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三国将才大排名 [打印本页]

作者: victor    时间: 2004-2-26 10:38
标题: 三国将才大排名

顶级将领:诸葛亮;吕布;周瑜;关羽;曹操;司马懿;陆逊;姜维;张辽;李严
一流将领:马超;张飞;邓艾;鲁肃;陆抗;羊祜;黄忠;张任;赵云;吕蒙;
次一流将领:孙策;夏侯渊;杜预;徐盛;魏延;夏侯惇;曹彰;朱桓;郝昭;曹仁
准一流将领:张郃;孟达;严颜;丁奉;于禁;文聘;曹洪;徐晃;甘宁;傅俭

如果让你面对三国的将领,最让你害怕的是谁?仅有匹夫之勇的莽夫并不可怕;而只会提提建议的谋士,离开了保护他们的势力也会毫无作为。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即使手中仅有一百个人,也可以让他们像一万个人那样有战斗力的将领们。

顶级将领
他们是三国的骄傲,整本书中他们都是核心,只要有他们出场的章节一般都是非常精彩的。他们也是三国的代表

一,诸葛亮
把诸葛亮列为三国第一将领应当是没有异议的。一个连鬼和天气都可以被驱来作战的人,几十年后的事情都可以预料的人,摆个迷宫就顶上十万精兵的人,还有人能够比得上吗?

二,吕布
孔明和吕布可以说是两个极端:智慧的顶级和武艺的顶级。三国中也只有吕布可以靠一己之力横行天下。毫无疑问吕布是令曹操、刘备最头疼的敌人。曹操和刘备可以说是互相敬重和惧怕的敌人,而只有吕布,会让这两个人联手也难以对付。

三,周瑜
少年成名的周瑜,从三国至今都是文人们崇敬缅怀的对象。只可惜在三国演义里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少了雅致高量,用兵如神和足智多谋也打了折扣,就连赤壁之火也被诸葛亮分了些功劳去,最后的死居然也变成了被孔明气死,的确大丢面子,只好屈居第三。

四,关羽
关羽被人尊称武圣,除了武艺精强之外,治军严明,熟谙兵法也是重要原因。关羽用计不多,但在战场上的能力的确少有人及。他的对手如于禁、曹仁之辈并非无名小卒,都是威震一方的名将。不过,有幸败在关羽的手上,几千年后的人们也会认为是他们的福气。

五,曹操
曹操用兵,不下孙吴。不过其自负和多疑的性格,使得他纵有孙吴之才,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不免天天吃败仗,屡败于诸葛亮、吕布、周瑜和关羽之手,也只好排在这个名次。好在这个人脸皮厚,耐性强,终于成就大业。

六,司马懿
各方面来看几乎是曹操的翻版。不过他的时代的条件比曹操创业的时候强多了。综合看起来,他比曹操还是少了那么一点。打起仗来,也是输多赢少。当然这是因为他的对手是诸葛亮。毕竟,能和诸葛亮做对手的人在三国中绝对算得上顶级人物了。

七,陆逊
阚泽所言"不在周郎之下"。金圣叹评"当在周郎之上"。不过周瑜所面对的对手要比陆逊强大的多,毕竟刘备手下傅彤、程畿、黄权、刘巴、冯习、张南、赵融、沙摩柯之流还是不能和当年的曹操军相提并论。而孙权军的兵力却早已今非昔比。更何况,刘备是败在自己的失误上,不像曹操从头到尾都结结实实中了计。所以,在顶级将领中,他排在这个位置还是比较合适。

八,姜维
如果论才华,姜维一定不比陆逊差。兼之又得武侯真传阵法、连弩、木牛流马之法,或许已在陆逊之上。但蜀国国弱兵疲,姜维却穷兵黩武,终致亡国,则又不如陆逊。更何况,如果不是蜀国亡国吴国也不致丧失长江天险。毕竟优秀的将领也应该明白,不战有时才是最好选择。

九,张辽
张辽可以说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出身降将的他,远远不如夏侯渊、曹仁之流的亲族那样显赫,可在战场上能打败他的人少之又少。在合肥甚至用水战击败了一直以水军为自豪的孙权。曹操放心地让他镇守合肥重镇,也是明白,没有周瑜的帮助,孙权是打不过张辽的。

十,李严
李严也是出身降将,而且在小说中出场很少。但小说还是提到:此人武艺不在黄忠之下,智谋非同泛泛,用兵足以抵挡陆逊,处理政务也是轻车熟路。刘备托孤与他,也是冀望身为尚书令的他日后能有出色表现。孔明以他守永安募粮草,虽说是让他挡陆逊,是否也有妒才之嫌?毕竟孔明也知道陆逊不太可能进攻蜀国。而筹粮不利并不能说明他能力不行:孔明亲自筹粮不也发生粮草不足的事?毕竟李严不像孔明,可以做几个机器人来送粮。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位置使得李严的才华被大大浪费了。

