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孔雀》 [打印本页]

作者: 心蓝    时间: 2005-2-27 16:17
标题: 《孔雀》
其实直到电影看完我也不知道为何以孔雀为名!呵呵~~~ [M20]

故事大约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北方小城里的一个五口之家,河南安阳,蓝灰影调。忽而炊烟四起,忽而蒲扇摇曳,3/4拍的乐点如同一只足够长的摇臂,沉缓地,把我们带回30年前,那个记忆早已模糊了的时代。那个不为我所知道的时代!
作者: 地狱的VIP    时间: 2005-2-27 16:20
标题: Re: 《孔雀》
这个电影不错啊。哥哥的故事悲伤,姐姐的故事浪漫,弟弟的故事惨烈。

只是可惜被删了很多。
作者: 心蓝    时间: 2005-2-27 16:22
标题: Re: 《孔雀》
 清瘦的姐姐外表冷漠,内心刚烈。为了理想,她愿意用贞操换回自制的降落伞,用婚姻换来好工作,用"破鞋"之名来与社会抗争。她怀揣着爱情和梦,一次又一次地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方式呈现在别人面前,甚至显得有些极端和无理,都毫无例外的一一破碎。她的爱情符号是降落伞,这也是片中最浪漫舒展的一幕:姐姐逆风骑着28的大号自行车飞驰在路上,牵引着一张大大的降落伞舒展在风中,青春的梦想也一起张扬开来,这也是整篇唯一让人心欢的一段。降落伞是姐姐初恋的见证。如同《我的父亲母亲》中父母初见般纯美,但短暂的惊艳始终是海市蜃楼一场空的铺垫,邂逅时的刹那心动抵不过渐长岁月的无情。许多年后,她看到自己初恋的爱人与自己形同陌路,由安慰自己的笑,瞬间转化为拿着西红柿的无声痛哭,那种顿痛是身旁弟弟永远都无法触及的,却直抵电影院里每一位爱过的人的心灵深处。
作者: 心蓝    时间: 2005-2-27 16:29
标题: Re: 《孔雀》
  肥胖的哥哥有轻微的脑疾,大智若愚的他确实最幸运和幸福的人。他勤劳、宽容,世俗,是现实主义的标版。他的每一次出现总是稍显晦涩的影片的个个亮点,我们笑着品哥哥的戏份,却发现笑容里一直含着眼泪。傻子哥哥让我想起了阿甘,想起《洗澡》中的一路划着墙壁小跑的傻儿子,还让我想起《飞跃疯人院》里的长发高个。他们都是常人眼中的另类,却总能活在自己的简单世界里自得其乐。而简单的人往往容易受到老天眷顾。傻哥哥的爱情符号是那只大大的向日葵,他把它送给了暗恋已久的漂亮姑娘。漂亮姑娘最后在舞场角落里郁闷的独醉,而傻哥哥却和他的跛脚老婆勤劳至富,享受着这个世界上最平常、最世俗的天伦之乐。
作者: 心蓝    时间: 2005-2-27 16:36
标题: Re: 《孔雀》
  忧郁的弟弟的性格是最矛盾的。最初他可以大方得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给姐姐为了成全她的伞兵梦,后来却买来鼠药想毒死哥哥。他最开心的是在电影院里,看着电影,吃着瓜子,享受无忧的笑与泪。他还会画女人的裸体,被父亲抓到,被迫退学,离家出走,会带回来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和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最后居然愿意被女人养着……弟弟的自尊和虚荣让他始终悲观得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走不出自己的世界。他有过自己的理想,每次都在梦想刚刚萌芽时被无情的扼杀
作者: 心蓝    时间: 2005-2-27 16:42
标题: Re: 《孔雀》
 当岁月沉淀了所有关于青春的梦和痛后,许多年后的一个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动物园,"孔雀开屏"成为了他们各自口中的谈资。也许是因为,他们心中依然怀念着那段如同孔雀般孤独开屏,渴望精彩的青春岁月,却依然继续踏着前人的路,无怨无悔地走着。



  《孔雀》的气质是独特的,整个看下来感觉略带着晦涩,含蓄中透着感伤。也许是我不懂得欣赏!但对于这部影片而言!个人评价是中等而已! [M13] [M41]
作者: ★★★★★    时间: 2005-2-28 03:53
标题: Re: 《孔雀》
心蓝小MM,因为你还太小,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你无法去体会和欣赏这样美好的电影,这不是你的错。

