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鸣戈:姚锡娟的“点点滴滴”
[打印本页]
作者:
鸣戈
时间:
2008-9-30 17:26
标题:
[color=blue]鸣戈:姚锡娟的“点点滴滴” [/color]
姚锡娟的“点点滴滴”
——见羊城晚报2008年9月30日B3《花地》版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08-09/30/content_321669.htm
□鸣戈
9月24日,出席广东省文联第六次、省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式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40多分钟的讲话中提到了姚锡娟,“我听过她的CD。有一盘是李清照诗词的朗诵,其中最有名的《声声慢》,她在处理最典型的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言及此,汪洋顿了顿,竟声情并茂地模仿姚锡娟朗诵起来。汪书记说:“这个‘点点滴滴’,我听了有十多遍!” “她的那个‘点点滴滴’,把这首词的哀婉、惆怅表达出来了,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我没有采访过她,但我相信,能把‘点点滴滴’读到这个程度,她一定有过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
大会结束后,汪洋一个箭步,走到同样坐在主席台上的姚锡娟跟前跟她握手,一边还乐呵呵地“表白”:“姚老师,我是你的粉丝啊!”
读了报纸上这样一段生动的新闻,使我想起去年与姚锡娟夫妇聚会时的经过。
春节期间,给在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以演牛哥著称的朋友李卫东打电话相约一聚。他说当晚他要请姚锡娟、杜熊文夫妇吃饭,于是拉我一起去。卫东还请了一个他的同事,一位女演员,说是在电视剧《公关小姐》中演过最漂亮的那位公关小姐。我印象不深了。
我们开车去接姚老师后,又去接正在一个会所健身的杜老师。到了,停下车,姚老师说,杜老师是个慢性子,一个澡要洗好久的。便让卫东去里面催。
这个当口,有个小男孩儿一直哭声凄惨地在旁边往地下寻着什么。男孩儿越哭越伤心,这引起了姚老师的注意,她一把抚着那男孩的头问着究竟。原来是那孩子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在这一带玩的过程中将新配的一副眼镜丢失了,孩子哭巴巴地说,眼镜是新配的,好贵!三百多!说如果找不回,妈妈会骂他的!
于是姚老师用了种种的办法,用了种种思考问题的角度来与孩子分析判断丢失的地点和结果,用了少女一般动听的语言和音色劝解着孩子,但是,那孩子并不知道这位劝他的奶奶是何许人也,也不参与对问题的任何判断与分析,只是一个劲地哭。那位女演员说:孩子,丢一副眼镜没什么,看你这样伤心,妈妈不会怪你的,哥哥(指这位女演员自己的儿子)都丢过三副眼镜了,没关系,丢一副就长大了一些,回去吧,天不早了,妈妈会更着急的……
这时候,杜老师唠叨着出来了,他怪李卫东去浴室里找他引发人家诸多的猜测,他对卫东说:你穿一身黑,像个警察,哪个不认识你!要把我光着身子拎出来吗!
这一说一笑大家上了车,一看,那女演员不见了,当然,那小男孩儿也不见了,稍后,女演员跑了回来,说是送到家了,就住在这幢楼上,孩子的妈妈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嘛,不会怪那孩子的。姚老师说,这就好这就好。
擅长“做戏”的演员,在生活中如此朴实与务实,且能够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我想,这个时候,她们的角色就只是一个了———一个本色的母亲。
那晚,与二位老艺术家相谈甚欢,姚老师居然还热爱京剧,她对于京剧及其它艺术的融通与思变,她对于从艺与为人的探求与反省,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共同的话题。我们喝了一大瓶姚老师家乡的花雕,感觉上,我们还可以喝好几瓶这样的老酒。酒真是越老越香的。那晚,姚老师还深切表达了对于我内心万分伤痛———我重病的母亲的情感的理解。她说,在她母亲去世前,她也曾陪在病床前,用手梳理着她母亲的头发,并轻声地哼唱着她母亲爱听的越剧以抚慰着母亲,后来,她为此还写过一首诗。
这首诗,在友谊剧院上演的、由达式常主持、王小鹰导演的精美精彩至极的“姚锡娟朗诵艺术晚会”上我听到过,诗句我忘记了,或者从诗艺的角度说,我也可能不会记住这首诗的诗句,但是,那时她的感情确实是感染了我的,我不会忘记一切能够打动人的感情的表达。
作者:
蒲公英
时间:
2008-10-12 23:31
标题:
Re: [color=blue]鸣戈:姚锡娟的“点点滴滴” [/color]
此人文章值得一阅.鄙人拜读过您的作品.不知恁说的公关小姐里的演员是否演咪咪的朱景芳老师?
作者:
鸣戈
时间:
2008-10-13 10:24
标题:
Re: [color=blue]鸣戈:姚锡娟的“点点滴滴” [/color]
我没问是演哪个的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