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豪
鲁迅先生被请出教科书,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大家看不懂。
最近一直没有写东西,因为这一两个星期一直奔波于各种聚会。高中同学马上就要去大学上课了,趁着最后这点时间再享受下宴酣之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进入餐馆,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相送,高朋满座,大家觥筹交错,起坐喧哗,众宾乐也。吃完饭了,童子七八人,夏服既成,战乎网吧,咏而归。再打打篮球,玩玩台球,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众宾之乐,得之心而寓之球也。
前几天听说了一个事情,关于国学小师孙见坤的拒招事情。其实我觉得孙见坤很没有远见,居然去申请上复旦。其实我小时候非常喜欢踢球,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越爱越浓。每当看到国足在场上那奇迹般的表演,我便对我小时候没有搞过专业训练感到遗憾,但是现在我才意识到,我当初没有去接受专业训练是多么得远见卓识,因为即使我去了足球学校,接受了专业训练,我也进不了国家队,因为我小时候很有足球天赋,技术精湛、传球精准、过人精妙,国家队肯定不会收我这样的人。而孙童鞋小小年纪便对国学有这般造诣,中国教育更不会收这样的人。中国的足球只认钱,中国的教育只认分,给的钱多管你是不是低能都让你进,考的分低管你是不是天才都别想来。孙童鞋如果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也不会落得那样落寞的下场。
易中天先生说,教育是比国足还糟的事情。我觉得这句话有糟蹋国足之嫌。国足也不是那么颓废,比如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国足队员们在取得骄人战绩的情况下不忘推己及人,跑到夜店也将欢乐送与素昧平生的女子,其高尚情怀真是让人感动流涕。国足很少能带给国人这样的震撼。然而教育连丝毫震撼都没有。中国教育一直在改革,伟大的改革成就国人也有目共睹。但我觉得还是不改为好,因为中国的教育改革真的就像中国的其他很多事情一样,从来都是高层垄断,基层人员从来没有话语权,上面随便怎么说,下面必须怎么做。而且我们的改革从来都是只改形式不改本质,因为本质从来没变,所以这种教育体制,留,百姓苦,改,百姓苦,所以真的不用再改了,一代又一代在奴役中折腾来折腾去,生灵涂炭,呜呼哀哉。所以我对国足和对教育都是一样的感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我还想说点关于语文教育的问题。据说孙童鞋是低了一本线6分而惨遭拒绝,我觉得这6分的问题就出在语文上。当然也不是说他语文没考好,而是改卷老师的问题。如果阅读能给高一点的分会怎么样,如果作文能给高一点的分会怎么样。改卷老师觉得这作文写得不错,准备打60分,然后喝了口茶,突然发现今天的茶味道不好,心里一烦,打了54。六分就这样出来了。这里牵扯到一个被说烂了的问题,就是阅读和作文的打分问题。
这里我又不得不说到一个事情,这事是我人生的一个大转折。中考的时候我除了语文其他都是满分,但是中考前的所有考试我语文一直都是最高分,结果偏偏中考的时候语文阴沟翻船了。我们这里的报纸在中考高考之后都会把本地的题目登出来,后面附有答案。我就对着答案看,我发现整张语文卷子上,前面的那些题我做的跟答案差不多,而阅读理解那几个题,我做的和答案不一样,我就知道原来我语文就是因为这个没有考好。但是后来我突然在瞬间感觉,其实我的答案比标答好,因为我觉得我比标答更理解了作者的意思,我觉得作者想的就是我那个意思,并不是标答的意思,但是为什么我的答案就错标答就对呢。就是因为这个小事,导致我开始去思考那些以前从来不会去思考、连想都不会想一下的教育问题。然后我又慢慢发现教育的本质就是那些让人麻木不已的奴役,是那些让人失去天性的驯服。从那以后一思考就一发不可收拾,然后我开始看钱钟书的《围城》,我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把《围城》看了三遍。然后,我开始看鲁迅。然后,我开始看伏尔泰。然后,我开始看卢梭。然后,我被和谐了。
其实现在的文章,怎么写和写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文章是谁写的。假如鲁迅的文集里有这样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我今天上街买苹果,结果看到个个都是烂的,走了半天也没发现好的。由于我要准时回家,而找水果浪费了太多时间,所以只能坐人力麻木回去了。一路上颠颠簸簸十分不平坦。可喜的是最后终于安全准时到家了。
如果这是鲁迅写的,那老师们肯定会带着我们一起作精辟的分析,分析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文章中出现的那些事物都象征了当时社会上的什么现象或者什么人什么事;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提高自己文章的思想性;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鲁迅对社会深刻的批判和讽刺.....然后考试的时候再出几个题:将“ 终于安全准时到家了”改成“终于准时安全到家了”好不好?为什么?一路上颠颠簸簸( )不平坦。请问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是:A十分 B格外 C很是 D非常
但是,这篇文章要是我写的,肯定立马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先进行一番思想教育告诉我完成作业要端正态度,为了让我长记性下次不犯错罚我重写5篇文章最晚第二天放学交上去。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给所有人的语文阅读和作文都打满分。
最近又听说鲁迅的文章又被请下神坛了。我还是那句话,鲁迅先生被请出教科书,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大家看不懂,而是有人害怕有一天他的文章大家都看懂了。我在写完那篇《草见人命》之后,我在想那篇文章里的教育观点是不是有点偏激了,后来,当我知道自己被和谐的时候,我才确信那篇文章一点都不偏激。
我也经常想,鲁迅先生总说这是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是个想做奴隶都做不成的时代,这话是不是有点偏激了。我为我曾经这样质疑鲁迅先生感到愧疚。
另外我还有个很不解的问题。我上一篇文章明明是骂武汉的,怎么都说我是在骂北京。上回说的让座的问题,今天又见到了一样的场景。我一直很希望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能看见这么个别的现象。一个老奶奶上了车,站在我旁边,旁边三个有座的中年人立刻把眼睛望向窗外。老奶奶站了有二十分钟,他们三个人眼睛还在望着窗外。我佩服他们三个人不折不挠的毅力。当老奶奶站到三十分钟的时候,他们三个人中一个年轻小伙倒在窗户上睡着了,那两个中年人两个眼睛还依然炯炯有神。自此我第一次深深地感触到了我国人民老龄化的严重。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青少年都这么精神萎靡,何谈民族复兴。所有的小孩都在某方面有超人的天赋,所有的少年都是强的,但是一半已经被教育毁了,一半已经被父母毁了。
最后是个前几天的旧闻。听说新西兰地震了。新西兰政府居然谎报零伤亡,真是胆大包天。新西兰政府没办法派出御林军进行催人泪下的抢险救灾活动了,也没办法表彰地方官员的神奇领导了,新西兰民间又少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了。所以说这次地震实在是得不偿失。既然是地震,要震就震出政府的威武,不能像这样震了白震。看看我们国家,无时无刻不让人倍感鼓舞。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少年强,国未必会强;地震强,国肯定会强。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