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讨论一下《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内容啊 [打印本页]

作者: 兔子1    时间: 2006-11-3 09:22
标题: 讨论一下《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内容啊
昨天晚上搜工具箱,结果溜到91baby上去了,看到灿妈在招集团购
http://www.91baby.com/bbs/viewthread.php?tid=185988&extra=page%3D1

2006年8月第1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开本:32

定价:20/本,4本定价80,
现在团购是48一套

还记得摇篮上那个著名的跟贴无数的帖子"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吗?还没有接触过的妈妈,到这里看看吧:http://bbs.yaolan.com/shequ/bbs/ ... 76233A.html#3676233

现在,在众多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林怡老师的书终于面世了,一共是4册,分别是

《林怡说早教-宝宝问题解决方案》,《林怡说早教-宝宝智能训练方案》《林怡说早教-宝宝情商促进方案》,《育儿感悟与体验》

每一本都厚厚的,里面全部都是针对0-6岁宝宝出现的问题所做的非常实用经验和指导性意见.

林老师强调早教,强调的是玩中学,学中玩,强调快乐早教,她的那些奇妙的育儿方法和点子一定会让你的宝宝在快乐的玩耍和游戏中得到理想的早期教育的效果,因为她自己的儿子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书我刚刚拿到,还没来得及把具体的介绍打上来,在此贴一段这本书里的文字,让大家先睹为快哈,想要阅读更多的内容,就买一套回家仔细学习吧,

每本书的目录见本页最后

怎样应对宝宝“折磨”父母6件事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开始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不断地“折磨”父母,甚至常常把父母整治得焦头烂额,却不知如何应对。


第1件事:我可没法停下来!

宝宝的表现:

一旦宝宝会爬会走,随着他活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事物吸引了他的视线,于是他几乎一刻也停不住,不能摸的他要摸摸,不能抠的他要抠抠,除了进入梦乡,他总是像个永动机似的再也闲不下来。到2-3的时候,宝宝变得更加活跃,进入好动的高峰期,精力旺盛得简直让父母无可奈何。

父母的焦虑:

为什么我就没法让宝宝安静一会儿呢,他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应对的策略:
1. 理解宝宝,等待他成长。因为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宝宝还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对宝宝来说,好动是很正常的表现。等他们逐渐长大,他们会慢慢地变得沉静很多。

2. 帮助寻找发泄精力的出口。每天抽时间带他带户外玩,让他到户外跑跑跳跳爬爬,让他多参加一些可以消耗体力的活动,比如玩球,郊游等等。

3. 避免给宝宝不必要的刺激。最好尽量少带他去人群拥挤嘈杂的地方,以免给受到刺激更加兴奋不已,变得更好动。

4. 避免带宝宝去沉闷的地方。最好少带宝宝去电影院、图书馆等需要长时间保持安静的地方,即便去了,也要尽可能缩短在这种地方待的时间。

5. 让宝宝按时作息。宝宝睡太晚,生活没有规律都可能导致他情绪烦躁,变得多动。


第2件事:我就想自己控制一切!
宝宝的表现:

到宝宝2岁左右,或者更早的时候,不管父母说什么,他都要说“不”。妈妈说不能动饮水机,他偏要去掰一掰热水龙头,爸爸说不能动电源插座,他也非要用小手指去捅一捅,仿佛存心跟父母对着干。尤其当宝宝刚上幼儿园,家里新换了保姆,突然搬家的时候,他惯常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他的这种想要控制环境的欲望会变得更加强烈,常常让父母因此头痛不已。

父母的焦虑

宝宝总是这么不听话,哪天发生意外怎么办?他会不会变得特别任性?

应对的策略:
1. 给宝宝自己做主的机会。一些不会给宝宝带来安全威胁的事情,可以让他自己做主,让他体验自己当家作主的快慰感。比如让宝宝自己挑选每天要穿的衣服,不管他的打扮多怪异,没关系,让他自己决定吧!如果他能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他的逆反也会减轻。

2. 引导宝宝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宝宝受到挫折或者被父母控制的时候,他会变得更加逆反。此时,父母要教会宝宝正确的发泄情绪的方法,让他通过安全的途径释放被压抑了的情绪。

3. 适当给宝宝一点小小的惩戒。如果宝宝过分任性,父母也可以考虑给他一些小小的惩戒,比如取消他最喜欢的活动等,让他体验这种不良行为的后果,帮助他改变自己。

4. 及时消除宝宝面临的难题。当宝宝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的时候,他可能突然变得很不合作。找出宝宝面临的难题,一旦他的难题得到解决,他就会逐渐恢复往日的合作。

第3件事:天啦,我怕得要命!

