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滇池10平方公里圈养水葫芦 [打印本页]

作者: 互撸娃互撸    时间: 2011-7-6 13:20
标题: 滇池10平方公里圈养水葫芦
   “种万亩中山杉、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增加3台除藻机、清除底泥500万方。”14日,昆明市政fu向媒体通报了今年滇池内源污染治理将要展开的4大措施,意味着滇池治理由“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昆明市政fu副秘书长和丽川说,“十二五”期间,治理滇池的力度和投入,将比“十一五”还要大。
  90年代末期,滇池水面上大量繁殖的水葫芦让人谈之色变。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亚平介绍,科学合理地控养和处置利用水葫芦,是最终实现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氮、磷消减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经过前2年的研究与示范,他们实现了以水葫芦等漂浮植物作为水体养分富集载体、氮磷养分由水体到农田的资源化利用,建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目前,相关成套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韩亚平说,在滇池内控制种养水葫芦是减少滇池入湖污染物的有效手段。作为目前高等维管束植物生长最迅速的物种,水葫芦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对污水净化效率明显优于任何一种水生生物,是已知的水生生物净化能力最强的物种之一。与此同时,大量繁殖的水葫芦还能对蓝藻进行有效吸附,最终实现水葫芦、蓝藻一同被采收出滇池。
  项目建成后年收氮1200吨
  从今年起,昆明市规划在滇池污染较严重的草海及外海北部湖湾区控制性圈养水葫芦10平方公里,并通过机械化采收、脱水,将水葫芦渣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实现水葫芦治污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每年将采收水葫芦27万吨,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昆明市将采取固定式藻水分离设施与移动式采收装置相结合的方式,计划新增3台(套)移动式除藻设施,使滇池北岸蓝藻处置设施达到5台(套)。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去除总氮420吨,总磷28吨,在改善水体景观的同时,达到清除内源污染的目的。
  目前,滇池蓝藻收集、处置主要采用固定抽吸的方式,并在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区域建成了两座藻水分离站。
  滇池边将种万亩中山杉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王丽华说,中山杉的生长速度是水杉的3倍,对氮、磷等营养物质吸附能力较强。现在,在滇池生态湿地及入湖口湿地,中山杉种植
气动葫芦项目共完成2050亩,15万株。经过一年的种植和养护,中山杉在滇池湖滨长势良好,适宜在滇池边推广种植。因此,从下个月起,将在滇池湖滨的低洼地和水淹地,再规划种植1万亩中山杉,并在已建湿地内适当补种,从而达到保护滇池水质的目的。
  新增3台移动藻水分离设施
  为了增强滇池北岸蓝藻收集处置能力,从今年起,将新增3台(套)移动式除藻设施,与已建成的两座藻水分离站一起,使滇池北岸蓝藻
起重链条处置设施达到5台(套)。采取这种固定式与移动式相结合的方式,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去除总氮420吨,总磷28吨,在改善水体景观的同时,达到清除内源污染的目的。
  据介绍,进行机械除藻是减轻滇池蓝藻危害、降低生物污染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重要手段,不但清除了蓝藻,也将水体中的氮与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带出。
  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
  王丽华说,他们在滇池南岸开展了1000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难题,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
起重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研究表明,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为此,从今年起,他们打算在滇池污染较为严重的草海及外海北湖湖湾区,控制性圈养水葫芦10平方公里,通过机械化采收、脱水,将水葫芦渣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实现水葫芦治污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采收水葫芦27万吨,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500万方底泥将被清除
  据介绍,过去的5年,实现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挖出底泥370万方,草海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化为中度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上升了58.6%,主要污染物明显下降,草海水体整体景观明显改善。今年,滇池污染底泥疏浚将从草海向外海北部区域及主要入湖口转移,疏挖面积将达到961万平方米,疏挖污染底泥将达500万立方米。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