建议观众:生于六十年代或以前的普通人家的筒子。

注意事项:如果你很容易感动的话,请多准备些手帕;如果你多年没有被感动过的话,观看此电影可能你会被打动 [M01]
作者: ★★★★★    时间: 2005-2-28 03:59
标题: Re: 《孔雀》
我对于之前片面认为的'名不符实'的观点向顾导致以诚挚的歉意,虽然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老外对此片给予了银熊的赞许,因为我认为需要一定的生活背景才可以更好地体会此片的韵味,此片的确是近几年国内电影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果你喜欢人文类型体裁的影片的话。
作者: ★★★★★    时间: 2005-2-28 04:17
标题: Re: 《孔雀》
三段式结构,分别以家庭中的姐姐、哥哥和弟弟的生活经历做为轴心,在那个泛黄的年代,每一件物体、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那么地熟悉而又遥远,每一处细节都表达得非常完美,真是很佩服做为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顾长卫在此片所展现的高超水平。

影片叙述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和平凡的事情,但却把那个年代的生活展现得如秋天中的湖水一样,既深沉而又冷洌地刺痛人心。

中间发现有些不太畅顺的地方,在网上查询发现是被删节了一个小时的内容,这算是一些遗憾吧。
作者: ★★★★★    时间: 2005-2-28 04:19
标题: Re: 《孔雀》
如果有空的话,明天码点观后感(不敢妄打影评的称号) [M18] [M18] [M18] [M41] [M41] [M41]
作者: JJ    时间: 2005-2-28 09:08
标题: Re: 《孔雀》
QUOTE Create By 心蓝 At 2005-2-27
其实直到电影看完我也不知道为何以孔雀为名!呵呵~~~ [M20]


看完后走出影院,也在和LP琢磨为什么以孔雀为名,不经意间看见飞扬门口的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人生,孔雀开屏戏一场",我想,这应该是点睛之语吧。
看看影片最后,对看孔雀开屏的可遇不可求,与哥哥、姐姐、弟弟的人生无常相对应,是不是在诠释人生如戏的主题?
作者: 桔梗花    时间: 2005-2-28 09:23
标题: Re: 《孔雀》
QUOTE Create By JJ At 2005-2-28
[quote]QUOTE Create By 心蓝 At 2005-2-27
其实直到电影看完我也不知道为何以孔雀为名!呵呵~~~ [M20]


看完后走出影院,也在和LP琢磨为什么以孔雀为名,不经意间看见飞扬门口的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人生,孔雀开屏戏一场",我想,这应该是点睛之语吧。
看看影片最后,对看孔雀开屏的可遇不可求,与哥哥、姐姐、弟弟的人生无常相对应,是不是在诠释人生如戏的主题?[/quote]
[M16] 这么深刻?
作者: 大喇叭    时间: 2005-2-28 11:04
标题: Re: 《孔雀》
顾长卫摄影师的处女导。有空看看
作者: 丑丑    时间: 2005-3-1 09:03
标题: Re: 《孔雀》
QUOTE Create By 心蓝 At 2005-2-27
 当岁月沉淀了所有关于青春的梦和痛后,许多年后的一个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动物园,"孔雀开屏"成为了他们各自口中的谈资。也许是因为,他们心中依然怀念着那段如同孔雀般孤独开屏,渴望精彩的青春岁月,却依然继续踏着前人的路,无怨无悔地走着。



  《孔雀》的气质是独特的,整个看下来感觉略带着晦涩,含蓄中透着感伤。也许是我不懂得欣赏!但对于这部影片而言!个人评价是中等而已! [M13] [M41]

我和+1意见空前统一,都觉得比较差, +1甚至觉得浪费了两个多小时 [M20]
可能我们没有理解吧,我们是七十年代初的农民 [M01] [M02]
作者: bestymm    时间: 2005-3-1 21:27
标题: Re: 《孔雀》
3。8节领导还说让偶们组织去看看,原来这么悲的一部戏 [M06]

偶听说在四川、云南有一句话:孔雀开屏,自作多情 [M12]

走人,免得被砖头砸中 [M41] [M41] [M41]
作者: 移动马甲    时间: 2005-3-1 22:26
标题: Re: 《孔雀》
孔雀开屏的一刻其最美丽的时候,剧中的女孩也象孔雀渴望开屏一样憧憬人生的某些理想.诸如参军做伞兵,诸如称心如意的爱情.降落伞张开的刹那,正如孔雀开屏,惜乎都太短暂.
我昨天是一边听电话一边看这部电影的DVD的,大体感觉如此.不错的电影,平静平凡得让人怅惘.
作者: 地狱的VIP    时间: 2005-3-2 15:06
标题: Re: 《孔雀》
也来聊聊《孔雀》。

这些天身边不少人看了这部片子。褒贬不一。有时在茶余饭后也和朋友讨论一下。我也在网上看了不少影评。有些人不喜欢,觉得影片沉闷。没有意思。有人很喜欢,看的时候被深深打动,一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我很喜欢。一直我很喜欢这种人文电影。譬如,《鬼子来了》《蓝宇》《暖》之类的。