宝宝的表现:
某一天,很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也有可能让宝宝害怕得丢魂失魄。黑暗、排风扇、吸尘器、抽水马桶、京剧脸谱、小动物……直至宝宝想象出来的大怪兽之类的,太多的东西让他小小的心灵恐惧不已。他不能看到这些东西,甚至连听到人提起都不行。

父母的焦虑:
宝宝这么担心,会不会得了恐惧症?

应对的策略:

1. 如果宝宝说害怕,那他就是真的害怕。当他害怕的时候,他需要父母的帮助,因此,不要嘲笑他或者蔑视他的恐惧,这样会让他觉得自己有一种罪恶感,不仅不能帮助他消除恐惧,反而会给他带来更多的问题。

2. 鼓励宝宝将他的恐惧诉说出来,帮助他分析、破解他的恐惧。

3. 拉着宝宝的手,将他抱在怀里,给他寻找一个可以帮助他“魔法物”,鼓励他战胜恐惧。

4. 随着宝宝长大,他对事物的理解力增强,他的抗恐惧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很多他曾经害怕的东西也会因此失去它原本狰狞的面目。

5. 如果宝宝的恐惧持续好几个月都不能缓解,并且引起一些身体的不适反应,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第4件事:噢,这太不好意思了!

宝宝的表现:

有的宝宝在家唱歌跳舞说儿歌,什么都做得好好的,可是只要一出门,他就像变了个人,一下子变得沉默害羞起来了。宝宝不敢叫人,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本来玩得好好的,看到不熟悉的人过来,赶紧抓紧了妈妈的手,甚至把脸埋进妈妈的怀里。到了幼儿园,如果老师想要他到前面表演一个节目,那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的大事。

父母的焦虑:
宝宝这么不出众,他长大了会不会变得窝窝囊囊?

应对策略:

1. 越是害羞的宝宝越需要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宝宝会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他会因此变得比较自信,有助于帮助他克服他的羞涩心理。

2. 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或者令他感觉不舒服的事情。比如,如果他不想跟家里来的客人亲近,不要逼迫他。

3. 让宝宝适应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要给他一个适应的时间。比如,想带他去朋友家玩,可以先邀请朋友来自己家玩,等宝宝跟他们比较熟悉了,再带他去朋友家做客。

4. 多鼓励宝宝参加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扩展他交往的范围。


第5件事:我打你踢你咬你!

宝宝的表现:

宝宝很喜欢跟小朋友玩,但是只要跟小伙伴凑到一起,要不了几分钟,他就会因为一些莫明所以的原因跟对方过起招来。那架势仿佛每次跟小伙伴见了面,不招惹得小伙伴哭哭啼啼他决不罢休。踢人、打人、推人,甚至咬人,宝宝的这些招术让小伙伴们渐渐对他敬而远之,而父母也不得不因此尴尬万分地今天给东家赔礼,明天向西家道歉。。

父母的焦虑:

宝宝攻击性这么强,伤了别人怎么办?将来他怎么跟人处好关系啊?

应对的策略:
1. 当宝宝有暴力行为时,坚定而温和地告诉他“这样不行,我希望你不要再打人了!”

2. 了解宝宝的坏情绪,帮助找到更恰当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3. 如果因为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而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暴力行为,帮助他尽快适应新环境。

4. 帮助宝宝换位思考,让他明白受到他攻击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小弟弟打痛了,你看他哭了,我们去安慰安慰他吧。”“小妹妹抢走了你的玩具,但是你不需要打她,你可以请他把玩具还给你。”

5. 给宝宝养一只安全的小动物,比如金鱼、小乌龟等,让他通过照顾小动物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他的同情心。

6. 随时关注宝宝的行为,防止他给别的小伙伴带来伤害。


第6件事:我就是没法不焦虑!
宝宝的表现:

妈妈上班去了,宝宝会担心妈妈离开她,再也不回来,因此他不停地哭闹;到了幼儿园门口,他拽着妈妈的衣服,死活不肯进大门,担心妈妈要把他扔在那里,再也不接他;看到有什么人去世或者小动物死去,他会担心自己或者父母也会这样死去……宝宝的担心看起来毫无道理,但是即便妈妈一再地跟他解释,他也没法说服自己不去因此焦虑。

妈妈的焦虑:

宝宝看起来总是心事很重的样子,这会不会导致他产生心理问题呢?

