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航天三大国太空人培训有异同 [打印本页]

作者: 枫叶之儒    时间: 2005-1-14 14:28
标题: 航天三大国太空人培训有异同
美、俄、中三国的太空人选拔与培训机制由于各自国情与宇航技术特点的差异,存在各自的特点


  "神州"五号已成功发射,中国的第一位太空人随之诞生,全球的航天界都在关注这
位有着中国背景、俄罗斯经验和全球视野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从加加林作为全球第一个太空人上天开始,目前有能力独立送人上太空的,只有美、俄、中三个国家,而这三个国家的太空人选拔与培训机制,从观念到方法又各有不同。

  美国宇航员分成三类

  美国的宇航员选拔和培训主要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美国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则是唯一的基地。该中心的外联部主任帕基女士曾经向记者透露,已经有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在美国接受了严格的太空训练,其中包括295名本国宇航员和50多名外国宇航员。

  美国的载人宇宙飞行始于1961年,但宇航员的挑选早在1959年就开始了。当时宇航员的招收对象限定在军队内,要求军队推荐的候选人具有喷气战斗机的驾驶经验,并接受过工程培训。在当时的条件下,宇航员的身高、体重、身体条件都有相当苛刻的要求。从1964年开始,美国宇航局招收宇航员逐步面向社会,并强调学历及工作经验。报名者须具有正规院校的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或数学等相关学士学位,学历越高越好。

  美国宇航员分成三类:飞行宇航员、任务专家宇航员和有效载荷专家。飞行宇航员在航天飞行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是指令长或飞行员。在飞行中,指令长对飞行器、全体人员、任务的成功以及飞行安全负责,他的责任类似于舰船上的舰长。飞行员协助指令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和操作航天器。任务专家宇航员的基本要求与飞行宇航员类似,但需要有3年相关工作经验,他们负责协调航天飞机的各个系统,人员活动计划,消费品的使用以及实验和有效载荷的运转,他们需要对航天飞机系统有详细的了解。有效载荷专家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他们不必是美国人,但也必须符合严格的健康和体检标准,当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或航天小组人数超过5个时,就要增加有效载荷专家,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提供有效载荷的机构共同负责选拔。

  美国宇航员的理论课程主要在约翰逊航天中心完成,包括数学、地理气象学、海洋学、航天学、物理学等,并辅以陆地及海上、太空等生存训练课目。在后期,主要进入约翰逊中心的模拟设备舱中,完成失重、自旋、仪表飞行等基础项目的训练,再到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现场,在实物上进行模拟的演练,这时候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模拟整个飞行过程,以及应急逃生。

  俄罗斯宇航员一专多能

  相比较而言,前苏联以及俄罗斯的宇航员培训在规模上一点也不逊于美国,他们在40多年中一共培训了来自26个国家的379名学员,其中195人实现了太空飞行,包括很多国外甚至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宇航员。俄罗斯的宇航员一直从歼击机飞行员中间选择,这是由于国家经济水平的不同,俄罗斯人很少有个人的飞行经验,而美国人则较多不乏飞行执照。会飞,这永远是宇航员培训的第一关。

  俄罗斯宇航员的分类没有美国宇航员多,俄罗斯宇航员往往一个人要完成美国几种类型的太空人的工作。这是因为俄罗斯的天地往返工具是宇宙飞船,结构上比较简单,载人数也少,条件不允许进行多重任务的分配,因此俄罗斯的宇航员是一专多能的。

  美俄宇航员除了各项必备的基本培训之外,在培训重点上还各有千秋。美国宇航员的仪表操作能力很强,并且能够较快地适应更新的设备。由于美国送宇航员入太空主要采取航天飞机这种可以多次往返空地的载体,这对于宇航员的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他们多数在空中停留时间比较短。而俄罗斯宇航员,则更加重视在空间站中间的生存和科研能力。在培训中,也更多的要求他们从生理到心理上适应长时间的空中失重环境。人类在太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很多次都是由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宇航员们创造并打破的。在使用人类进入太空的科学研究思路上,俄罗斯科学家们都认为,针对未来的星际长航,人类首要解决的不单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能力。

  我国的航天员选拔目前还是集中在歼击机飞行员中间,主要考虑他们的身体条件好,具备高空飞行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我国航天员的培训主要是采取俄罗斯经验与我国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自1996年以来,我国曾派遣两位航天教练员赴莫斯科的加加林培训中心,完成了整套培训过程。目前在北京西郊,我国已建立了一个条件齐备的航天员早期培训基地。
作者: 枫叶之儒    时间: 2005-1-14 14:33
标题: 中国神舟号飞船与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性能比较
联盟号 神舟号


飞船总体:

总质量kg 7,250 7,800

长度m 7.48 8.65

直径m 2.72 2.80

跨距m 10.06 19.40


服务舱

总质量kg 2,950 3,000

推进剂kg 900 1,000

长度m 2.60 2.94

直径m 2.17 2.50

底部直径m 2.72 2.80


再入飞行器

总质量kg 3,000 3,200

长度m 1.90 2.059

直径m 2.17 2.50


轨道舱

总质量kg 1,300 1,500

长度m 2.98 2.80

直径m 2.26 2.25
作者: 枫叶之儒    时间: 2005-1-14 14:38
标题: 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青铜·白银·黄金
  中国究竟是如何成就了这一被国外专家用"惊世骇俗"来形容的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呢?

  青铜时代

  人造卫星、返回式技术

  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那一年2月,钱学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之后不久,航天工业委员会成立。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中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一度搁浅。

  有人说,当初年轻的共和国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挺立,靠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大庆油田,一根就是"两弹一星"。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64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4月29日,国防科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两年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首任院长钱学森。35年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研制发射了52颗人造地球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创下航天史上许许多多个"中国第一"。翻开院史,满眼尽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名字:钱学森、王希季、孙家栋、杨嘉墀、钱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并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的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苏联是在秘而不宣地发射了几颗卫星后才掌握了回收技术;美国虽是大大方方,却是发射到第13颗卫星时才掌握该项技术。美国宇航局局长1979年来华访问时,参观了当年研制卫星的部分实验室和工厂。参观结束,他问那些带他参观的中国人:"你们领我看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吗?"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白银时代

  长征系列、"下海"

  80年代,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上的空间试验成为各国热点。太空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

  1987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搭载了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卫星成功回收后,该公司的相关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界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第一次尝试。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取得圆满成功。1992年10月6日,发射瑞典科学卫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瑞典"弗利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的第一个合同。

  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为香港、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已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黄金时代

  载人航天、神舟

  火箭可以运载并发射卫星上天,而卫星又可以安全返回,这两项成果的取得为载人航天打下了技术基础。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载人航天的研制涉及到天文、医学、空气动力学等数十个学科领域。它的成熟将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在太空时代的生死存亡。

  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历史(1961前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研制发射接连告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2003年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飞天已从敦煌壁画中走了出来。
作者: 枫叶之儒    时间: 2005-1-14 14:42
标题: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

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四号"无人飞船起航。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作者: 枫叶之儒    时间: 2005-1-14 14:44
标题: Re: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为中国热烈献花! [M29] [M29] [M29] [M29] [M29] [M29]
作者: 枫叶之儒    时间: 2005-1-14 14:51
标题: Re: 航天三大国太空人培训有异同
今天中午赚够10个GG了。 [M04] [M04] [M04]

知道导弹为何总打不着星星么?——星星会"闪"啊! [M01] [M01] [M01]

[M41] [M41] [M41] [M41] [M41] [M41]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