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打印本页]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7:32
标题: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1集):(一)我不切实际的选择了高中
2004年08月04日 15:13



陈晓楠:李新,十八岁,大学一年级学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不过,其实我们节目当中用的并不是他的真名,你在我们的镜头里可能也很难看清晰他的面孔,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采访。因为种种原因,李新的十八岁是在两种角色当中度过的,一名大学生,一个乞丐。为了不对李新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过多的影响,所以我们做了以上的种种保护措施。而实际上,李新的确也是经历了一番颇为激烈的心理斗争才决定接受我们的采访。当我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找到他的时候,其实当时我们的心里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李新呢,也先是犹疑着很勉强地同意见见我们,不过几个小时的交谈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这一次采访。为此,我要谢谢他。一个大学生的乞丐生涯,或者说是一个乞丐的学生生涯,无论怎么听上去都显得那么离奇,那么另类,甚至有几分古怪,可是我觉得当我知道了李新的全部故事,我认为这或许是很多人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事。


(旁白)李新的故事要从四年前说起。那年,十五岁的李新初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在李新家世代生活的小山村,这可是要摆酒庆贺的大事。亲朋好友、村里乡亲都纷纷地赶到李新家道贺,但他的一句话,却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李新说不要摆酒了,他已经决定:放弃师范学校,继续读高中!


陈晓楠:我听说如果考上师范,家里就应该摆酒了,是吧。

李新:对对对,在我们那个地方考取师范了,也就相当于已经拿到铁饭碗了。

陈晓楠:结果你没要这个铁饭碗?家里没庆酒?

李新:家里当时准备庆,然后我说不要了,我要去上高中了,然后就不庆了。

陈晓楠:对你们家乡的人来讲,像你这样,当时能考上师范,也能继续上高中,这种情况多吗。

李新:不多,在我们村里,应该我是第一个吧。

陈晓楠:你是第一个考上,之前都没有过。

李新:没有。

陈晓楠:多少年了。

李新:好几年了,起码最少五六年了。

陈晓楠:所以你当时不上师范,选择上高中,对你来讲,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吗。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吗?

李新:嗯,对。


(旁白)李新出生在贵州凯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靠几亩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也艰难地支撑着李新和弟弟读书的梦想。他们家所生活的小山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四百元,土地能解决温饱,但却不能够承载太多的"奢望"和太多的"野心"。李新出人意外的选择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乡亲们议论纷纷,他们无法理解李新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彻底改变农民身份的机会,而不切实际的选择了高中。

晓:你那会儿没有去上师范,没去要这个铁饭碗,对村里的人来讲,他们理解吗。

李新:他们不太理解。

陈晓楠:他们怎么讲。

李新:就是说这样的选择太愚蠢了,就明明拿了一个铁饭碗,干嘛不用。

陈晓楠:他们没法理解。

李新:嗯。

陈晓楠:那他们觉得你上高中,是一个很不实际的想法。

李新:是啊,他们就说我的野心太大了。

陈晓楠:为什么上高中都叫野心太大。

李新:因为没什么收入,就靠那几块地,根本就没有什么钱。

陈晓楠:就在他们看来,上高中继而上大学,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李:对对。

陈晓楠:但你们这种,真的务农,种地,来支撑家庭的孩子,基本上是没有(上大学的),在你之前没有上过大学的。

李新:对对对,就算高中都没有。

陈晓楠:连高中都没有。

李新:嗯。

陈晓楠:那你爸爸妈妈一定特别以你为骄傲。

李新:骄傲也有,骄傲应该多一点,当时选择高中,放弃师范,那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说这种学生好像冒险太大了。

陈晓楠:太奢侈了。

李新:对,这样太奢侈了。

陈晓楠:所以你爸爸妈妈一边骄傲,一边又担心。

李新:嗯,对。

陈晓楠:那你做出这个选择之后,对你爸爸妈妈来讲,当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马上就要开始攒钱。

李新:意味着非常非常困难的(生活)要来临了。


陈晓楠:李新上高中的决定一下,家里就决定不再摆酒庆祝,因为这一决定意味着爸爸妈妈随即就要打点行囊启程了。对这对已近中年的夫妇来说,到异乡去打工,是他们唯一能够想像得出的,可能供儿子上大学的办法,虽然,到底能不能真的攒够那么多钱他们其实完全没有概念。李新的父母去了贵州某处的建筑工地,去抬石灰箱,正是在这个时候,李新走进了高中的课堂。


陈晓楠:你爸爸妈妈特别想让你上学吗。

李新:是啊,从小,我觉得家里特别困难,不过他们怎么困难都得让我过去,到学校去。

陈晓楠:在你们那个地方,家长都是这样吗,还是就是你爸爸妈妈和别人不一样,非常想让孩子上学。

李新:我觉得像我爸爸妈妈,好像这种欲望,比其他人还要强一些。像我爸爸跟我说得就特别多,他要是去干活,他得要我陪他去,陪他说话,就关于读书的话题最多了。

陈晓楠:每次跟你出去,都会。

李新:都会谈这个话题。

陈晓楠:都会谈这个话题。那你爸爸当时上过学吗?

李新:高中毕业,他说从小的时候一直成绩都是很好,我爸上学的时候,当时家里是富农,上了学还上得起。

陈晓楠:他上到高中,怎么没有考大学呢?

李新:就是富农不能考。

陈晓楠:你觉得这是他挺大的一个遗憾,是吗?

李新:应该是吧,他会经常提到这个事。


(旁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父亲、为自己圆一个大学的梦。李新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伴随着他选择而来的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变故,会把他的梦想击得支离破碎。他的选择是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改变了的命运却是那样的沉重。2002年2月14号,李新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发自广西的电报,他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开始了改变。


李新:拿那份电报给我的是我的化学老师,他没递电报给我的时候他就说,那你赶快回家吧,我说,老师怎么叫我回家了,然后我拿电报一看,电报上写了几行字,就说,因为车祸,你母亲身亡了,当时我收到那份电报,我都不敢相信,回家路上,我就眼泪一直流。


陈晓楠:虽然母亲遭遇的是意外的车祸,可是李新始终坚持认为,这全是自己的过错,因为如果不是为了给他挣高中的学费,像母亲这样一个年近半百的农村妇女,绝不会远走他乡,去到一个原来自己想都没想过的地方,李新用尽全力地谴责自己,而且他后悔,有很多话都没来得及跟母亲说,他说,其实就在母亲出事之前的一个月,父母还特地跑到他学习的高中来探望他,而在这一次看望之前,李新还深深地记得,他曾经十八年来第一次和母亲发生了一些争执,闹了些别扭。

李新:那天晚上我们吃饭,她都不吃。过了一天,我看我妈还在生我的气,我就说,妈,因为我们家没说什么很客气的话的,只要你叫她一声妈,她可能就说,我已经向她道歉了,就这样,然后我就叫她一声,她没应我,我就说算了,我就去学校了,这事我一直想着,我心里难受,到下一个星期我又回家,我过来,一回来我就马上叫,我就说,妈,她还是没应,那次我就心里特别难受,我第二天又去学校了,我想向她道歉,但是我一直都这个样,好像开口很难,然后我就给我爸写一封信,因为我妈不识字,我就写一封信给我爸,我要我爸念给我妈听,因为当时我妈她生气可能是因为她觉得她没有文化,像我爸和我可能就是说有文化有知识的,可能就把她那种人瞧不起,可能就是那样。


陈晓楠:虽然她那么以你为骄傲,可是她也很怕你会瞧不起她?