应对的策略:

1. 坦然承认宝宝的担忧,不给宝宝施加任何压力,但是不要大惊小怪地面对他的担心,这样会加重他担心的程度。

2. 不要因为宝宝无端的担心而焦虑,他这种事事担心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事实很快就会教育他,他的担心毫无道理。

3. 适度给予宝宝安慰,让他感觉你很在意他。比如每天离开宝宝上班前,记得亲亲他,并且郑重地跟他道别:“妈妈去上班,吃晚饭的时候回来陪你玩。”

4. 引导宝宝自己设想克服内心焦虑的方案,帮助他摆脱这种不必要的担忧。“你看,小狗是怎么死的呢?”“被车压死的,对不对?那如果它走人行道,它还会被压死吗?”这样一层层设问,就可以帮助他自己动脑筋寻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让他觉得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甚至还可以帮助别人。

5. 如果父母本身就比较容易焦虑,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达观起来。当宝宝因为某事焦虑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宝宝的这种焦虑而表现得十分担忧,这样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加重宝宝的焦虑。


目录:

《宝宝智能训练方案》目录
信息刺激篇

宝宝生来就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即便宝宝在某一阶段对父母的刺激没有及时回应,也请心急的父母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宝宝一直都在学习、积累。总有一天,他进步的速度会让你惊诧万分。给宝宝充分的刺激,宝宝的大脑因刺激而连通,宝宝的智商由刺激而提升。
给先天反射架座桥
用小耳朵探究环境的奥秘
感受色彩与空间
提升宝宝空间智能
触摸环境,提升宝宝智力
感知气味与味道
聚焦在手指尖的智力开发方案
“废话”应从零岁说起
享受游戏,造就聪明大脑
初识文字与图书

思维训练篇

人脑发育在孩童时期最为迅速,此时给予宝宝什么样的环境与训练,就会给予宝宝大脑什么样的激荡。智慧无形,但是可以融合在有形的生活中,与生活中细微的点点滴滴息息相关。
分享阅读的快乐
给学习正名
让宝宝的好奇再进一步
开启一扇注意的窗
记忆力大练兵
想象的神秘之旅
魔幻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
打造小小福尔摩斯
善待宝宝的错误
闲逛与独处的妙处

创新意识篇

改变父母既定的观念,尽量晚些让宝宝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进入成人的固有模式,是培养宝宝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另类涂鸦造就创意宝宝
巧于模仿——创新的第一步
给宝宝一片破坏的天空
撒谎的另一张面具
荒谬的念头无需打压
生活:创意思考的源泉
换一种方式看世界
优化潜意识,打造完美心理小人儿
通过期望效应全面激活宝宝的潜能
尊重宝宝感受,提升思维能力
与宝宝在户外玩科学
为宝宝打造蝴蝶翻飞的美丽花园
魔幻洗浴,在戏水的过程中滋长想象力
巧妙利用6个场景让宝宝爱上读书
利用小伙伴的7种魔力提升宝宝智能
林怡精彩帖子摘编
任何一门技能的培养其实都不只局限于这门技能本身,也并非一定要刻意提供特别的环境才可以进行。做个用心的妈妈,我们就会发现,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些司空见惯的场景其实都隐含了大量教育与培养宝宝的机会。
关于宝宝涂鸦
培养宝宝音乐智能
培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林怡与网友交流育儿理念与经验精彩摘录
没有比好奇心更宝贵的东西了。善待宝宝的好奇心,跟着他好奇的眼神去了解他的世界,并以合适的方式向他展示一个更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就可以从一个点向不同的面辐射,全方位地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



《宝宝情商促进方案》目录
交往篇
父母总喜欢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宝宝。实际上,宝宝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常常大相径庭,他们有自己交往的方式。理解宝宝,站在宝宝的角度思考,父母才能真正窥透宝宝的心,从而有效地调试他们的行为。学会交往,宝宝将来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打开事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打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同情,人际关系的柔化剂
分享,融洽你我关系的润滑剂
倾听,拉近人和人距离的桥梁
挖掘宝宝的社交潜能
培养交际小明星
赶走嫉妒的小蛀虫
窝囊行为,交往技能的另一种演绎方式
感恩,融洽人际关系的柔顺剂
拒绝,迈开自我保护第一步
让宝宝的尖叫偃旗息鼓
倾听,为交流搭建宽阔的桥梁

