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私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经理”杂谈 [打印本页]

作者: 龙潭隐士    时间: 2008-2-19 12:43
标题: “私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经理”杂谈
“私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经理”杂谈


张文伏工作室

  公募基金公司的经理明星持续加盟私募,使得私募信托这一由“草根”开创出来的领地热闹非凡。

  出身“草根”的私募,与出身“名门”的私募,由于出身的差异,因此在两者身上还是都留下了隐约的印记。

  虽然信托化私募基金是由草根私募首创,公募基金经理们绝大部分是后来者,但是相对而言,出身正规军的私募们则显得更敢于高调出场;而不少早期进入的草根私募,则是韬光养晦,刻意低调,即使在新信托发行时也刻意回避媒体的采访。

  曾有私募人士顾虑:虽然成功实现阳光化,但是私募信托本身却是有着基金之实却无基金之名;虽然借道信托曲线登陆资本市场,但是并不是受证监会主管而是受银监会主管;虽然人人都认为信托型私募产品是由私募机构主导的产品,但是实际上这类机构仅仅是充当投资顾问的角色,为了回避政策限制,这类产品被迫增加了一个受托人的中间环节,受托人就是信托公司本身;虽然央行等部门的官员常常会提及大力发展私募投资,但是他们所指的私募常常是特指私募股权投资,而谈及私募证券投资的少之又少。

  这种有实无名的生存状态,使得私募信托的掌门们时刻处于矛盾当中,一方面希望增加公开露脸的机会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资金,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过于张扬会引来监管部门的不满。

  政策因素的不明朗,对于出身公募的私募而言似乎问题不大,这些人本来就有着足够的知名度和拥护者,即使不主动宣传他们的行踪也会有媒体跟踪报道。但是对于出身“草根”的私募基金操盘手们而言,则时刻要面临着说还是不说的两难抉择。

  出身公募的私募管理人,每一个前进的脚印都清晰可见,他们一般出身名校甚至是毕业于海外知名学府,学成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大券商或者其它的投资机构,成为业务骨干,最后进入基金公司,成为基金经理。 相对而言,不少草根私募均是半路出家,其简历以及所谓的投资业绩,均难以取信于投资者。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www.junjing.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