李新:可能是那样吧。

陈晓楠:所以你说的话,她格外地看重。

李新:嗯,对,然后我就说,其实我很爱你的,我知道,你为了我上学受了很多苦,我就说这些,然后我爸就回信给我说,其实你妈没事了,你写那个,你妈很感动,然后下个星期我就回家,我一回家,我妈就哭了,我妈就说,那个没什么事了,你回来就好,我从来都没碰过我妈,从长大以后,那一次,我就抱着我妈就哭,过了几天,他们就出去打工,他们来学校看我,我爸和我妈过来,他们过来的时候,课间十分钟,她来了就跟我说,我们要出去了,你要好好读书,钱要节约一点花,然后他们就走了,

陈晓楠:那是你们最后一次见你妈妈吗?

李新:对。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7:33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1集):(二)父子俩一起在坚持
2004年08月04日 15:17



(旁白)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一个月后,李新年近六十的父亲一个人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李新和弟弟把父亲送到了车站,看着父亲扛着行李艰难地爬上火车的身影,李新心如刀割。

陈晓楠:后来你爸爸还继续在外面打工吗?

李新:嗯。

陈晓楠:一个人。

李新:我要上学啊。

陈晓楠:你爸爸等于还是一个人把这个学费,再挣出来了,等于他的负担又加重了一倍。

李新:那是。

陈晓楠:原来是两个人在挣这个钱。你当时想过家里出了这个情况以后,不上了吗。

李新:想过,但是我爸爸坚持,还有我在,你放心,就是我现在老了,挣不到多少钱,我都给你去借,或者去贷款,也得把这个大学考了,反正他就说只要有这份骨气,都不会让我失学。


(旁白)似乎老伴的死,更加坚定了父亲一定要让儿子考上大学的决心。但是由于年龄太大,他只能找到一些脏活、累活,而这些活计他又挣不过年轻人。所以虽然他拼命地打工,但是所挣的钱还是杯水车薪。眼看着李新还剩一年就要高考,而他的弟弟又要上高中,李新的父亲心急如焚,但是,他把所有的一切都埋在了心里,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陈晓楠:你爸爸之前跟你说过,商量过,说过家里的这种困境,他的这种没办法吗?

李新:当时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他也很老了,他不用说我都知道,因为可能真的没法支持我,他就说,听说学校有贷款之类的,上大学,叫我希望能得到学校的贷款。

陈晓楠:唯一的希望,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你记得他那会儿很着急吗,你能感觉得到吗?

李新:感觉得到,有关高考,上大学,学费多少,这些他都经常关注着。

陈晓楠:他一直在跟踪这个消息,特别关心这方面的消息。

李新:对。他好像也表现无能为力了,所以他才这样说话,之前他什么都没说。

陈晓楠:他从来没跟你说过,要不然不上了。

李:他没说,从来没说,他就说以前我也是希望上大学,但是到最后,没实现,现在就看你的了,好像我就是他的寄托,唯一的。


(旁白)李新非常清楚家庭的窘困,也非常明了父亲苦力支撑的艰辛与无奈。虽然几次提出退学父亲都坚决反对,说钱的事他自有办法,但是李新知道,年迈的父亲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对于未来,李新不再报有太大的希望。

李新:我知道我爸挣不到什么钱,我也没经常跟他要钱,有时候生活费真的没有了,他又经常出去,我就只好回家,有时候一回家就半个月,一个月都不去教室,都不去学校,当时那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去学,心里就觉得好像,今天可以学,明天也一样上不起学。

陈晓楠:不知道能上到哪一天。你爸爸知道有的时候没钱了,不能在学校里再呆着就回来吗?

李新:到后来知道,但是之前,前几次我回来,不知道,我回来,他叔叔他们知道,我就说学校放假。

陈晓楠:你那会儿自己也完全不知道,你能不能坚持得下来,坚持到考大学的那一天。

李新:嗯。

陈晓楠:能够上一天,就多上一天。

李新:对,没有钱就回来,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头痛,然后我就问医生,精神衰弱,我有一个学期,一个多学期,基本上那段时间就没法看书,一看书头就痛。后来我成绩就特别差,好像为了母亲还是为了父亲,在这里多呆几天,还是为了自己,反正自己觉得维持在学校,好像就没有多大希望。

陈晓楠:但是能多做几天学生,就好像他们还心里安慰一些似的。

李新:对。

陈晓楠:那时候你还觉得自己有希望能考上大学吗。

李新:希望不大。


(旁白)虽然希望不大,但是为了死去的母亲,为了对自己给予了无限期望的父亲,也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李新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2002年,在省外打工,李新的父亲连脏活、累活都已经很难找到了,为了多挣点钱,他回到家乡和别人合伙挖沙赚钱。


李新:到高三那年,我父亲他们就在我们那个镇上,几个人合伙挖沙去卖。那时候我弟弟也上高一了,我们一回去那个地方,跟我爸住在一块儿。

陈晓楠:你爸爸那会儿挖沙子的时候,是多大年岁了?

李新:五十五岁左右了吧。

陈晓楠:一天要干多少时间。

李新:天还没亮,他们就起来了,回来吧,天黑已经路看不见了,摸黑回来的。

陈晓楠:他五十五岁了,再去干挖沙的这种重体力活,身体吃得消吗,你那会儿看他?

李新:也只是坚持而已,已经很困难了。

陈晓楠:那会儿你和你爸爸有把握,你会上得起这个大学吗。

李新:去借还是去贷,应该至少可以维持到考大学那一天。

陈晓楠:维持到考的那一天,但是考上了以后,就不知道了。

李新:考上以后,我就知道他已经没有什么能力挣到什么钱给我上大学了。

陈晓楠:那怎么办,考还有什么用呢?

李新:当时我爸说,有什么贷款这些,我也看了很多,我觉得有,我也抱有那个希望。

陈晓楠:对你爸爸来说,当时最大的目标就是能把你支撑到考的那一天,他就算是胜利了。

李新:对,我也只希望那样。


(旁白)坚持到高考的那一天,然后申请助学贷款,成了父子俩共同的目标。李新的父亲起早贪黑地干,算着日子地过,希望这一天能够早一点儿到来。但是这一天,李新的父亲却永远都没有能够看到!