自立篇
自立是宝宝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依恋、安全感、恐惧感……很多的感觉都会对宝宝的自立产生强烈的影响。让宝宝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立其实有很多的窍门,关键看父母如何针对宝宝的特点,采取特别的方式向宝宝“传授”这些窍门。
亲子依恋:建立安全感的首要前提
“反向连锁”逆向训练:让独立来得更自然些
TFCRS”:宝宝自我管理催化剂
好父母要学会保护宝宝的小屁股
规矩:宝宝走向独立的拐杖
受宠的宝宝将来会更加独立
让缠人的宝宝自己玩
插嘴:宝宝走向独立必经的阶段
大怪物:妨碍宝宝独立的罪魁
恐惧,心理压力的孳生物
安全物:宝宝独立的第一根拐杖

乐观篇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内化于人的性格中。如果追根溯源,乐观的天性更多的来自于童年。给宝宝一个乐观的环境,给宝宝一个乐观的理由,相信他未来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幽默,让宝宝快乐聪慧的源泉
让耍小性子的宝宝乖乖巧巧
缓释宝宝的心理压力
习得性无助:吞噬宝宝快乐与自信的恶魔
让早起的宝宝开开心心
让快乐植根于宝宝的内心深处
别让表扬弄巧成拙
抓错:扼杀快乐的魔掌
延迟满足,放飞快乐的翅膀
心情教育——放大快乐的法宝
挫折教育,打磨快乐的砂轮
应付宝宝外出就餐哭闹的策略
意外伤害,导致心理创伤的罪魁
性启蒙教育,让宝宝的未来更快乐
安抚哭闹宝宝,爸爸也有绝招

林怡精华帖子摘编
养育孩子没必要太紧张,更不必墨守成规,根据宝宝和父母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灵机一动,随时调整养育策略,让亲子双方都处于最佳状态,那才是值得推崇的教育方式。
图书的另一种用途
宝宝摔倒了不要不管他
怎样防止宝宝的好奇心转变成顽劣行为
育儿不必太紧张

林怡与网友交流育儿理念与经验精彩摘录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从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渗透。要改变宝宝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



《育儿体验与感悟》

玩出智慧篇
玩是宝宝的天职,玩是宝宝的权利。正是在玩的过程中,宝宝一点点习得了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尊重宝宝,给宝宝充分的自由,他能发展得更好。
开开心心玩转文字
垃圾也能玩艺术
书的陷阱
透过画笔看世界
开启语言之门
用故事打造完美想象力
轻轻松松玩转洋文
笨笨手变巧巧手
让洗浴充满乐趣
自个儿玩科学
与小蚂蚁一起探究奥秘
玩电脑玩出新花样

写意生活篇
有了宝宝,我们那紧紧攥着的双手再也不敢松开。那些忙乱的日子里,生活简直就像一团乱麻。管宝宝这个,管宝宝那个,担心宝宝这个,担心宝宝那个,父母紧张,宝宝也不开心。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其实,乱与不乱全在我们自己。放宽心,在这一团乱麻里,我们一样可以理顺一切,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写意无比。
食物飞扬的日子
追着喂还是自己吃?
艺术地享受美食
没有规矩也成方圆
皱纹里的智慧
赶时髦的代价

琢玉成器篇
真正好的玉器源自天然而又顺乎自然,几乎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宝宝就像一块璞玉,需要琢磨才可以成器,而琢磨的功夫则在父母的眼光与技巧。
虚拟的对手
跟医院说拜拜
生命的轮回
火鸡带来的启示
挫折教育就是针尖对麦芒吗?
让磨蹭宝宝动作快起来
窥视宝宝的小心眼
巧妙应付小霸王
艰难的旅程
特殊任务
妈妈也有软弱的时候
小小财务总监
来自RUSS的动力
小红花风波
无需较量的青春期
体验扔东西的快乐
耍赖的宝宝可以自己走
学才艺的代价
火鸡的故事
学习不是苦差使
林怡精彩帖子摘录
早教的目的、早教的真义、早教的原则……这些听起来比较虚的概念其实才是引领父母进行正确早教的指南。做一个智慧的妈妈,我们就可以找到开启早教之门的金钥匙,通过变通与辐射,养育一个聪慧、健康、品格出色的优秀宝宝。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
早教的真正含义
早教的原则
正确的早教
做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
教育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变通与辐射:教育成功的两大要素
林怡和网友交流育儿理念和经验精彩摘录
养育宝宝不是一种负累。调整好心态,父母就可以从宝宝的身上获得更多的快乐。用心和宝宝交流,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收获。



