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美国对华仁慈吗?--- 两次鸦片战争中美对华外交浅析
[打印本页]
作者:
a420106186
时间:
2010-11-23 11:03
标题:
美国对华仁慈吗?--- 两次鸦片战争中美对华外交浅析
任何正常的、成熟的国家间外交出发点,第一是利益,第二是利益,第三还是利益。大国博弈的根本支撑,第一是实力,第二是实力,第三还是实力。所谓小国、弱国无外交,是不争的丑陋事实。
无疑,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影响立场。在《感恩:没必要感恩,但起码拒绝愚昧》一文中,唐古拉先生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通过回顾美国早期对华外交史实,为美国人在那个时代的侵华行径进行了重新评估,亦未掩饰其歌功颂德的意图。这很符合他的逻辑,本人不感意外。
从唐文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公正、善良、不缺乏正义感、甚至够仗义执言的美国!作者是否有美化美国的主观愿望和企图,外人无法妄下论断。至于唐文在旁征博引过程中对待史实的态度是否客观、对历史事件的辨析与立论是否严谨,本人无意质疑。此文仅限于对美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侵华行径的所谓“仁慈”表现,试图本着去伪存真的求是精神做一点粗浅分析。
在此,也需要温习一下美国的那段历史。当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古老中国的大门的时候,美国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由杰弗逊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在费城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于1776年正式通过,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这个新国家当时只有十三个州,是一种大陆会议形式的松散的邦联制政府。后历经六年独立战争,签订《巴黎和约》获英国正式承认独立,完成确立联邦制国家的《美国宪法》,直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政府于1789年成立,已经是通过《独立宣言》12年后的事了。
所以,到侵华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时,美国还只是一个建国不过50余年的年轻国家。其领土规模也比现在小很多。虽然加入联邦政府的州数比最初翻了一番,达到26个,仍只有现在50个州的约一半。
当时,对周边领土的扩张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这个年轻国家的首要大事。在版图急剧膨胀过程中,联邦政府甚至不惜妥协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确立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应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新加入联邦的州被划分为“自由州”或“蓄奴州”!让蓄奴制堂而皇之地存在于这个所谓的伟大联邦国家。
1844年中美签定《望厦条约》时,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正面临“成长的烦恼”。主要矛盾包括相互纠结的几大问题,如领土扩张主义、奴隶制、区域主义、经济与政党政策等。根本无暇顾及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与英、法等诸列强一道榨取更多利益的问题。至少这不是当时可以优先考虑的选项。美国人提出适用于所有列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等”原则,也是在不放弃任何可利益这个基本原则下的一个高明的“搭便车”手段。
关于美国人的真实面目,有一个不谓不重要的史实,不知唐古拉是否注意到。为榨取更大的在华利益,美国又随从英、法两国一道在1854年和1856年连续两次向清政府提出无理修约要求,俄国亦响应之。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并没有仁慈到放弃任何可能的获取在华利益的机会!
由于未获清政府允诺,他们只好再寻新时机。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侵华鸦片战争,战争自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由于清庭腐朽无能,再加国内的太平天国革命(1851年-1864年)影响,中国再败。英、法、俄诸国于1860年再次与清政府签署多个《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而此时的美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
激化,南北双方在蓄奴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在经济平衡与社会发展上无法掩饰的差异,包括在各州是否有权退出联邦等权利分配与法律问题上意见相左,等等,愈来愈无法调和。1861年,以林肯就任总统为由,南部十一州陆续退出联邦,并另组新政府。这成为导火索,美国南北方之间的内战爆发(1861年-1865年)。
美国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61年来中国的时候,美国人内战正酣,自顾不暇!采取一种和缓的对华政策,对日后在华长远利益的潜在维护当然有利!假如列强们当时就刮分中国,无疑,没有参战的美国是得不到多少实际利益的。蒲安臣积极奉行国务卿西华德提出的对华新政策,取代武力外交,“在条约口岸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也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美国人看似正义、仁慈,实则有自己迫不得已的苦衷。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另一方面,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与英、法、德等老牌列强(包括中国的流氓邻居沙俄和日本)的贪婪与老辣形成鲜明对比,被认为秉持《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基本原则和基督教精神尚未退色的年轻美国,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一个天真又纯洁的儿童,当时尚未沾染横行乡里的恶少习气,更不具备一手遮天黑社会老大的必要条件和能耐。当它有几分不自信地侧身于毫不掩饰贪得无厌嘴脸的老牌诸强之列的时候,面对腐朽清庭治下积贫积弱的中国,奉行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某种正义与仁慈外交政策,为未来铺路搭桥,或许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据称,希特勒儿童少年时代有着不幸的精神境遇,这导致他脾气有些怪异,但算不上坏孩子。这并未影响他日后给整个德国、犹太民族和大半个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今日的世界警察美利坚早已今非昔比,遏制一切强大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对手,继续称霸世界的传统思维和具体努力从来不曾减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往昔19世纪那个年轻的美国,的确不曾对腐朽、羸弱的清庭中国大打出手,甚至有诸如返还庚子赔款之类的小恩小惠。刚刚过去的20世纪的美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获利渔翁已经成熟,毫不掩饰对新中国的敌意。从前期对蒋介石政权的大力支持,后来对红色中国的全面封锁,到朝鲜战争的较量,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失败,再到打中国牌抗衡苏联的冷战博弈,直至冷战结束后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明显,事实清楚。进入21世纪的美国,面对东方醒来睡狮的迅速崛起,将中国作为其最大竞争对手和头号长远假象敌已经是司马昭之心。无需赘述。
作者:
血色残阳
时间:
2010-11-23 18:04
标题:
RE: 美国对华仁慈吗?--- 两次鸦片战争中美对华外交浅析
国与国之间都是利益的关系。
作者:
came
时间:
2010-11-23 19:32
标题:
RE: 美国对华仁慈吗?--- 两次鸦片战争中美对华外交浅析
那首先是意识形态之争(美国援助蒋介石,苏联援助gcd),不是国与国之争
作者:
火火鸟鸟
时间:
2010-11-24 09:09
标题:
RE: 美国对华仁慈吗?--- 两次鸦片战争中美对华外交浅析
国家利益是第一,很正常。
作者:
火火鸟鸟
时间:
2010-11-24 09:09
标题:
RE: 美国对华仁慈吗?--- 两次鸦片战争中美对华外交浅析
否则就是卖国了。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