李新:那天好像很早,我们还没起床,我爸就去挖沙子去了,当时我爸还叫我们说起来看书,我去挖一会儿沙子,回来再煮饭吃,他才出去十多分钟吧,后来那几个人就过来,就说你们快起床了,你爸不行了,当时我爸就(不行了),我和我弟弟过去的时候,我爸已经没有气了,当时那沙子塌下来。

陈晓楠:但是你最后见到他。

李新:见到他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我爸尸体从那沙子堆里面拉出来了,当时去看的时候,他的头已经被砸烂了,当时我弟和我去,根本没法相信,怎么好像就是,是命运还是怎么回事,当时我和我弟好像就是不知道什么是伤心了,当时已经哭不出来了。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7:33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1集):(三)我暂时放下了尊严
2004年08月04日 15:19



陈晓楠:父亲去世之后的几天,银行找到了李新,告诉他银行里还有父亲二千元的贷款,希望他能够及时还上。李新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了他和弟弟的高中学费,父亲向亲友东拼西凑,可是还是没能凑齐,所以就想到了这个贷款的办法。不过这一切,看起来,父亲都并不打算告诉他。这二千块钱的贷款,也成为父亲留给李新的全部遗产。

陈晓楠:这两件事情出了以后,当时你对上学的这个前景怎么看,是不是要立刻想这个问题,怎么办,接下来。

李新:对,我一看到我父亲死的那一刻,我和我弟弟首先想的就是,可能就辍学了,爸爸死了,我们这书不用读了。以后也没谁管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

陈晓楠:这是你们当时两个人的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这个?

李新:嗯。

陈晓楠:在你们那儿,像你家里这样,两个兄弟都能上到高中,多吗?

李新:不多。

陈晓楠:是很难得的事情吗?

李新:嗯,还是很难得考上,就算考上了,也没法支持。

陈晓楠:当时真的打算两个人都不上了吗?

李新:嗯。

陈晓楠:真的做了这个打算?

李新:对,那时候我父亲去世,我看到他已经死了的那一刻,我们就不再想什么上学了。我和我弟弟那些书,当时是在镇上嘛,没回到家里,我们的书都没搬了,都不要了。


(旁白)办完父亲的丧事,李新和弟弟打算退学。他们的叔叔找到他们说,父母为了他们兄弟俩读书,不到一年先后都走了。就这样不读了,怎么能对得起他们死去的双亲。不管有多难,就是卖砸锅卖铁,这个学也一定要上。在叔叔全力的帮助下,李新艰难地完成了高中学业。2003年7月,李新考取了河南某理工大学。

陈晓楠:当时那个录取通知书上写着,你需要交多少钱?学费一共是多少钱?

李新:五千零五十,这是要交的,但是我知道到学校肯定要交一些其它小费用,肯定还要多。

陈晓楠:你当时有多少钱。

李新:当时没有钱。一分钱都没有。那时候高考已经欠了很多钱了。

陈晓楠:那你打算怎么办呢,那会儿。

李新:就不上了,基本上。就这样,准备到广东,准备到南方那边打工。

陈晓楠:你那些天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人生非常大的选择的时候。你说如果去打工的话,可能彻底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上学又是完全一条崭新的路。你那些天,家里父母也没再给你什么主意了,没有办法,他们再替你做这个决定,你那些天怎么过的。

李新:那几天很难熬,很想上学,但是又没法上,打工呢,想以后改变命运,可能就很难。


(旁白)为了资助兄弟俩继续上学,李新的叔叔已经欠下了不少的外债,并且他的两个小孩也在读初中,他的负担很重。面对几千元高昂的学费,叔叔也一筹莫展,想不出什么办法。看到失去父母的李新考上了大学但是因为没有钱而要放弃,村里好心的乡亲给李新出了一个他想都不敢想的主意:乞讨!


李新:因为我们那边穷,去乞讨的呢,已经是有一段时间饭都没有吃,就去乞讨,好像就成了一种习惯了。

陈晓楠:村里有很多人出外去乞讨。

李新:有,有很多,然后他们就给我提意见说,像你这样,要不你就去把你的情况写在纸上,然后到街上去,让别人看,也许有人能帮助你,但是他们一提这个,我就觉得不可能,就算不读就算了,这事怎么可能,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样,他们一说出来,我就根本没法接受,很多人就说,算了,看你这个,现在你爹你娘都不在了,可能你这个也没法上了,很多人都这么说,我一听到,别人一说,我听得越多我就越想上。

陈晓楠:别人越说,你心里越觉得要(上)。

李新:要上。

陈晓楠:要上。

李新:对。


(旁白)想到死去的父母,想到自己的付出和未来,李新不甘心轻易地放弃。但是不放弃,又有什么办法能够凑足几千元的学费?看着空空荡荡的家,四天后,李新最终决定:暂时放下尊严,外出乞讨!


陈晓楠:最后下决心说,好,我就去,那一天是什么样的,怎么样下的这个决心,怎么说服自己。

李新:可能是我听别人说,我不能上学了,可能我听这句话听得很多遍了,这句话是我最不想听的,所以我才想起他们说可以乞讨,肯定能解决一点问题,这也好像算是一种捷径吧。

陈晓楠:那个话对你刺激很大?

李新:对。

陈晓楠:在你们村子里,也有很多人出去乞讨,他们会看不起那些乞讨的人吗,你们家乡的人会看不起他们 吗?

李新:不会。可能是因为穷,乞讨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对他们来说,但是我从小就把这种乞讨看成是一种,怎么说呢,我也不是看不起他们,这么做好像。

陈晓楠:对你来讲是不能接受的。

李新:对,没法接受这个。

陈晓楠:当时对你来讲,为了上学这样一个理由去乞讨,放下尊严,对你来讲,你刚才讲是暂时地放下这个尊严。

李新:对。

陈晓楠:这个天平是怎么去摆?

李新:当时也很矛盾,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尊严再怎么也是最重要,这学不上也就算了,但是想来想去,还是不服气,读了那么多年,到最后就这样没了,好像太不甘心了。

陈晓楠: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爸爸妈妈在的话,他们会同意你这么做吗,他们会怎么决定?

李新:可能不同意,但是我觉得我爸在的时候,他肯定也无能为力。

陈晓楠:你这样做,是不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你得完成你爸爸的这个愿望。

李新:是啊。因为当时我爸,他以前成绩也很好,他在学校的时候,有一些师范的,当老师这些都不要他考试,直接请他过去,他都不愿意去,他也就是为了上大学,那时候,到最后我爸什么都没有,当时,很多人就说我爸野心太大了,导致最后什么都没有,当时我放弃师范,我去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人就说,你要吸取你爸的教训,不要太奢望了。

陈晓楠:他们也说同样的话,说你野心太大了?

李新:对对。

陈晓楠:上大学对你来讲,当时是一个巨大的野心?对周围的人来讲。

李新:是。

陈晓楠:但你最后决定,还是得把这个野心进行到底。

李新:对,还有,我觉得,父亲母亲为我付出这么多,如果我不坚持,还有就是能够有一点点希望我不去争取的话,好像这样自己也不舒服,所以就委屈一下吧,还剩下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做决定去乞讨了。


陈晓楠: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我能明显的感觉到李新一直用力压抑着自己,他一直在不断地喝水,以此来缓解一下内心的冲突情绪。或许你不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表情,可是我想你一定能够听到,他总是在深深地叹气。实际上,在我们后来编辑整个节目的时候,才愈发清晰地感觉到,似乎是无数次地听到他的这种叹气。为了全片的节奏,我们甚至还删掉了很多,可是最终我们发现,他的谈话,仍然被这高一声低一声的叹息贯穿始终。而我想,这样的叹息,其实并不应该属于他这样的年龄。李新形容说,决定去乞讨,于他,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战争。他没有想到,放下尊严,哪怕只是暂时地放下,也是那么的不可思议,那么的艰难。但是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已然做出的决定带来的只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战争。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7:34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编导手记:我眼中的大学生"乞丐"
2004年08月04日 17:11



朱卫民

坐在去南阳的火车上,我心里还是没谱,电话里的李新坚决不同意采访。说实在的,一个大学生去乞讨,其间肯定有很多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职业的敏感让我们欲罢不能,哪怕只是去见上他一面。一路上我们猜测着,讨论着。感觉好像颠簸了很长时间,火车才在凌晨两点的时候停在了南阳车站。他会接受我们采访吗?

