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鸣戈散文:房子如同衣裳
[打印本页]
作者:
鸣戈
时间:
2009-10-29 12:04
标题:
[color=blue]鸣戈散文:房子如同衣裳[/color]
鸣戈散文:房子如同衣裳
在我看来,房子就如同一个家庭的衣裳,住得好一些、得体一些,也就正如同穿得好一些、得体一些的道理一样,走在大街上,步态也矫健,目光也明亮。如果说,以前许多人的重要生活内容,是围着衣食展开;那么,如今,许多人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在围绕着房子展开。人的思想,需要健康的大脑承载;而人的身体,需要不错的房子安放。
婚后,我闹过两次重大的房荒,一次是1986年,我有了儿子,有了儿子便有了保姆,保姆是一位来自宁乡乡下的老太太,不异怪,不见外,把我们当儿孙待。于是,一只三门立柜,一道布帘,把一个20来平米的单间从中拉开明暗两个生存空间,四口之家,就窝居在了湖南省京剧团的那个筒子楼里,至于锅碗瓢盆交响曲,那就只能在走廊内演奏了。
这次房荒是短暂的,儿子长到几个月后,我调到了湖南省歌舞团做编剧,高低也算是引进的一个人才吧,房子很快解决了,二房一厅还外带了一个小院落,我把阳台一封做成了小书房,在那里坐井观天,天高云淡地写诗写词,那个时期我发表在报刊上的豆腐块,很多落款都会标明:X年X月X日于观天亭。
1992年,我又闹起了房荒,因为这一次,我又挪了个窝,只是这次挪得更远一些,从长沙挪到了广州。
广州广厦何止万千,却陡然没有了我的片瓦寸土,这就已经不是什么穿戴得好点差点的问题了。我是一个人先来广州几个月打前站的,那年月,我还是赚了一些稿费保底气的,所以一来就包了广东省国土局招待所的一个单间,记得入住那夜,我一掀凉席,竟有一只瘌蛤蟆欲与我同寝。
瘌蛤蟆广东人称之为金钱豹,是个吉物。这预示着我毅然南下的决策就是正确的吗。
几个月下来,我无拘无束,呼朋唤友把那点稿酬挥霍一空的时候,全家入户广州的手续也办得差不多了,妻儿一来,总得有个家,便购置了一些折叠家具,去杨箕村觅了一间农民屋,过起了折叠的日子。
广州怪,农民住在城里,城里人住在农村,这当然是广州改革开放快速膨胀的一个剪影。
只是,广州的房价也快速膨胀起来,我记得我刚来时,工资大概是五六百,但是光租房一项就花去我380大元,而仅仅只是回长沙过了一个年,回来的租金就涨到了480!一气之下,我卷起铺盖,折起家具,迁到了更农村一些的冼村。我想,冼村如果再涨价,我就真的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展开游击战:从农村包围城市了!
一个家,没有房子,正如一个人,没有面子,一个没有面子的人,还穿什么西装,打什么领带,恰恰那就是一个时兴穿西装打领带的时代,我也的确曾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骑着单车,时不时进入四星级五星级参加新闻发布会,我想,那时候,折叠的就不仅是家具了,同时一定还有人的形象和心态。
一个人,不能折叠,又何以能有更大的舒展呢,回想起来,我这半辈子,其实都在折叠中过来的——从演员,到做布景的舞美工人、到编剧、到记者、到编辑、到主编······然而,我的性格,却是从来没有折叠过,而且似乎越来越不能折叠,这样看来,我几乎肯定是不可能有什么更大的舒展了。
说回房子。一天,回到办公室,桌上竟压着一张表格——《职工住房申请表》。
表格带给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化都会很多,如大学志愿表、结婚登记表、职称评定表之类,就我而言,眼下的这张表格,似乎来得更为弥足珍贵,哪怕这眼下还只是一只画饼,但仍给了饥饿中的我一种希望。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一个窝,何况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天当被地当床,那是一种革命的浪漫精神,其实质,也还是要用这种精神,去改变现实,去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
后来,正如同最广大的同胞一样,面包终于还是有了。穿新衣的感受不错;穿新衣,想旧事,时过境迁的感觉,同样不错。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