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打印本页]

作者: 我就喜欢KFC    时间: 2006-9-24 10:59
标题: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今(9月23日)晚19点左右,新民网浏览宝洁中国公司官方网站时发现,该网站的源代码已被人恶意篡改,无法正常浏览网站,整个网站打开后只能出现首页最上面P&G的logo部分(如图),下半部分全部为空白。使用IE浏览器点击查看源代码后发现,程序已经被改写成许多中文的脏话“SKII滚回日本,别他妈再往中国卖 !!! 一堆垃圾!!!!!!”、“就是想让SKII 滚!!日本人的垃圾东西!!!”等字样,其中还分别列出了宝洁公司除SK-II以外的其他品牌及产品名。




  19点36分新民网立即电话连线,宝洁中国的公关公司相关负责人。但电话接通后一直无人接听。(新民网)

(责任编辑:苏昌茂)






作者: 我就喜欢KFC    时间: 2006-9-24 11:00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傲慢的公司得到了今天的下场.这次宝洁的处理方法估计以后可以成为MBA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了
作者: 渝家仔    时间: 2006-9-24 11:01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公司更要懂得去如何的保护自己,
如何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最后只能吐两字:活该! [M41]
作者: 锅锅    时间: 2006-9-24 15:08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宝洁这次太猖狂了,自以为自己能凌驾中国法律之上。它最好的产品是洗发水,但近年修改配方,降低浓度,变得和国内很多牌子都差不多了。所以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感受到了,宝洁现在的洗发水质量大不如前,尽管广告还是天花乱坠。这次SKII事件,至今它还不承认自己的质量问题,暂时全面退出中国的原因归咎于治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么不负责任的企业,迟早会被我们拒之于过门外。
作者: jessiecxp    时间: 2006-9-24 15:11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QUOTE Created By 锅锅 At 2006-9-24
宝洁这次太猖狂了,自以为自己能凌驾中国法律之上。它最好的产品是洗发水,但近年修改配方,降低浓度,变得和国内很多牌子都差不多了。所以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感受到了,宝洁现在的洗发水质量大不如前,尽管广告还是天花乱坠。这次SKII事件,至今它还不承认自己的质量问题,暂时全面退出中国的原因归咎于治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么不负责任的企业,迟早会被我们拒之于过门外。

但目前家里好多日化都是宝洁出的,不知有什么好替代? [M13] [M13]
作者: yukee    时间: 2006-9-24 15:49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QUOTE Created By jessiecxp At 2006-9-24
[quote]QUOTE Created By 锅锅 At 2006-9-24
宝洁这次太猖狂了,自以为自己能凌驾中国法律之上。它最好的产品是洗发水,但近年修改配方,降低浓度,变得和国内很多牌子都差不多了。所以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感受到了,宝洁现在的洗发水质量大不如前,尽管广告还是天花乱坠。这次SKII事件,至今它还不承认自己的质量问题,暂时全面退出中国的原因归咎于治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么不负责任的企业,迟早会被我们拒之于过门外。

但目前家里好多日化都是宝洁出的,不知有什么好替代? [M13] [M13][/quote]
自从宝洁选用台独分子林志玲代言后我就开始不用它家的东西了.反正市场上的牌子这么多,还怕找不到替代的?而且我现在尽量用国货精品. [M01]
作者: 兔子1    时间: 2006-9-24 16:28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用蜂花大宝,价格便宜量又足
作者: 乐善    时间: 2006-9-24 17:04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坚决不用日货!
作者: 清水心跳    时间: 2006-9-24 17:34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刚刚进去看了,已经正常,看到SK2的广告,一个字都没提到日本。。真是虚
作者: 刚洗完澡    时间: 2006-9-24 18:53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宝洁?不感兴趣 [M41]
作者: GZROCK    时间: 2006-9-24 19:46
标题: Re: 宝洁中国网站被黑客攻破 已陷于瘫痪
[ [M03] 好 中国红客干的好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