按照约好的时间,我们提前来到了李新的的学校门口。晓楠、我、骈庶,都没有见过李新,甚至是他的照片,更糟糕的是在电话里我们忘记了与他相约见面的方式。于是我们几个只好打趣说看谁能先认出他。十一点整,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孩出现在校门口。我们三个不约而同的说:就是他!虽然没有言语,但是他的举止神态还是让人一下就能感觉到他与周围人群的那种距离感。李新很内向,说不了两句脸就会红。就是这样一个文绉绉的男孩子,怎么走上街头,向路人伸出乞讨的手呢?李新燃起了我们每个人想要了解他的冲动。时间已近午餐时刻,我们就一起走进了一个看上去中档一点的餐厅。李新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可能他从来都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们点了一些李新的家乡菜,是那种带辣的贵州菜。我们种种细节上的考虑都是想尽可能从心灵上来接近李新。我们没有轻易去触及那段让他倍感屈辱的乞讨生涯,我们知道乞讨给他心灵上带来的撕扯,他几乎不能再次承受。小时候、家乡、上学,我们甚至谈起了我们非常不熟悉而又是李新现在专攻的数控专业。起初的李新还是缄默寡言,不过慢慢的,他也开始讲一些,而后话就越来越多,间或他还会像孩子一样笑起来,笑得是那样的单纯。李新乞讨的事情学校知道后给他的压力非常大,我们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矛盾、痛苦还有那种撕裂,我们知道他想倾诉。晓楠说:"你可以把你的委屈、痛苦说出来,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为你的行为辩解,让你的内心得到彻底的解脱,你要知道你所面对的不是你个人的事情,是很多人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故事。还有多少像你这样的穷孩子想要上大学啊,知不知道你的故事对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吗?"也许是他心灵深处最脆弱的部分被触动了吧,三个小时之后,他同意了接受采访。我们答应不出他的正面像,不在他的学校里拍任何一个镜头。

考虑到不影响他的上课,而且他的时间我们一分钟也不愿意耽误。我们当天没有采访,而是安排在第二天,真的很幸运,因为那天他只有一、二节有课。

下午我们就在这个中原小城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离李新学校约十公里的地方,我们找到了一片安静的小树林,树林边有一个很少人光顾的湖。虽说过了惊蛰,但在闰月时节,万物还显得有些萧瑟。在好似冬日的阳光照耀下,眼前的应景倒更像一副美丽的水墨画了。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第二天李新下课之后,我们就来到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小树林。采访刚开始,他似乎是在尽力的压抑着自己内心情感的东西,一切的讲述都很平淡,就像他一直盯着的那面湖水,波澜不惊。尤其讲到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竟然是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的平静。但所有人都能看出来,他在压抑自己,他在拼命压抑自己,他不让自己流泪,他不停地喝水,以至于采访中间留下了一段很大的空白。不过直到讲述母亲出外打工之前来见他的最后一面,李新的压抑终于彻底崩溃了,他的极力克制变成了失声抽泣,我们知道他思念母亲,我们也知道李新为我们打开了他的心门。

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李新内心那种始终不停地战争,上不上大学,乞讨或者不乞讨,他对一切都在寻找着理性的解释,这些解释一次次的建立起来,又一次次地被他自己无情击破。直到采访结束,或许直到目前,他内心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继续上学,上学到底值得不值得他那样的放下尊严,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好像在很深的海底里挣扎,而这种挣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说完这些,李新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来上一声完全不应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那种很老成的叹息,沉重而沧桑。在我们后期编辑整个节目的时候,我才愈发清晰的感觉到他的这种叹息几乎是贯穿采访的始终,这不能不让我对李新的未来产生深深的忧虑,在这样沉重的十字架下,李新何时才能摆脱心灵的枷锁,何时才能彻底走向社会,寻找到真正属于他的新生活?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湖边已是蛙声一片,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也许和李新相比,生活对它们来说是太过惬意了。它们的欢唱一次次地压过李新的诉说,于是我不得不不止一次地走到湖边去打断它们的快乐,让它们安静下来与我们、与这片冬日下的湖光林影一起倾听李新的故事。李新一直都没有怎么正视晓楠,他对着如镜的湖面,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童年、少年和现在的故事,他似乎是在讲给自己听,给自己一种理由、一种证据、一种释放。我们庆幸我们找到了一个能让李新吐诉心灵的地方。

原本打算三个小时的采访一直延续到了五个小时,采访结束时,残阳如血,已近黄昏,一轮弯月早就挂在了天上。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是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们起先约好的出租车并没有如约而至,我们这时才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离城十公里的地方,我们怎么回去?李新说没关系,走上一个小时就能打到车。看来我们只有扛着机器步行了,连晓楠都没闲着,双手也拎满了东西。李新主动上来扛了最重的脚架,我们一群人在这夜色渐浓的初春黄昏边走边聊,俨然没有了先前的那种陌生与隔阂,倒更像朋友。几个小时的采访,可能李新很久以来压抑的痛苦沉淀了些许,他似乎轻松了很多,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甚至还能跟我们开些小玩笑,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就很欣慰了。因为回程的车票已经买好,本来打算和李新再一起吃顿晚饭,但因为赶车的缘故我们只得放弃,李新说没关系,后来我们想到了中午我们买来当午餐的饼干,于是就让他带着吃。李新起初坚持着不要,但后来他好像想到了什么,有点孩子气的说,好吧,宿舍里每次都是同学们买零食,会分给我吃,这回我终于也可以拿回去点,分给他们吃了。于是,李新就是这样和我们分了手。在李新的学校门口,我们看着他拎着那包饼干,消失在夜色里。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7:35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M07]

街上现在是有一些学生在乞讨。我想,不会都是假的吧
作者: 泡泡    时间: 2004-8-11 17:47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M07]

街上现在是有一些学生在乞讨。我想,不会都是假的吧

哦,我一直当是行为艺术。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09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quote]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M07]

街上现在是有一些学生在乞讨。我想,不会都是假的吧

哦,我一直当是行为艺术。[/quote]

这个玩笑有点苦味!
作者: 泡泡    时间: 2004-8-11 18:13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苦吗?


你知道吗,现大的大学生是可以无信用贷款的,也可以打工的,大不了把自己签给哪个款爷富姐,就是做鸡做鸭也强过上街乞讨!!!

我怎么就一根筋呢,我怎么就觉得妓女的职业都比乞儿高贵呢?

愿意接受吴的批评再教育。 [M12]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8:14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17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苦吗?


