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转贴]为什么反日情绪愈演愈烈?
[打印本页]
作者:
y8816
时间:
2004-8-9 13:26
标题:
[转贴]为什么反日情绪愈演愈烈?
亚洲杯赛场成为中日两国之间角力的场所,甚至引起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这是很多人赛前没有想到的。人们对于某些重庆球迷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分歧,平面媒体上能够发出的大多是"理性"的声音,论坛上则旗帜鲜明的分成两派,值得注意的是支持球迷作法的人相当多的不是所谓的"愤青"。
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上没有出现对日本人的偏激行为,在更早的80年代,中日关系似乎更为友好,中日间许多城市结成友好城市,《铁臂阿童木》和《花仙子》等动画片是许多人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没有人会提出"抵制日货"的口号。为什么近年来中国民间对日本人的仇恨情绪愈演愈烈,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中日两国之间在很多问题上摩擦和冲突不断,例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遗留化学武器伤人问题,民间对日索赔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有些人把这些问题视为民间反日情绪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其实这种看法不够深入。上面说到的那些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已,并不是近些年才产生的,比如说日本首相并不是现在才参拜靖国神社,以前也有过,钓鱼岛归属也是一直存在争议。这些问题之所以这么引人注目,是因为现在比过去有了更多的民意表达空间和渠道!
民众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科技发展带来丰富的资讯传播机会,客观上使得政府的控制力有所削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府或多或少有意放松这方面的言论控制。
比如说民间对日索赔问题,政府原来一直采取阻挠、压制的立场,生怕在外交方面引起麻烦,近年来态度才变为乐观其成。再比如民间组织登钓活动,要在以前,只有香港人能办到,因为大陆根本不会让你的船只出海。对于许多中日摩擦问题,媒体现在可以大张旗鼓地予以报道,政府在也想借用舆论的力量为对日外交制造声势。当然舆论放开的结果会出现一些和政府不一致的声音,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政府在这方面也有所顾虑,QQ屏蔽"保钓"等词语就是这种顾虑的反映。再拿"抵制日货"(我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人想号召抵制日货也没辙,广播,电视,报纸肯定不让你说,发传单的话一不小心会被抓进去,现在则可以在英特网上闹得全世界都知道。
媒体的报道让更多地人知道或记起了几十年前的那段惨痛历史,记住了日本人带来的灾难。这些作法显然不能称之为"狭隘的反日教育"。在我看来,政府对日态度的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双方GDP的差距在缩小,日本对华经济援助的价值也越来越小。另外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日两国之间的资源竞争态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政府在中日敏感问题上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想通过历史遗留问题来牵制、打压日本。
日本人在历史问题上的不负责任的言行,拒绝反省的态度,以及日本民间许多不友好的作法当然是激怒中国人的原因,但日本人N年来一向如此,因此我不把这看作近年来民间反日情绪高涨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来民间的反日情绪在不断积累,但是由于缺乏话语权,这种情绪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表达出来,网络论坛和体育赛场这些不大受控制的地方就成了大众化的宣泄渠道。相对于以前只能在观众席上众口一词地喊口号,球迷的嘘声可以看作民间意愿自由表达的一个象征,我相信朝鲜人观看国际比赛的时候是不能发出这种嘘声的。当然这种嘘声过于偏激,并不理性,这可以理解。打个比方,一个人长期失语的情况下忽然能说话了,他一下子也说不好。由于长期缺乏话语权,我们也不大会发出自己独立,自由,理性的声音。
要注意的是,部分重庆球迷的做法虽然很有"市场",但代表的只是部分国人的立场。有些人为这种行为感到羞愧,觉得会让世界笑话,但我不会有这种想法,虽然我不赞同人家嘘。一个国家总有人穷有人富,有人偏激有人理智,有人素质高有人素质低,但不管他是个什么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要注意的只是表达的场所和方式,不会尊重别人的话,也不要侵犯他人(比如往人家头上扔瓶子)。想控制言论,只许某种"理性"的声音代表大家说话,这才是最危险的。真正的理性是要靠不同的声音争议、辩论出来的。
作者:
tanya
时间:
2004-8-9 20:48
标题:
Re: 为什么反日情绪愈演愈烈?
[M21] 支持一下,虽然我还在犹豫要不要买SE的手机 [M20]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