里,在图书品种上,也适当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妥协,但,很别扭。甚至有些预计没有市场前景的书,至今没有上架。长此下去,会员卡上所标榜的“淡定”和“优雅”,只是空话。
收获也不小。在骏景的100天,为今后成功建立社区书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字书籍的阅读,在一部分人群中,确实还是一直保持着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人群逐渐在萎缩,也许不久的将来,成为一种有贵族特征的生活方式。
感谢光临过逸杨书屋的人们。
还有许多业主曾给予我们直接和间接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对各位的善意、热心和鼓励,我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健康、幸福。
引用作者 逸杨 于 2007-9-24发表的原文
周六周日忙了两天,没空上来。
谢谢大家。
昨晚深夜11点多,骏雅轩的冯女士扫了一大批书,两个人都没办法拎完。。。
两天下来,一些经典书籍已经成了孤本,有的已经卖断。
搬迁的日子越来越近,但看着好书有了好去处,心里也很欣慰。
窝窝说要更低的折扣, 可以理解。
但你要知道,很多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的书,批发价都接近70折啊。比如: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书店、陕西师大、广西师大、华东师大出版社等等。所以,我们要理解现在许多小规模书店打折销售的艰难和进一些品质一般的图书来销售的无奈。
不过,从今晚开始,店里有些书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 [M03]
许先生:您好。早上您问国庆前是否还有新书。不一定了,您周四来看看。
润玲你好!KINGSLEY WARD写的《Letters of a businessman to his dauter》,直到现在也没帮你订到,抱歉。把书名写出来,希望知道书讯的朋友留言。
东妮同志:如果《中国美术作品集》的原订户周三还没取书,我再告诉你。
今天上午,店里的老客户——骏怡轩的陈阿姨(她是退休教师)来店里,递上订书单。她刚知道我们要搬迁,很关心。我打开书单,上面写着: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2、《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 欧阳哲生 著;
3、《1949年后的梁漱溟》 汪东林 著。
读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引用作者 逸杨 于 2007-9-24发表的原文
晚上恭候。
如果要联络我,可以向店员要我的电话。我已交代。
谢谢大家。
引用作者 柴米油盐 于 2007-9-24发表的原文
给LZ送上一首歌: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 收拾心情, 从整军队,重新投入战斗!
[url]http://www.516x.com/music/56175.html
引用作者 逸杨 于 2007-9-27发表的原文
回来的时候,云水随缘在店里。顾客走后,我俩聊到午夜。最初的一个小时,他至少说了五遍;“旧雨为什么不接手?她完全应该接。”他说的是“应该”,而不是“可以”,我确定。
接下来的时间,他提出一个不周密但思路清晰的计划,暂名“文化社区书店新模式”。大概的意思是:凝聚有一些共识的合伙人,把书店看成大家的孩子,共同抚养;合伙人的义务是每月固定金额购书(比如300-1000元/月),自购外购都可以,维持书店的基本开支;把书店作成沙龙场所,开展各种活动;书店也是合伙人或者高级会员访友的场所;利用各自优势和各种渠道,广泛地口碑传播……
云水随缘叙说的时候,眼睛里泛着光。直到我再三表态“全力协助,乐观其成”,才终于可以关门回家了。在门外,我告诉他,旧雨几天前的小火苗已经被几盆冷水浇灭了,可能还有一点暗红的火星,要等到天干风燥的时候,火苗也许会再窜出来一下。
这几天在店里,提到旧雨的,不只云水一人。
读书,读人。
[本帖由逸杨修改于2007-09-27 11:57:42]
引用作者 旧雨 于 2007-9-27发表的原文
真正让我打消主意的并不只是我可能会因为外行的原因,创业会有点艰难,毕竟像我朋友们说的,看书和开书店是两回事,到时真的坐在那里,就没时间看书了。真正让我打消主意的是,如果我开书店,那么至少意味着我接下来的长达最少半年的时间每天在店里呆着,我惧怕这样的限制的时间和地点。因为书吧和书店完全不一样,每天我面对的那些客户的群体,我会放下自己的个性耐心的和他们交流也许我不感兴趣的话题吗?我想我应该不行。在骨子里头,我是一个清高的人,对不喜欢的话题是宁愿沉默为好。对于琐碎的事情和管理,我会觉得很没意思,我不是很喜欢每天都管那些事无大小的琐碎的事情。这是真正的我的个性。
所以,如果这两个条件我都不具备的话,那我可能真的要重新考虑。
[M29]
引用作者 逸杨 于 2007-9-27发表的原文
各位到店里和在论坛上送出的祝福。悉数收下!谢谢!谢谢!
平日里行色匆匆的骏景,确也温情款款。
昨晚在隔壁的湘菜馆,我请店员吃饭,感谢她们对书店的付出。旧雨一干人到店的时候,我正在开车送她们回家的路上。
回来的时候,云水随缘在店里。顾客走后,我俩聊到午夜。最初的一个小时,他至少说了五遍;“旧雨为什么不接手?她完全应该接。”他说的是“应该”,而不是“可以”,我确定。
接下来的时间,他提出一个不周密但思路清晰的计划,暂名“文化社区书店新模式”。大概的意思是:凝聚有一些共识的合伙人,把书店看成大家的孩子,共同抚养;合伙人的义务是每月固定金额购书(比如300-1000元/月),自购外购都可以,维持书店的基本开支;把书店作成沙龙场所,开展各种活动;书店也是合伙人或者高级会员访友的场所;利用各自优势和各种渠道,广泛地口碑传播……
云水随缘叙说的时候,眼睛里泛着光。直到我再三表态“全力协助,乐观其成”,才终于可以关门回家了。在门外,我告诉他,旧雨几天前的小火苗已经被几盆冷水浇灭了,可能还有一点暗红的火星,要等到天干风燥的时候,火苗也许会再窜出来一下。
这几天在店里,提到旧雨的,不只云水一人。
读书,读人。
引用作者 starkyo 于 2007-9-30发表的原文
社会主义引入资本主义的经营模式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纯文人性质经商做的标的虽然是文化的产品,但实际上仍要以盈利为目的,理想化的理念只能存在于理想的国度,放到现实只能正视现实;
假使能引入经验丰富且的成功商人思维,或可成就有骏景特色的品味书店。
可能逸杨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引用作者 starkyo 于 2007-9-30发表的原文
社会主义引入资本主义的经营模式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引用作者 IAM110 于 2007-9-30发表的原文
早发此贴,可能不用关门,呵呵
引用作者 逸杨 于 2007-9-30发表的原文
“拿一本《林徽音传》。”
“卖完了。”
“啊......书里面应该有林徽音的照片吧?”
“有,从童年到去世前。”
“......”
“有没有《货币战争》?明天出远门要带走。”
“卖完了。要不带一本《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吧”
这是昨天夜里打烊前被分别问到的两本书。
今天早上一开门,
在宜家买的那套桌椅被一位老顾客买回家了。
心想:有朝一日杀回骏景,定要赎回!
引用作者 跳动的云 于 2007-9-21发表的原文
[quote]引用作者 L148 于 2007-9-21发表的原文
在骏景能做书店生意,我一直非常的怀疑,现在知识分子都不买书了!
真正的专业书,更不可能到社区书店的。
引用作者 秋水 于 2007-9-30发表的原文
这个书店在哪里呀 [M11]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