你知道吗,现大的大学生是可以无信用贷款的,也可以打工的,大不了把自己签给哪个款爷富姐,就是做鸡做鸭也强过上街乞讨!!!

我怎么就一根筋呢,我怎么就觉得妓女的职业都比乞儿高贵呢?

愿意接受吴的批评再教育。 [M12]


乞儿也有很多种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份"工作".

说"苦"只是觉得好象不太适合在这种帖开玩笑.

不必较真!!!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18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明白,但是这不会是最终趋势,对吗?
作者: 泡泡    时间: 2004-8-11 18:21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丫的,你老糊涂了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啊。

晕死。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8:23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quote]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丫的,你老糊涂了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啊。

晕死。[/quote]


咦,那你为什么说娼比乞高贵呢?假如他们从事这些的职业是因为贫的缘故。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25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quote]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丫的,你老糊涂了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啊。

晕死。[/quote]

请原谅老同志!!!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27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老同志的帖子一般都很有深度.我还是喜欢拜读的.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8:34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谢谢小吴 [M02]
作者: 泡泡    时间: 2004-8-11 18:37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再谢老吴。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43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都对!都受用!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8:44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对了,你为什么叫辛普森呢? [M05]

他可是,,,,,,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48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进公司时,要起个英文名,其他的太多了.正好在放追捕直播,所以.....

而且美国有个卡通片叫THE SIMPSON'S,所以.....
作者: 潜水员    时间: 2004-8-11 18:53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社会是现实的!!! [M30]
作者: Simpson_Wu    时间: 2004-8-11 18:56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潜水员 At 2004-8-11
社会是现实的!!! [M30]


好深啊!我晕.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1 18:58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令人吃惊的俄罗斯
2004年07月22日 16:19







俄罗斯的教师工资大约每月100--300元人民币,政府官员的工资也不高,俄罗斯教育研究院院长的级别很高.至少相当于我们的副部级,但是他的工资仅折合人民币700元。

收人尽管很低,但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我所见到的是男人衣着考究,女人漂亮时髦,商店里食品丰富,总体感觉是,人们的生活并非贫穷。我曾根据当地的物价对俄罗斯人的收入与支出粗略做一番对比,结论是:他们挣的钱根本不可能满足现在的生活水平。那么他们哪儿来的钱呢?

老百姓钱从哪儿来,"影子经济"下,"灰色收入"有之,各有各捞钱的渠道,但重要的是政府的高福利政策。对于正处于经济困难中的政府,维持如此高的社会福利,真的是很不容易。

就说莫斯科市民的私家车吧,莫斯科市区马路上跑的车,在品牌和新旧程度上不及北京。市区街道上,到处跑的是旧车该淘汰了。可入家毕竟是有车族.大街上见不到自行车,市民出行,除了乘地铁,挤公共,就是开私家车。

又深入了解了一下,算是基本上揭开了谜:市民们在生活上有许多不用花钱的地方。尽管俄罗斯经济萧条,但它的社会福利仍然令人羡慕。

首先,居民住房不收费,虽然现在也学我们,开始住房改革,把公有住宅转给私人,但政府规定,人均18平方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钱。

还有,自来水、热水(一天24小时供应)、供暖,从来就不收费,索性连水表都省了。这个国的公民根本不知水表为何物。天然气和电的计价收费也是粗放型管理的低收费,这种收费对居民来说根本就不算是开支。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全民公费医疗也着实令人不可思议。我国的公费医疗仅仅是对公职人员及国有企事业职工而言的。你没有有国家编制的工作,就享受不到公费医疗。而俄罗斯却是全民公费医疗,农民,无业者,只要你是俄罗斯公民,就一律公费医疗。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唯一不免的只有药费。所有的人得了病,不管什么病,甚至都不管你是不是俄罗斯人,只要在俄罗斯境内的任何人得了病,救护车就给你往医院拉,就给你治。

俄罗斯的经济虽然是多年来处于停滞状态,但它的义务教育制度却依然如故。用我们的话说,叫作"再穷不能穷教育",学生上学一律免费,教科书均由学校无偿提供。而且所有的学校一律免费供应全体学生一顿丰盛的、营养充分的早餐或午餐。我曾就此询问过俄方人员,为什么要免费供餐。俄方人已感到很吃惊,竟反诘;"学校不供餐,让孩子们到哪吃饭呢?"我说:"难道他们家里不给做饭吗?""家里?营养怎么保证?"俄方人员吃惊的表情使我感到惭愧----人家

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我都当作问题来提!

据实论,俄罗斯的确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度。我们常常自夸"地大物博",到了俄罗斯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地大物博。以莫斯科为例,该市所辖面积极大,城区内早已留足了大面积的绿地,甚至还有成片的树林。市内道路非常宽阔,有时甚至使人感到空旷。据介绍,莫斯科市民60%以上在郊区建有私家别墅。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别墅的土地成本极低,而且,市郊的自然环境也很好,树林,湖泊、草地随处可见。市民可以随便选个地方就盖别墅,既不用"规划'批准,也不用购置土地,交地价。盖别墅时还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砍树锄草,因为政府不收任何费用,所以这样的别墅造价很低。我曾经同一位俄罗斯朋友开玩笑,说要买下一座80平方米的小别墅,那小别墅建草地上, 树林旁,不远处有一个小湖,可以钓鱼,这样的别墅,我问他卖多少钱,他出了个价,吓我―跳:500美元?如此低廉的造价如此宽松(简直就是放任)的政策,难怪市民们纷纷跑到郊区去建别墅。逢到假日,多数市民都携家带口开着汽车出城度假,尽情地享受生活。

来源: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网站 作者:毕运涛
作者: 潜水员    时间: 2004-8-11 21:56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Simpson_Wu At 2004-8-11
[quote]QUOTE Create By 潜水员 At 2004-8-11
社会是现实的!!! [M30]


好深啊!我晕.[/quote]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已! [M30]


也许很冷漠,但在世界上值得唏嘘的事多了去了!
[M27]
一次又一次的看到了听到了 [M13]

就只能一次次的折磨自己弱小的心灵!
[M27]
次数多了,人就麻木了!


不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是我唯一能做的! [M13]


因为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容易! [M07]


我只能在心里祝他好运! [M29]


每次向各路祌明祷告时祈求天下太平! [M41]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2 14:38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2集):(一)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乞讨
2004年08月11日 16:22



解说:2003年7月的一天,已经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李新第一次离开家乡真正的走出了大山,但是他要去的并不是梦中的大学校园,而是四川重庆。没有第一次离家的兴奋与好奇,有的只是内心的挣扎与撕裂,因为李新清楚的知道他去这个陌生城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乞讨!


陈晓楠:你以前去过重庆吗?

李新:没有。

陈晓楠:以前最远去过哪儿?

李新:哪儿都没去,最远也就在县城,什么地方都没去。

陈晓楠:到了重庆以后呢。第一步做了什么。

李新:第一步,就是游荡,什么事都不做。

陈晓楠:你都带了什么出来?

李新:什么都没带,就带个身份证。

陈晓楠:钱呢。

李新:钱,带了两百块钱。这两百块钱是我叔叔给我找的。

陈晓楠:刚到重庆先干了什么?

