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看《福伯》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昏的地平线 时间: 2005-10-4 17:49 标题: 再看《福伯》 你会在两年之后再看同一部血腥的恐怖电影吗?你会在两年之后去看同一部纯属写实的电影吗?你会在两年之后去看同一部令人感到极度压抑的独立电影吗?或许,很多人会说不!可是,当你看完《福伯》后,或许你的看法会改变。
国庆假期,在家呆着无聊,看完原版阿嫂后,想起两年前黄精甫导演第一次拍的电影《福伯》,便在网络上搜索,几经辛苦才找到DVD粤语原版。
《福伯》是黄精甫拍的第一部独立电影,两年前,当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时,便喜欢上黄精甫导演。何谓福伯?这是一个职业,是法医的助手,在殓房解剖死尸的。只是,曾经有个叫福伯的人干过这一行,并且一直干下去,,于是就一直这样叫下去了。据说,在香港,干这行的只有寥寥几人。
在没有看电影前,我一直好天真的认为解剖尸体是法医做的事情。看完电影后,才明白到太平间背后,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事情……
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做这个职业,可是,总有些人会去做的,总有些人会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整个电影以灰白色为背景,没有任何修饰,与那些所谓的国际名导之类拍的所谓宏伟,壮观的电影相比,根本上不值得一提。可是,可是啊,这电影真实感是如此强!很多在生活中无法面对的镜头在电影里是如此的逼真表现出来,让你如身临其境,让你感到血在流动,在凝固……
这是一部令人压抑的电影,却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看完后,才感觉到白色与死亡的距离是如此的接近。生与死之间,这个千古话题,原来,原来还有如此多的事。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却也是我们日常言谈的禁区。由于避讳,由于厌恶死亡甚至于不愿直面死亡。所以人们都厌恶和排斥福伯这个行当,这个行当本来是注定要成为常人生活中的盲点的。可是,一些事情就算没人愿意,也总有人在不断地去重复的做着。
做这一行的人,每天都在看着死亡,从害怕到不害怕,直到麻木。做这一行的人,见惯各种稀奇古怪的死亡,见惯各种生离死别。无论你生前是名动天下、风风光光,还是平平凡凡,何不都是寂寞而逝?何不都是平生做梦游,来去许多秋。眼见今年月,依稀照白头?还不是孤独的躺在冰冷太平间的手术床上,面对着冰冷的手术刀?
这是一部灰色的写实电影,整个电影都在一种令人窒休息的场景下进行,让你压抑无比。可是,黄精甫导演在影片结尾却出人意料的打出了一句令人感到意外却和电影如此合拍的话:many people exist in the shadows,never entering the light。then,it is only a step between life and death。(许多人都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这样......活着和死亡就很接近。)
但愿如黄导所言,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如此美好,那时,死亡,又有什么可怕呢?
生和死之间,原来,原来……有被人遗忘的,有心甘情愿的!可是,为何曾经拥有在手,却不曾珍惜?这是看完这电影后的唯一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