《宝宝问题解决方案》

1.宝宝断不了奶怎么办?
2.宝宝逮着什么都吃怎么办?
3.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4.宝宝说话晚怎么办?
5. 大人说话宝宝总喜欢插嘴怎么办?
6.宝宝分不清颜色怎么办?
7.宝宝笨手笨脚怎么办?
8.宝宝总是打人推人怎么办?
9.宝宝常常被欺负怎么办?
10.宝宝一刻也停不下来怎么办?
11.宝宝特别任性怎么办?
12.宝宝做事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13.宝宝特别认生怎么办?
14.宝宝说谎怎么办?
15.宝宝特别黏人怎么办?
16.宝宝是个“破坏王”怎么办?
17.宝宝喜欢吃独食怎么办?
18.宝宝不讲礼貌怎么办?
19.宝宝太淘气怎么办?
20.宝宝总拿别人东西怎么办?
21宝宝感统失调怎么办?
22.宝宝特别爱哭怎么办?
23.宝宝脾气暴躁怎么办?
24.宝宝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25.宝宝心事很重怎么办?
26.宝宝不肯去幼儿园怎么办?
27.宝宝无法离开依恋物怎么办?
28.宝宝见人下菜碟怎么办?
29.宝宝逆反心理特别强怎么办?
30.宝宝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31.宝宝不自信怎么办?
32.宝宝不愿和小朋友玩怎么办?
33.宝宝脾气急躁怎么办?
34.宝宝“窝里横”怎么办?
35.宝宝总学别人坏习惯怎么办?
36.宝宝出现退缩性行为怎么办?
37.宝宝特别胆小怎么办?
38.宝宝只喜欢玩生活用具怎么办?
39.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
40.宝宝特别迷恋电视怎么办?
41.宝宝总尿裤子怎么办?
42.爸爸很少陪宝宝怎么办?
43.宝宝乱扔东西怎么办?
44.宝宝有孤独症怎么办?
45.宝宝口吃怎么办?
46.宝宝性别错位怎么办?
47.宝宝是个夜猫子怎么办?
48.宝宝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怎么办?
49.宝宝总要没完没了地买玩具怎么办?
50.宝宝外出耍赖不肯自己走怎么办?
51.宝宝的脑海里有个大怪物怎么办?
52.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太差怎么办?
53.宝宝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54.宝宝不爱学习怎么办?
55. 宝宝搬家后情绪异常怎么办?
56.宝宝总喜欢抠鼻子怎么办?
57.宝宝早起不肯好好穿衣怎么办?
58.宝宝穿衣服总是挑挑拣拣怎么办?
59.宝宝总是自言自语是不是有问题?
60.宝宝在公共场所失去控制怎么办?
改变宝宝行为方法集锦
林怡精彩帖子摘录

[兔子1修改于2006-11-03 09:28:16]

[兔子1修改于2006-11-03 14:29:34]
作者: 兔子1    时间: 2006-11-3 09:26
标题: Re: 有没有看过或听过《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啊
看了里面的几个节录,觉得还不错,于是又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新浪有这套书的部分内容连载,但是看了几个,又觉得还是有点不大好操作
http://baby.sina.com.cn/lyszj.shtml

比如这个,写了一大篇,但,,,,,,

宝宝总是打人推人怎么办?