李新:首先下车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看能不能有一份什么工作。

陈晓楠:找到工作了吗?

李新:我就去看那些专门贴招工的那些东西,就看了很多地方,当时就在想,到底是讨还是打工算了,每次看到招工就想去看一下,但到最后还是觉得如果打工的话,一个月就几百块钱,要是打工就不可能再上学了。

陈晓楠:因为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是吗?

李新:是。

陈晓楠:你必须要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当时任务是多少,你必须要拿到多少钱才能上学。

李新:要学费有五千零五十。

陈晓楠:那你当时看打工,一个月是多少钱?

李新:打工一个月,最多的有七八百的。

陈晓楠:就是说你现在只剩一个月的时间,最多能挣到七百到八百块钱。

李新:对,我可能还要花一点,是吧,那我还要花车费回来呢。基本上就剩五六百块钱了,那打工根本就不可能。


解说:李新清楚的知道,靠打工想要筹到学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找工似乎只是为了拖延一下上街乞讨的时间。因为真正走上街头向别人乞讨,对于李新来说比做出乞讨的决定更加的艰难。在陌生的城市,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他彷徨,他犹豫,他想放弃,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的摇摆。想到他们那个人均收入不足四百元的小山村,想到年迈的父母背着行囊艰难地爬上火车出外打工的身影,他觉得周围的世界离他是那么的遥远,人群中,李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但同时似乎也更加坚定了他上大学的决心。几天后,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已经漫无目地的"逛"了好几天的李新,终于决定抛开一切,开始乞讨!


陈晓楠:当你真的下了这个决心之后,接下来要行动的时候,你发现你会吗,怎么讨?

李新:不会。然后我就逛逛,就逛了好几天,好像找工作为了拖一点时间,因为我觉得乞讨,那太难了,没法做那事,不想放下这尊严,那也算是一场战争吧,好像也是几天时间,三四天,到最后我身上带上的那两百块钱就花完了,那前几天都是在火车站里面过,晚上就在火车站或者候车室里面过的。到最后我还是觉得,既然想来了,就试一下吧,现在什么都不管了。就这样。然后去买笔,买纸,就写。

陈晓楠:你在哪儿写的呢,当时你住在火车站里。

李新:当时不是,当时身上还有几十块钱,我写那个,肯定不想让别人看见,我就找一个最便宜的旅舍,当时住的是四块钱一个晚上。

陈晓楠:你之前都没有住过旅舍?

李新:没有。

陈晓楠:就是因为要写这个,所以特别住了个旅舍?

李新:是。

陈晓楠:怎么写的。

李新:就把我实际情况写在那张纸上,让他们看明白我确实很困难,我想上这个大学,希望大家帮帮忙。然后写完了,也是好几天才敢到街上摆。

陈晓楠:一个步骤都花了你好几天的时间?

李新:对。

陈晓楠:先是在街上走了三四天。一边走一边想。

李新:是。

陈晓楠:买了笔和买了纸,写了。还是要再挣扎。

李新:对。也是好几天都在斗争,把这东西写完。还是不敢用,有几天过去了,真的没钱了,想着时间也是过了挺多的了,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到最后我就硬着头皮,过去了。


解说:2003年8月2日,李新找了一个人少、偏僻的街道,把那一张已经写了好几天,但揣在怀里一直都不敢使用的求助信铺到了地上,艰难的蹲了下去。


李新:一放到那个地方,开始的人很多,就害怕,还是不敢,最后找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把它摆好。

陈晓楠:没有人的地方。

李新:对。

陈晓楠:谁能给你钱呢。

李新:第一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看见,偶尔有一个两个过来看一下,就这样。

陈晓楠:你第一次把那个海报摆在地上,你是坐下来了。

李新:我是坐下的。

陈晓楠:第一次坐下来,坐在海报旁边,是什么感觉。

李新: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就好像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人了,那个时候,当时就觉得,做个人很难做。当时自己蹲在那儿,眼泪就不断不断地流。

陈晓楠:那一刻,没想过,不上学了?也不要让自己这么痛苦?

李新:对,确实是这样想,第一次就得了几块钱,我也不知道几块,反正就几块,当时就是说,不上了,就是这样上学付出的代价太高,好像这样不知道值不值得。

陈晓楠:那时候想为什么非要上呢,为什么非要上呢?

李新:因为在我们那个村里,有些人就是说,你们家命运就是那样,好的出头,好像就跟你们家没有那个份。

陈晓楠:你就是要争这口气?

李新:对,我想听这样的话也不爽。

陈晓楠:尤其在你爸爸妈妈都出了这个事之后,就更加没有人觉得这是可能的?

李新:对,听有些人在背后说就是,命该如此。

陈晓楠:所以你就得跟这个命斗争一下?

李新:对。

陈晓楠:上了这个学能彻底改变你的这个命运?

李新: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是这个大学我要是能够念完的话,我觉得已经没什么埋怨了。

陈晓楠:没有什么遗憾了?

李新:对。


解说:李新说,一个人蹲在那条偏僻的小巷,虽然很少有人来看他的海报,但是他觉得好像有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他看似的,他不敢抬头,脑海里一片空白,他甚至忘却了自己身在何处,周围的景象变得模糊而遥远,静静的没有一点声响,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不真实,好像是一场梦魇,他挣扎着想从这梦中醒来,他挣扎着想要逃离。李新觉得时间过得是如此的漫长,又是如此的艰难,第一天乞讨,他要到了五块钱。


陈晓楠:当时第一天要到了几块钱,是吧。

李新:对。

陈晓楠:照这个进度也不行啊。

李新:是啊。

陈晓楠:你的任务当时是五千块钱。

李新:因为当时我呆在那个地方也就是几十分钟,没多久,因为我不想在那里呆了。

陈晓楠:坚持不了了。

李新:对,当时那种情绪实在是受不了。当时就觉得自己没钱走了。大不了就不读书,干嘛在别人面前乞讨。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2 14:39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2集):(二)我在煎熬中苦苦挣扎
2004年08月11日 16:22



解说:无法承受乞讨时那种痛苦的煎熬,李新想到了放弃,但是第二天他还是来到了街上。他说经过长时间挣扎,艰难的做出了乞讨的决定,有了最痛苦的第一次,接下来的第二次似乎就有点身不由己了,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踉踉跄跄的向着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走去。


李新:第二天过来就什么都不想了,就找上人最多的地方,把纸摆上,然后什么都不看,就低着头在那个地方,那天我一蹲就是四个多小时。

陈晓楠:经过第一天那一次最痛苦的第一次之后,第二天就彻底的就放开了,不想了。

李新:对,也不要再想了,自己一想,什么都不管,只要钱,当时就这样想,只要能得钱就行,什么都不想,那个时候还想去抢劫呢。

陈晓楠:你还想过这个呢?

李新:对,我说如果我去抢劫的话,也许没抢到什么钱,但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可能。

陈晓楠:乞讨和抢劫有什么不一样?

李新:我觉得抢劫就是违法,要是我被抓到了,我就什么都没有了,乞讨的话,大不了就是那时候那些人笑我,看不起我,以后有的是机会,当时那样想的。因为如果去抢劫的话,很有可能一辈子什么都没有了。

陈晓楠:乞讨你觉得只是暂时的有人笑你,有人瞧不起你?