一流将领
他们的能力或许和上面的将领相比略有逊色,但绝对是三国中的一流水平

十一,马超
马超几如吕布,年未满二十就同吕布杀得难解难分。后来几次和曹操征战,曹操也是几乎丧命。马超可以说是曹操遇到的自吕布以来最强劲的对手。葭萌关前的马超,也不是凭武力可以打败的。可惜的是,投奔刘备之后,一代名将就再也没有出色发挥,郁郁而死。

十二,张飞
张飞治军之严,更甚关公,甚至有暴力倾向。加上他个人作风顽强,军队作战也几乎无坚不摧。能够击败张郃,收降严颜,也体现了他并非莽夫一个。因此在关羽驻守荆州之时,他可以说是刘备帐下最出色的将领。

十三,邓艾
邓艾是小说到了后期,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和早期的杰出将领相提并论的之一。毕竟,能和深得武侯真传的姜维斗得难解难分,已经充分证明他的能力。更何况,姜维戮力扶持的蜀国毕竟还是亡在他的手下。但并不是说他能胜过姜维。如果蜀国的皇帝不是刘禅,或许他和姜维的争斗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十四,鲁肃
鲁肃并非某些人想象中的白痴,或者是憨厚的文人。实际上,他是孙权军仅次于周瑜的出色将领。他的陆战和守御能力在吴军中无出其右者。他也是吴军中少有的眼光长远的人,认识到孙刘联合的重要性。不过,人善被人欺,他的善良还是给他自己和吴军带来许多不利之处。

十五,陆抗
作为陆逊的儿子,陆抗深得乃父家传。蜀国灭亡后吴国已无险可守,可他独镇荆襄,使得吴国多残存了十余年。可惜陆抗毕竟生不逢时。若是早生几十年,或许能和三国豪杰们大会一场。他的那个时代的局势已经无人能够挽回了。

十六,羊祜
和陆抗的一段和平共处历来被传为佳话。但是羊祜毕竟是有强大的晋国在背后做保证,所以我认为此举还是不如陆抗值得称道。他对国家的贡献也不如陆抗对吴国的大,毕竟要打起仗来的话晋国是稳操胜券的。

十七,黄忠
定军山一役击杀曹军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夏侯渊,可以说是给了曹操军的重创。刘备军中能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从对刘备军的功绩上来说,他也是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的重要人物。不过,毕竟是岁月不饶人,排在这个名次上也差不多。

十八,张任
杀死了庞统,这本事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能够击溃已经势在必得的刘备军,迫使其搬来诸葛亮、张飞、赵云这样的救兵,足以见张任不是泛泛之辈。在刘璋这样一个闇弱的君主帐下能有如此出色的将领实属不易,但这也是张任的不幸。

十九,赵云
可能有人会觉得赵云排在这里太低了。但我想说我排的是将领能力,并不是武将的武力。所以如典韦许褚之流是排不上的。赵云除了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之外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那些功劳充其量让他被称为一个好的卫队长,离顶级将领还是有些差距。只是赵云虽非独当一面的大将,但毕竟他的胆识、智略也非一般。尽管未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应该还是算得上一位一流的将领。

二十,吕蒙
吕蒙是完全自学成才。他的兵法读得虽好,也能偷袭荆州得手,但我认为他和周瑜、鲁肃、陆逊等人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作为吴军统帅,只考虑到荆州一地,完全不考虑之后可能遭到的报复,这几乎导致吴国亡国。另外也看不到吴蜀同盟的必要性,也使得复兴汉室(或者说做大吴国)成为泡影。可见:初始智力还是很重要的!


次一流将领
除了以上的所谓一流将领之外,以下这些人的能力也不容小视

二十一,孙策
能以三千兵马收服六郡,决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事。虽然身边有周瑜、太史慈、陈武一干出色人才的辅佐,但并不能掩盖孙策本人的能力。要知道刘备获得自己的领地花了多少时间?孙策虽然不能算一流将领,但至少有接近的实力。

二十二,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操帐下最受宠爱的大将。他与张辽,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分别抵御刘备和孙权。应该说曹操如此器重他,他的实力自然毋庸置疑。只是过渡骄宠,使他刚愎自负,一代名将也招致兵败身死的悲惨结局。

二十三,杜预
晋朝的灭吴总指挥。中原人几代以来统一中国的梦想,曹操、曹丕、司马懿等人未竟的遗志终于在这个人手中完成了。但以此认为杜预可以成为三国的一流将领恐怕还不行,因为以当时的情势晋灭吴野是情理之中。