 《林怡说早教》系列

  情景描述

  壮壮是个令妈妈头痛的小淘气。这不,小家伙刚刚出去几分钟就把邻居小妹妹打哭了。妈妈只好抓壮壮回家。回来的路上,壮壮看上了邻居小姐姐手里的草编小蚂蚱,一定要拿到手。小姐姐对这个新鲜小玩具正爱不释手呢,自然不肯随随便便转手他人。壮壮立刻火了,趁妈妈不注意,抡起拳头就往小姐姐头上砸。妈妈狠狠地给了壮壮一巴掌,一时间,小姐

姐哭,壮壮闹,场面好不热闹,而妈妈则是一脸的尴尬。

  点评

  2-3岁的宝宝对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充满渴望,因为交往的圈子扩大,宝宝面临的各种争执与矛盾也相应地增多。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交往中,宝宝学习模仿别人做游戏的方式,也学着在欺负和被欺负的过程中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宝宝欺负别人也好,被别人欺负也罢,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经历,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一般起因如下:

  1.来自环境

  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2.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

  第一次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就可能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比如,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从而惊喜地与家庭成员议论“哦,宝宝会打人了!”者以其他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

  3.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由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解决策略

  1.找出宝宝行为的根源

  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大都因为他心里不太痛快,或者没有安全感所致。还有一种原因则是宝宝不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或者玩耍时没有分寸,以致无形中伤害了别的宝宝。因此,当获知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时,父母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埋怨批评宝宝,而是应该蹲下来,温和地与宝宝谈一谈,了解他欺负别人的原因并站在宝宝的立场考虑,看看宝宝是不是受了委屈了?宝宝是不是根本就无心要攻击他人?是不是宝宝不明白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是不是宝宝玩耍时没有把握好分寸?在了解宝宝的基础上再根据宝宝的情况冷静地处理问题。然后给宝宝讲道理,并告诉宝宝正确的处理方法。

  2.不要以暴制暴

  要防止宝宝产生攻击行为,父母要给宝宝一些正面的示范,首先,不管宝宝表现如何,父母不要打宝宝。不论对于几岁的孩子,打永远是最坏的选择。父母打孩子的时候实际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强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无论如何,攻击性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此外,父母还应经常抚摸、拥抱或者亲吻宝宝,让他明白,只有这些方式才是表示友好的恰当方式。

  3.从侧面教育宝宝

  当发现别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可以平静地在宝宝面前议论一下所见到的事实,借此告诉宝宝攻击行为是不受欢迎的行为等等。

  4.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

  宝宝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入园、入学、逐渐独立走向社会,无论哪个关口,宝宝都需要和周围的各种人群打交道。社会不会为宝宝而改变,因此,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这么小的宝宝打人虽然不会给人造成伤害,但成人不正确的态度会无形中强化他的这种行为。父母要鼓励宝宝通过语言来表达他自己的需要。每当宝宝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强化他的这种行为。

  5.淡化宝宝的攻击性行为

  一旦宝宝发生攻击性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大声呵斥,以求尽快息事宁人。父母的过激反应可能给宝宝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者让宝宝误认为这是吸引父母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父母也不要以赞赏的姿态面对宝宝,这样会强化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比较小时,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假装对宝宝的行为视而不见,达到淡化宝宝这种行为的目的。有时候,宝宝打人仅仅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没法更好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某些经验表明,攻击性行为是获得关注的重要手段,于是他会不断采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6.避免唠叨

  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性行为,父母只要把不能打人咬人的道理讲给他听就可以,无需一味地唠叨。唠叨于事无补,甚至会让宝宝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7.不要因噎废食

  如果家里有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很多父母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会限制宝宝与小朋友交往,但这不是值得推崇的方法。如果父母限制宝宝与别的小伙伴交往,宝宝的交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他就越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对戒除他的攻击性行为根本不会有任何帮助。

  8.进行心里疏导

  让宝宝明白你仅仅不喜欢他的攻击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引导宝宝正确面对错误,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并承担后果。通过故事或者事实教育宝宝,如果他欺负别的小朋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他学习体会他人的感情。当宝宝学着改正或表示要改正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给他足够的信心来改正错误。不管宝宝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父母都不要给宝宝他被嫌弃的感觉,而要很诚恳地向他保证,你不喜欢的仅仅是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即便他犯了错,你依然爱他,并且相信他会很快改正错误。

  9.为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宝宝的行为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等供宝宝选择。在选择玩具与娱乐器具时,父母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10.加强亲子沟通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宝宝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准确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此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宝宝表明你的立场。如果宝宝有进步,应立刻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11.去除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

  宝宝采取攻击性行为的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某种“利益”,因此,要遏制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父母一定不能让他得逞。比如宝宝抢走小朋友的玩具,那么父母一定要坚持将玩具还给小朋友。如果让宝宝继续拥有他靠暴力获得的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成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这无形中相当于鼓励了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处理时态度一定要鲜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12.让宝宝体验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