懒得写,还是引用一篇评论吧:

"《孔雀》是一部有很浓的生活基础和戏剧性的戏,它的故事有传奇的地方,有后现代的东西。表现得比较平实、朴素。正在上映的柏林银熊影片《孔雀》有着微妙的象征意义,它以孔雀为名,表达着一个曾经年轻的心灵对青春的憧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孔雀之所以开屏,是为了在求恋的季节里向心仪的配偶炫耀它的美,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故事的重心以一家中兄妹姐弟三人的成长为线索,在他们的青涩年华里溯寻着一种颇为暧昧的欲望。虽说那种朦胧而带着很具个人色彩的性幻想最终都是稍纵即逝的,最终都以人的成长与生活的琐碎而破灭,但是它留下了一个哀而不怨、感而不伤的回忆,却始终能引人为之缅怀祭奠,为之惆怅。

整天奇思妙想的姐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怪人?她不甘寂寞、渴望自由,拒绝沉闷乏味的家庭约束,同样也有着自己天真的爱情幻想。她报名当兵,事实上只是暗恋一个伞兵,她自制降落伞,事实上也只是想把这种幻想继续得更为彻底。她在向男青工讨要回自己的东西时,居然会很轻易地褪下自己的裤子;在想要换掉自己痛恨的工作之后,她居然很随便地向一个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的青年提出结婚。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在那个特有的时代里最无奈的情感宣泄。性格的内向、工作的不得意、梦想的破灭、家庭气氛的低迷,让一个女孩子无法在一个正常的人性交流中把青春到来时的苦闷寻找到避风港。那正如一个雌孔雀在求恋季节里的尴尬,见不到雄孔雀的开屏,它是无法将自己的情欲坦然释放的。这是姐姐心里最为致命的死结,她在所有人惊愕、不解、歧视的眼光中孤独地裸露自己的个性,那是示威,也是一种作践。
  
哥哥是一个稍微有点弱智的胖子,很难说他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能说他的思维是很单极的。他在所有人面前都在表达着自己的友善,但是却总是被人们耻笑为傻瓜。他知道自己吃亏,却乐此不疲。他在索要完同事的香烟之后,会耍个小心眼多要两根。他告诉爸妈说自己吃亏只是需要一些朋友,把一整箱子用力气换来的烟卷保留起来再最终卖掉,在想搞对象的时候会变相激妈妈说她没本事。他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傻瓜,他的傻只在于他的庞大身材给家人带来的心理负担,大家都把他当作一个无法拿出去引介的绝缘体,而他自己也在身边人的沉默与保护中逐渐成了一个与世无争的怪物。他在女厕所徘徊,只是好奇那诱人的雌性歌声,也并不知道男女之间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禁忌。他暗恋漂亮的女青工,却也并没有在遭到拒绝羞辱之后大吵大闹。他对性的幻想还只在于对美的流连,并没有傻到一塌糊涂。
  
弟弟,是家里最沉默的人。在家庭生活的压力下,他似乎只能以不作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拒绝与接受。他渴望在同学中间得到一些虚荣的尊重,同样也渴望身边的女同学能够青睐自己的一切。在他不想分给哥哥奶糖时,在他拒绝承认胖子就是自己哥哥时,在他把伞柄扎到自己哥哥的腿上时,在他把毒药撒到哥哥的水杯里时,他卑微的社会心态已经转化为他对家庭地位的自私。他最终走了,在他偷偷为自己心仪的女同学画裸体画被父亲发觉后,就逃离了这个城市。可以说,他少年的性幻想,是被自己卑微的心理与畸形的人生观彻底粉碎的,他不知去了何方,只是在很多年以后,多了一身洋气、断了一个手指、领回家一个女人、带回来一个别人的儿子。
  
结尾的设置是很妙的隐喻,兄、姐、弟三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冬天的白雪中来到了动物园。他们都喜欢孔雀开屏,但是又都不再相信孔雀真的会在这么一个寒冷的冬天把尾翼绽放。那是他们都在各自怀念自己那青涩的求恋季节,却又不再相信那曾对爱情抱有的幻想。此时的他们只是继续着父母走过的路,把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继续维持着。在少年时,他们都是这笼子里的斑斓孔雀,顶着寒风孤独地开屏,那时没有由衷的欣赏,只有寂寞的幻想。也许,在这个早已过了求恋季节的年代,性的索求,已经无须这么复杂地表达了吧。