李新:对。

陈晓楠:周围经过的人看见海报,他们是什么反应。

李新:可能在那方面骗人的,可能已经不少了,我第一天的时候还没多少人说,就是看的人,然后就没有人相信我这是真的,可能就是说,我这个人是个懒汉,不想做什么事,就来这里摆张纸,让别人给你钱,然后你就坐着吃,有很多人就是这样说的。

陈晓楠:你听到他们说这些了?

李新:听到了,而且很多。

陈晓楠:你跟他们争辩吗,你告诉他们是怎么回事吗?

李新:我告诉,但是我又不知怎么证明自己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跟他们说,他们就不跟你对话,他们说完就走了,当时就是说,你不信就快走,当时我也没说,我就说你快走吧,我心里面是这么想的。

陈晓楠:你又不敢说心里想的。

李新:对,我说你不信,你就快走,你不该在这儿影响我。当时就这么想。不过有心的人还是有,不过那些人都要问一下,都要具体了解一下,问我考了多少分,然后怎么着,就跟他们说一些,然后他们说可能是,然后他们就给一点钱,当时他们给钱,我太不好受了就是给钱的时候,我就说,我怎么向别人讨钱了,别人给我钱的时候,我就说,好像这个钱我怎么用,我干嘛要向别人讨钱。

陈晓楠:你接过那钱的时候?

李新:对,接钱的时候,就心里特别难受。别人给的越多,这种情绪就越强烈。

陈晓楠:给的越多,你反而越难受。

李新:对。


解说: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李新低着头蹲在求助书的旁边,他不再想面子,不再想尊严,他要抛开一切一想起就让自己痛苦的"私心杂念",他想尽快的要到钱,然后逃离这座城市。但是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还是始终形影不离地跟随纠缠着他,让他无处藏身。


李新:但是到后来我一过去就好像有点习惯了,就是说每天早上就知道自己要做那件事,就去看,到街上去看,哪个地方有人,然后就准备到什么地方摆。反正心里还是在矛盾,不过这样少了一点。巴不得这时间赶快过去,赶快凑点钱,然后回去,

陈晓楠:当时你在街上看到有别的乞丐吗,乞讨的人?

李新:有,有的都是一些残疾的,或者是一些很幼小的,还有一些老的,看到那些很多。

陈晓楠:你那会儿觉得你跟他们。

李新:跟他们不一样,因为我看到他们是那样,而我是有劳动能力的,所以我觉得我要那个钱好像是不应该,因为我觉得不上学的人也很多,因为我写了几句英语在后面,怕别人不信,他们一般都说,一般有文化的人都不去做那种事的,那我就把几句英语写上。

陈晓楠:证明你以前是学过一些东西的,可能会考上大学。

李新:对,就给我一点,能证明我一点是学生,就这样,后来我就加上几句英语,我觉得那几句英语有好多人都不认识,所以那段时间我觉得比我差得还有很多人,这些学不上也罢,所以就这么想的。

陈晓楠:街上有没有人说,我的孩子还没上大学呢?我干嘛要给你钱,让你上大学?

李新:没有。

陈晓楠:有没有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你非要上这个大学。

李新:好像也有,当时在我记忆里,应该比较多的就是能考上大学,没钱读书实在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一件事,就是最可恶的就是那些不想做事,想在那里骗人家钱,在我记忆里,很多人的反应就是这样。

陈晓楠:相信你的人不多?

李新:对,相信的人不多。

陈晓楠:你觉得他们如果真的是,如果他们知道这是真的,他们能理解你为什么这么做吗?能理解你这个决定吗?

李新:能理解。

陈晓楠:后来在街上呆了多少天?

李新:一共二十天左右吧。

陈晓楠:那你很有经验吧,这二十天。

李新:差不多。也不要什么经验,只要你在那个地方摆上,有同情你的人,他就会给你钱,


解说:李新曾经是父母、他们那个村的骄傲和希望,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班干部,他说乞讨时的他,没有尊严,没有自我,想到学校、想到老师和同学,他时常恍惚的觉得那个蹲在人群当中乞讨的人不是自己,他说那时的他,就像一个寒冬中快要冻僵的人,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同情的话语,都会让他感到温暖,让他铭记终身。


李新:我记得有两个女孩子来陪着我在那里蹲下,她们是上高中。

陈晓楠:为什么陪你蹲下呢?

李新:我也不知道。

陈晓楠:她们怎么跟你说。

李新:首先她就给我十块钱,然后她一直在旁边站着,好长时间,可能就是没人相信吧,然后她就过来,蹲在我旁边,她就说,我陪你在这儿蹲一会儿吧,我就说不用了,这样太不好意思了,她说没关系,我就在这儿蹲一会儿,她什么也没说,然后有人走过来,她就看那些人,看怎么没人相信,怎么没人同情,我看她反应就是那样,然后她蹲了有十多分钟,我说你该走了,我也要走了。当时我蹲在这里,怎么就没人相信,她一直没走。


解说:和李新的交谈中,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他在努力的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着理由,但每当这些能让他内心稍许释怀的理由出现,他又会不自觉的用另一个理由把它推翻。比如他一会儿觉得为了改变命运,暂时放下尊严也可以说的通,但一会儿又觉得无论怎样都不能没有骨气,这无疑是人生一个很大的污点,一会儿觉得其实不上大学的人有很多,自己再怎么着也不能伸手要钱,但随即他又想如果人们知道了他是真的想上学而不是欺骗,或许也应该理解他,不应该把他和普通的乞丐混为一谈。就这样,他的理由被一次次建立起来,然后又一次次被推翻,再建立起来,再被推翻,因此到最后,似乎李新仍然没有给出任何一个坚定的答案。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起起落落之间,我知道我面前的这个18岁的年轻人经历了他人生中最为惨烈一次自己对自己的讨伐,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陈晓楠:二十多天,你一共要到多少钱?

李新:要了一千多一点点,时间也快到了,因为我觉得我在那里受那种心里折磨也够多了,我就说,这钱也要不到多少了,我也回去了。
作者: 阿正的舅舅    时间: 2004-8-12 14:40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2集):(三)我最怕的事情是欠人钱
2004年08月11日 16:24



解说:在重庆乞讨了二十多天, 2003年8月25日,李新失望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到达凯里后,他就直接赶到弟弟就读的中学,把乞讨来的400元钱交给了弟弟,叫他用这钱交新学期的学费。


陈晓楠:你弟弟知道你出去乞讨的事情吗?