  2-3岁的宝宝还缺乏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我们很难询问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父母可以尝试让宝宝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受攻击的小朋友等等,引导宝宝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在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对宝宝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也通过游戏深入地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找准宝宝攻击性行为的症结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3.让宝宝多参与有固定规则的游戏

  带宝宝玩一些他喜爱的诸如棋类、打弹子、玩扑克牌、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宝宝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如果宝宝能遵守游戏规则,父母可以奖励宝宝多玩一次他喜爱的游戏,奖励宝宝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或者给予宝宝别的奖励。在带宝宝参与这些规范游戏时,宝宝时常还会原形毕露,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宝宝逐步减少犯规的次数,直到宝宝学会完全自觉地遵守规则。等到宝宝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以后,父母可以请宝宝的小朋友合作,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增加宝宝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宝宝接受小朋友的监督,更好地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

  14.让宝宝多接触些比较宁静的活动

  这类活动比如涂鸦。如果2-3岁的宝宝不习惯用笔画画,没关系,让他用手指画好了。一开始,宝宝可能乱涂乱抹,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宝宝可能又要开始他的攻击行为了。每当宝宝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以抓住他的双臂,使他平静下来。等到宝宝学会用手指画画就可以训练他用手掌涂色了。用手掌涂色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一开始可以让宝宝把画板放在桌子上面,做最简单的涂色,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画画的难度。父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项活动的重点不是激发和鼓励宝宝如何去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

  15.给宝宝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

  当宝宝开始他的攻击行为的时候,父母可及时提醒宝宝:“宝宝能管住自己!让我们看看宝宝怎么管住自己。”父母的信任与提醒可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

  16.教给宝宝渲泄情绪的正确方式

  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宝宝来说,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索。让宝宝向父母哭诉一番,给宝宝一个可以发泄内心不满的玩具,或者让宝宝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番,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一定能找到不至于伤害他人而又能有效地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将攻击性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 兔子1    时间: 2006-11-3 09:27
标题: Re: 有没有看过或听过《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啊
但是又有点想买,有点犹豫不定,所以问问看有没有哪位有了解啊
作者: 兔子1    时间: 2006-11-3 09:29
标题: Re: 有没有看过或听过《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啊
原谅我,又想买书了,似乎太多的问题了,急于寻找解决的办法,就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

昨天晚上,小兔12点多醒了,最后折腾到4点多才又睡着,可把他爸累坏了
作者: momoko103    时间: 2006-11-3 09:59
标题: Re: 有没有看过或听过《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啊
兔子MM会团这本书吗?偶也感兴趣。 [M03]
作者: 兔子1    时间: 2006-11-3 14:23
标题: Re: 有没有看过或听过《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啊
哈哈,问了团书那个MM,原来她那里也有,我就不用出邮费啦,嘻嘻,

这个贴子不说团书,只讨论哈,感觉里面的内容还不错,可供探讨一下
作者: 兔子1    时间: 2006-11-3 14:29
标题: Re: 有没有看过或听过《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啊
以前小兔很大方,见人就叫,现在出门也不爱叫人了,提醒他,他才叫,而且好小声的

还有,现在经常会说,哎呀,我不会,然后就哭,其实他都会的呀,有时叫他唱歌,他就说,我不会唱,画画也是,说,我不会画,有时还会哭,我自问并没有在这方面逼他,他似乎也感受到压力了吗?不会唱,我说,那就妈妈唱呀,再叫他一起唱,他还是说不会唱,有时候自己玩的开心的时候,就唱起来了,我都是表扬他,宝宝唱得真好呀,他会很不好意思,我有时在想,是什么原因让他不愿意唱了呢,也许是有我没有看到场景,真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结,能让宝宝继续大方起来
作者: momoko103    时间: 2006-11-3 17:18
标题: Re: 讨论一下《林怡说早教》这套书的内容啊
兔子MM,别太担心,或许这是男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
我们家那位也是这样,1岁半之前上早教班,唱名字时非常大方地表现,到了2岁左右就怎么都不肯了,不过看到他们同一个音乐班(2个男孩4个女孩)的宝宝,女孩子都很大方,另外那个男孩子也非常抗拒唱名字的表演,便释然了。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