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境界之谬[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3-20 02:23
标题: 境界之谬[原创]
文章来源:沈铭祖博客:http://angeledu.blog.163.com/blog/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

以上三句著名的话,是王国维说的所谓“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其由前到后依次而上,至最高处就是“蓦然回首句”了。第一层指做事为学之初因门径太多而无从下手,东敲西镢茫茫然不知何往;第二层则是入得门来终日乾乾,焚膏继晷含英咀华,以至于鸠形鹄面体容清臒;第三层最有意思,所要寻的“那人”,想必就是做事为文所要到达之处了,此时却已然阑珊黯淡而面目不清矣,大有诸事已了恍然超脱之感喟。

就做学问而言,这种对境界的臆想可谓不谬,但学问做到可以“超脱”,这对人来说就真的只是一种臆想而已。因由古及今,学问海水斗量学说流芳百世者众多,而能超脱者可有几人?就说这位境界说的发起者王老夫子吧,一部《人间词话》,除了妄为“境界”立言,就是随性地指点臧否古人,却不忘记在书中借他人之口间入自拔之词(由樊志厚所作的《人间词话》序),其自恋之态有若山鸡舞镜。最甚者莫于他还在此书的最后一章自论其词,居然敢称“余之于词,...,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而对于“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如此目无余子之夫子自道,就与“超脱”之境界毫不相干了。

其实有古以来,文人相轻之势已是蔚然成风,至学问高者尤甚,只是,高学问者会将此等相轻做得甚为隐晦曲转,但却是批卻导窾而扼吭拊背。如此,更是彰显了学问与境界之不可以等量齐观,反而往往就是迥不相侔。然而,真正的有境界之人,却又可能毫无学问可言。一个特别的例子是唐代禅门泰斗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一只,通过他人读诵而解经,却留下千古流传的谒语,还由口述传下了一部《六祖坛经》,其境界之高后来者无人能及,这是公论,不能不令专攻学问者失语。

反观今之学问界,巍巍大者几乎全不住于世了,泰山夷平就只剩下梁甫为虐,人我之间往往就不再只是仅仅相轻而已,各擅胜场者自是伐功矜能人莫予毒,相互之间则是腹诽心谤直至愤愤然挞伐攻捍者甚众。做学问到了这种地步,与寻常的抗尘走俗者已几无两样,早就与境界之说背道而驰了。

[本帖由道弘修改于2007-03-25 16:56:13]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3-25 16:56
标题: Re: 境界之谬[原创]
[M02] [M06] 自顶.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