二十四,徐盛
徐盛在早期只不过是一员小将。但到了后期逐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名将了。这并不是因为吴国无人。南徐之战徐盛的表现,与当年张辽的表现相差无几。虽然他曾有过被赵云喝退的窘事,不过后来的徐盛早已不输给他的吴国前辈们。

二十五,魏延
魏延也是一个在诸葛亮手下受到压抑的将领。其实他的才华也是非同小可。但在孔明手中,他的计划不被采纳,又没有机会成为一面的统帅,仅仅作为一个武将存在着。也许如果他叛逃到魏国成功,或许会更能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

二十六,夏侯惇
瞎了一只眼睛或许使他在单挑时有些不利,弓术也不再像他弟弟那么准。不过夏侯惇领兵打仗绝不输与他弟弟。他也是那种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后来被封为大将军。

二十七,曹彰
曹操第三子,曾远征乌桓。想一想孔明收服南蛮花了多大精力。要知道乌桓比南蛮有来头多了。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只有曹操的儿子才有这个实力。回到国内战场,曹彰也表现活跃,多次在困军之中救出老爸。

二十八,朱桓
吴国后期出色的将领,作为陆逊的副手,石亭战役表现活跃。相比他的搭档全琮,他能力似乎更突出,也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二十九,郝昭
也许郝昭不够全面,但他守城的本事的确是三国一绝。孔明围攻月余不破,足显其能。其实他其他的能力或许也不差,只是大量的篇幅被诸葛亮和司马懿占据了,他能够展现给我们的也仅此而已。他也是魏国难得的良将。

三十,曹仁
曹操称赞他"福将"。但是如果没有实力,福将也早晚会大难临头。镇守襄阳可以看作曹操对他能力的信任。当然谁也不能强求他在和诸葛亮与周瑜的作战中会取得胜利。但不管怎么说,这位魏国大司马还是给周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的。当年若没有徐庶,或许曹仁已经生擒了刘备?

准一流将领
他们和上面那些将领在一起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核心,但实际上他们的能力也不辱"名将"之称

三十一,张郃
弓马娴熟,熟读兵书,张郃是后来司马懿手下的得力大将。尽管当年他也曾败在张飞手下,但蜀国能有几个张飞呢?到了诸葛亮时期,张郃也是令蜀军闻风丧胆的人物了。

三十二,孟达
刘备让他辅佐刘封,正是看中他能文能武,深富韬略。即使在他降了魏国之后,他的才华也深受曹丕赏识。如果上庸兵变之事果能成功,实在是蜀汉之大幸。

三十三,严颜
刘璋手下德高望重之老将。尽管被张飞打败,但并不减他的威名。与黄忠搭档也有出色表现。刘璋多年与刘表相安无事,镇守涪陵的他恐怕也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十四,丁奉
与徐盛一样,原本的年轻小将成为元老之后果然表现出了独当一面的风范。内能够剪除奸臣,外能够扫平敌寇。尽管成名晚于徐盛,其功劳并不比徐盛小。

三十五,于禁
在青州时就以军纪严明著称,甚至还敢于惩办违反军纪的夏侯惇的部下。他还是曹操军中十分难得的水军人才。输给关羽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丢人的是他不能死节而降蜀,最后又被吴国送回魏国。曹操也感叹:文则随我三十余年,临阵反不如一庞德。

三十六,文聘
刘表手下握有实权的将领之一。但不能与蔡瑁抗争保全荆州,自己也最终降曹。降曹之后也算得明主,颇受重用。收服荆州他功不可没。

三十七,曹洪
镇守长安的大将。比起夏侯渊来少了几分才气,多了几分稳重。这样才保的长安一直无恙。守南郑时也体现了其大将风范。

三十八,徐晃
徐晃一直以莽撞、冒失的形象出现,先前屡屡败战。直至与关公一战,深入险地,敢于亲自杀入关羽心腹重地决一死战,终于成功,才相信他被奉为曹军五大将(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并非浪得虚名。

三十九,甘宁
吴国文武双全的名将颇多,但像甘宁这样敢于百骑闯曹营,又有几与周瑜二分天下相媲美的论述之人,实在少有。孙权说"曹操有张辽,吾有甘兴霸"的确不是妄言。

四十,傅俭
在后期,蜀国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少了,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诸葛亮、姜维能力太强,其他的人难以发挥。但是傅俭却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将才。不仅武艺高强,明于治军,他的智谋也深得姜维赏识。他与夏侯霸共同辅佐姜维对抗曹魏,山穷水尽之时仍尽心尽力,的确难能可贵。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