李新:知道。

陈晓楠:你和他商量过吗。

李新:没商量。我跟他说。

陈晓楠:他什么意见。

李新:他也表示很无奈,他也想,可能那是唯一的可能的希望吧,就试一下,那也算是机会,他反正没反对。当然他也不会赞成,但没办法

然后我回来,基本上我去乞讨那钱救没多少了,就剩六百块钱吧,我叔叔去东借西借,都没借到,没借到,然后我就去贷款,拿着通知书,去信用社。

陈晓楠:贷到多少钱。

李新:准备去贷五千,然后贷不到五千就贷三千。

陈晓楠:为什么贷不到五千呢。

李新:因为那银行就说,像你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还,也不知道能不能还,所以这钱也不能多贷,最多最多就贷两千,他当时说,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要的是五千,那你就多贷一千吧,贷三千吧,就五千,我就不想了。

陈晓楠:带着你贷到的这三千块钱,加上你原来剩下的乞讨得来的六百块钱,离学费还差一千多块钱呢。

李新:对,还差一千块钱。

陈晓楠:就是你踏上火车,真的赶到学校的时候,兜里那些钱是不够他要求那些钱的。

李新:不够。

陈晓楠:那你心里怎么想,当时一路上。

李新:当时我就想,还是再去看一下,先到学校去吧,当时我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了,


解说:似乎人在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之后,就是被它的惯性推着往前走了。对李新而言,既然已经做了这样的决定,就一定要寻找一个答案,看一看它的结果究竟如何。因此虽然他要来的钱离学费还有着相当的距离,而且如果要上学,就必须带着这样的负担,他还是决定不能回头,继续向前走。李新说,第一个学期中,其实他的学校并没有严格逼着他马上还上欠下的钱,也并没有给他一个非常明确的期限,可是他依然寝食难眠,因为他从小最怕的事就是欠人家的钱,再加上太想把书念下去了,他实在怕有哪一天,忽然成为他大学生涯的终点。这一天会不会到来,什么时候会到来,这个悬念,成为性格内向的李新心中一个无法排解的谜团。



陈晓楠:站在火车上二十多个小时,在想学费的事吗。

李新:想,一路上就想那个,看能不能,就想能不能有其它方式,能让我进这个学校,想得最多还是,当时也在想可能进不了那个学校。

陈晓楠:最后你踏进校门的时候,第一步踏进了这个理想当中梦寐以求的大学的校园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李新:觉得好像还有那种家的感觉,还挺高兴,就是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能不能进那个学校。

陈晓楠:但是已经让你有了家的感觉。

李新:对,那个时候,因为我来是一个人过来的。

陈晓楠:突然有一个地方,你可以属于它,对吧。

李新:对,我说终于有个地方,可以让我落脚,不过我不知道这个地方能不能长久,然后第二天我就去报名,我去报名就去拿我的那些证明,申请书过去,然后我就找到我们系的党支书,他就看了我的情况,他就问我,你身上带多少钱,我说三千多,然后说,那三千多,你就留一千多做你这个学期的生活费,你就先交两千多吧,我就帮你开个缓交手续。

陈晓楠:你就欠了两千多的钱。

李新:对,他就说,你就先交一部分,留一部分你再回家,想想办法,把这个学期的交了,这个贷款我们以后再考虑。

陈晓楠:也就是说,不能立刻贷款,这一年欠下的两千多块钱,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李新:对对。

陈晓楠:后来带着这两千多块钱的债,你一个学期是怎么过的。

李新:还是有很多顾虑,还有两千多,两千七百块没交,有时候班主任过来说,要没有交的话就交齐。

陈晓楠:就在班上。

李新:对。

陈晓楠:当着很多的同学来说,大家知道都有谁没交学费吗?

李新:应该不知道。

陈晓楠:但是你心里觉得。

我心里觉得,这钱该交了,但是又好像不知道怎么交。


解说:当初来到学校,助学贷款是李新能够上大学唯一的希望。助学贷款迟迟批不下来,欠下学校的近三千元钱和下学期的学费怎么办?生活费又从那里来?钱的问题像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李新的心头,时时刻刻地纠缠着他。李新多次想到了辍学,但是经历了如此多的煎熬、折磨才好不容易走进了大学校门的他,看着周围无忧无虑的同学,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李新说,那时候只要有一点希望,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象救命稻草一样紧紧的抓住。但对失去了父母的李新来说,他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绝望中,李新又无奈地想到了乞讨!

2004年寒假,李新南下深圳,再次乞讨。


陈晓楠:你上一次在重庆的时候,当时十几天,是吧。

李新:二十天。

陈晓楠:乞讨得了一千块钱。那么你这一次如果再去深圳的话,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么离你的目标还差很远,而且如果你是打工的话,可能挣到你说七八百块钱,你为什么不选择打工呢?

李新:因为打工也凑不齐啊。

陈晓楠:但是你乞讨能凑得齐这钱?

李新:这有可能。只是有可能而已。但是去乞讨比打工希望大一点,因为是别人给的,也有可能一分不给的,也有。

陈晓楠:这好像就是赌博?

李新:对,就像赌博一样。

陈晓楠:因为打工是即定的,一定只能得这么些钱。

李新:嗯。打工最高最高就是五六百,七八百。

陈晓楠:但是乞讨有可能得到。

李新:有可能得到三四千块钱,有可能,因为去年暑假有那段经历,所以还是想到那个,就是说最后一次吧,看能不能把没交的学费凑到,然后交到,我下年学期没有措施的话,我可能就不读了,自己打工,来供我弟弟来上算了。

陈晓楠:你当时做好心理准备?不再读了。

李新:还没进学校或者进学校之后都想过这个。

陈晓楠:那你前面的努力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不就都白费了吗?

李新:我也想过努力可能不成功的,我去乞讨我也知道,冲着就是大一的学费,到了大学然后再看学校有没有贷款或者减免这一方面的,如果没有的话,就算我白上了这个大一,其它的我也没有什么遗憾。

陈晓楠:因为连乞讨都已经(做了),这件事都做了,已经所有的努力都已经尝试过了,如果还不行的话,你就只有放弃了。

李新:对。

陈晓楠:想到放弃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李新:我觉得自己努力这么多,如果还没有什么办法,这乞讨如果要我一直乞讨读完这大学,我想我是读不到了。

陈晓楠:你说这是最后一次,再赌一下。

李新:嗯。


解说:在对李新的采访几个小时当中,我一直在问我自己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因为我们回忆的是那样一段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的经历,是他心理最深刻的痛。为了保护李新,你们始终没有看到他的面孔和表情,不过其实我虽然面对着他,大多数时间李新也没有看我的眼神。我们坐在水边,而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水面,象是要把一肚子的心事都讲给那一面湖水听。
作者: valleyhuxiao    时间: 2004-8-14 15:28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看了让人堵得慌.
我有一次看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才几个月的孩子在街边乞讨,那孩子还在吃奶,那女人就在这大街上给孩子喂奶,也顾不得害羞.说是孩子病了花光了钱,他们夫妻俩是从农村来打工的.
看着那孩子我就想哭,因为我也是一个五个月大的女孩的母亲,我给了她十块钱,其实我想多给一点,但觉得给多少都没用的,尽一点心意吧,我蹲下来问那孩子的情况,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讲话,因为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M06] [M06] [M06]
可怜的孩子
作者: valleyhuxiao    时间: 2004-8-14 15:52
标题: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我觉得他就不该选择读大学,一定要量力而行.他简直成了杀害他父母的杀手.同情他但不赞同他.人活着有很多种活法,当生存都成问题时,还读什么书.活下来是第一的.还有自己的亲人,你凭什么要他们为你付出那么多,甚至是生命呀.你的未来比你的父母的生命还重要吗?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