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运小区一笼屋客厅里设有6个床位,只在入口处摆下一张木沙发及电视机。

六运小区一“笼屋”里,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放了三套双层木架床。
一套房住几十人 最平10元/天
文/记者刘显仁
图/记者 庄小龙 实习生陈卓达
求职公寓、青年公寓、学生公寓……打着不同的招牌,实质上它们都是“笼屋”:二房东租下一套住宅,简单间隔,摆下高低床,主攻都市“蚁族”。
日前,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近一两年来天河南、石牌、岗顶、棠下、车陂等中心区域悄然出现近百间“笼屋”,最便宜只要10元/晚,最贵也不过30元/晚。严格来说,目前绝大多数笼屋仍属非法经营,处于地下生存的状态。
广州 “房中房”发源地的天河南极有可能也是广式笼屋的起点,而且是目前笼屋最密集的区域,记者调查发现六运小区、育蕾小区、天荣小区、瑞达大厦等热门小区聚集了近30余间笼屋,由八九个不同二房东以不同的品牌经营。棠下、车陂等地笼屋则主要集中于距离BRT车站较近的小区,交通较为便利。
笼屋都配宽带,提供床被,公用卫生间有洗衣机
在黄埔大道西瑞达大厦里的“友×公寓”是这一带规模较大的笼屋,这间公寓原先是个两层复式套间,一楼有四房一厅,有单间、两人间、四人间、六人间各一间;二楼则有四房两卫一厨,公寓里的多数房间用石膏板隔开,总共设有近三十个床位。
而六运小区内笼屋的密度更大,品×学生公寓与杰×求职公寓仅隔一栋楼,同处六运一街。前者是将7楼的两套住宅打通,共设有20多个床位,后者是半个月前新开的,仅一套不到100平方的住宅改造而来,则设有18个床位。其中客厅设有6个床位,只留在入口处摆下一张木沙发及电视。
记者见过规模最大的笼屋出现在车陂BRT车站旁一小区内,这是将顶楼一个复式改建而来,共设有30多个床位,有3个卫生间,还有公共空间的客厅、洗衣房等,洗衣房内还安装有公用洗衣机,客厅则只摆下1个电视和几张沙发,看上去有点挤。这些公寓基本上都配备上网宽带;卫生间里还有洗衣机、电热水器,供租客们免费使用;被套、被子等床上用品都由公寓提供。
这些笼屋普遍是男女混住,只是女生床位集中于一两个房间,客厅、卫生间则是公用。由于每套公寓都会有人驻点管理,对于入住者都要求查看身份证甚至大学毕业证,以保障安全。
入住要查身份证,设私人储物柜,二房东期望“招安”转正做大
不过虽然目前多数笼屋由于价格低廉,入住率高很受城市蚁族欢迎,但是由于多数笼屋的场地面积不合乎旅社、宾馆的营业注册标准外,而且不可否认在消防和治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严格来说正是政令严禁的“群租房”,所以绝大多数笼屋都处于地下状态。只能在网络进行宣传或者熟客介绍招徕生意,不仅生意不易开展,难以规模化经营,而且稍有不慎就极易引来投诉而关门大吉。
采访中多位笼屋的二房东向记者表达了这种担忧。林敏也直言,此前就有一个这种公寓可能是管理不善住户有点吵,刚好隔壁住的是一对年老大学教授,“老教授坚持投诉,有关部门上门找到房东,要求房东提前结束租约”,最终这个公寓关门大吉。目前最大二房东的杜先生就曾有三家分店就因被邻居投诉人多嘈杂而关门。所以,选房也成了笼屋老板们的重要学问。
除了担忧,笼屋二房东们也加强自己的内部管理,尽量避免在笼屋出现一些治安或者刑事案件。例如群租房最易出现的治安案件就是盗窃,二房东们都在此下足工夫,首先是学习旅业严格检查入住者的身份证明,一般会查验租客的身份证和学生证,毕业生要查验毕业证,防止“三教九流”的人员混入;其次,二房东多数都是自己亲自驻点“看场”管理,采取一些有技巧的防范措施,例如林敏对一个月以上的长租客会配钥匙,但租客只有铁门钥匙,到了晚上她自己会最后把木门反锁上,这样即使是长租客钥匙外泄也不能入户;第三,部分规模笼屋设有私人储物柜,一人一个带锁的格子柜,租客可以将笔记本电脑、毕业证、学位证等贵重物品存放在柜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