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六一国际儿童节了。过节是开心和快乐的事情,紧绷的神经可以松一松,忙碌的心情可以歇一歇。尤其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幼儿园,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时间和快乐的事情屈指可数,时代造就了幸福了一代,时代也娇贵了幸福的一代。
很多人在回忆当年童年的乐趣时,都不约而同地透漏出与小伙伴在一起游戏的自由自在,这是对童真和自然的呼唤,而然现在的社会时代,很多孩子只能呆在家里一个人孤单的玩着高科技玩具:过多的虚拟世界接触对孩子的成长极度不利,这样的孩子让人的感觉就是孤单的。孩子的天性就应该是活泼开朗,有着屡败屡战的积极心态,然后类似于ipod等连对大人的社交、人际交流都有影响的工具却已然充斥着儿童的生活中。
当然,并不是说高科技不适合幼童,但是必须是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基础上给予孩子的,在培养上这些玩具产品只是辅助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存在着使用方法和对应形式,如何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工具就弥显珍贵。
这就导致了:现在生活好了,日子棒了,吃点什么好吃的已经不用等到过节,穿点什么新衣服更不用等到过节,但这些对于充满着童心和烂漫的孩子而言却并不感到幸福,童心和烂漫的天性让他们依旧对世界充满着好奇,这是人类成长阶段的一种精神的需求,孩子的幸福指数也正体现在这里,而不是大人所给予的玩具和所设计所期待的那些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
很显然,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幸福指向,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少年儿童都像奥巴马一样“胸怀世界放眼全球”,谁不听话就收拾谁,谁不买账就斩首谁。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奥巴马也不是日理万机,也有休假,也保持着在沙滩上打滚,在台阶上蹦跳的童年习趣。
说实话,对孩子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无比,但我们却偏偏要把每一个孩子按照国家总统的标准去培养,去树立,去教育,去督促。结果就是既丢失了孩子的童心与烂漫,也瓦解了人的天性和知性。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当诗人的浪漫怀咏只能在书本上重复的时候,这个儿童节我们是该过,还是该不过?显然,节日无论如何还是要过的,前提是,让家长的悉心呵护与社会的科学培育完整的组合起来,把功力心理和形式主义排除在教育之外,把童心和烂漫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全面协调的成长环境中发展才是我们最最需要思考和实践的。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