可以说,这是一部很青春,但并不轻佻的电影。它所带给人们的感动与人性思考是全方位的,没有因为故事本身所特有的时代背景,而局限住它自身的情感升华。影片对它所经历的时代没有特地记录,而只是把视角对准了人性、心理、理想观念的变迁。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不仅仅只有那些看起来很笨拙、很愚蠢的人间影像,而更多还是一种心灵意义上的回归。看到被蹉跎岁月改变了的他们活得是如此自然,而这个不断被创伤磨砺的社会岂不是也一样?影片采用了三段式的故事结构,这与早年的台湾电影有着极为类似的特点。诞生于八十年代的《光阴的故事》、《恋恋风尘》应该是它的渊源,而缓慢的节奏与淡淡的华尔兹旋律,又让人想起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欧洲诗意派电影风格。以电影影像来讲,顾长卫很意外地将原本自己的定位全焦特点捐弃,而选择了一种平静而流淌式的淡入淡出,这很符合影片青春的特点,同样也消除了它本该具备的一些压抑与沉重。这对于习惯于俯视时代、反思历史的第五代电影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突破"

选择哥哥、姐姐、弟弟这三个人物,因为他们的性格都很典型,这几个人物都是被提炼出来的。电影里面的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是现实主义的,一个是悲观主义的,属于生活中比较典型的三种人群。在电影中,你看哥哥最傻,但他最成功,最会利用人际关系,他最会利用父母对他的疼爱。一个家庭就像一个小社会,如果按照今天的成功标准,他最成功,他最有钱,他开餐馆,还想盖个动物园。80年代初,最早掘第一桶金的人,就是这样一批人,当时很多下海的,都成了大款。
  
弟弟的悲观消极、有点厌世出世的态度,这种人也很典型,很道家的。这种人看上去像混日子,其实常常就是混日子的人都成为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了,常常有这样的人。说真的,我觉得这几个人物谁都很重要。小人物生命的繁衍、普通人希望的延续啊,这些人都没有成为英雄。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志愿都没有怎么着,原来怎么样,还跟以前差不多。但是这些人是人头最众多的。他们的生命还在延续,他们的希望能够实现的更少了……有些伟大,值得尊敬。

有人说《孔雀》太冰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逃离他们所憎恨的"庸俗"的生活,所有挣扎过的梦想都破灭了。顾长卫说:不是梦想破灭,你可以把电影再看一遍,里面虽有理想的破灭,却也有重生。
作者: 心蓝    时间: 2005-3-2 19:37
标题: Re: 《孔雀》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 [M13]

我感到这个五口之家让人窒息

这是变态的家庭中产生的变态成员! [M12]

怎么我就觉着除了老大之外个个都有点不正常嘎! [M11]

呵呵

我肤浅了吧! [M24]

不要砸我了 [M44] 我闪 [M41]
作者: 丑丑    时间: 2005-3-3 09:44
标题: Re: 《孔雀》
QUOTE Create By 心蓝 At 2005-3-2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 [M13]

我感到这个五口之家让人窒息

这是变态的家庭中产生的变态成员! [M12]

怎么我就觉着除了老大之外个个都有点不正常嘎! [M11]


呵呵

我肤浅了吧! [M24]

不要砸我了 [M44] 我闪 [M41]


握握手 [M41] [M12]
作者: 地狱的VIP    时间: 2005-3-3 16:39
标题: Re: 《孔雀》
QUOTE Create By 心蓝 At 2005-3-2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 [M13]

我感到这个五口之家让人窒息

这是变态的家庭中产生的变态成员! [M12]

怎么我就觉着除了老大之外个个都有点不正常嘎! [M11]

呵呵

我肤浅了吧! [M24]

不要砸我了 [M44] 我闪 [M41]


呵呵。

那本来就是一个变态的年代。在那段人性被压抑,被曲扭的年代这种人很正常。只是影片里典型了很多。

呵呵。MM是八十年代的。 [M05] [M01] [M01]
作者: 移动马甲    时间: 2005-3-4 11:40
标题: Re: 《孔雀》
这样的家庭并非没有,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对平常人的困境,还是用宽容点的心去看去理解吧.顺便回答楼主关于孔雀含义的疑问,孔雀在片中或是指在压抑年代中的张扬个性,这个含义在片中被女主角指代.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艺术塑造总是要选取典型的素材,所谓"无巧不成书".把村上春树介绍到中国来的某著名翻译家在为李修文<滴泪痣>所写的序言中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小说家总是把视角对准人世间的苦难.<孔雀>中的种种细节,没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断难体验其真实和震撼.就象看<我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人,也较难因那格格奔跑的脚步而潸然泪下.这部片子实在值得多看几遍,慢慢咀嚼.
很巧,我的DVD在放这部片的时候是黑白的,象在刻意怀旧.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5-3-24 01:24
标题: Re: 《孔雀》
看了,没看懂孔雀的寓意. 总结几点肤浅的观后感: 1. "傻人有傻福." (大哥) 2. "年轻的梦想与无奈归宿" (妹妹) 3. "很多人走上犯罪道路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弟弟)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