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1|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嫦娥奔月——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4 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定于明天下午6时05分发射!目前“嫦娥一号”已完成最后检查测试,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从今天凌晨6时开始,将一直向火箭加注燃料,补充添加到点火前4分钟。

  本报北京消息特派记者李志伟报道:昨晚8时,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宣布: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计划于10月24-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为24日18时左右。

  发言人表示,目前,卫星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已经转入发射区,均完成了总检查,各项测试正常,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

  据悉,为加大嫦娥一号卫星入轨成功率,此次发射已提出了“零窗口”的发射目标,即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段内,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

  根据飞行计划,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将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逐步加速,预计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后,卫星将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此后,卫星将继续工作1年时间,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绕月探测工程的工程目标是:研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科学目标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40万公里间的地—月空间环境。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说,绕月工程是中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测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部分国外航天局的代表现场观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23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嫦娥一号升空1400秒后能判断发射成败》

昨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介绍,“嫦娥一号”已完成最后检查测试,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今晨6时开始,将一直向火箭加注燃料,补充添加到点火前4分钟。

  今晨6时,“嫦娥”发射进入加注发射,开始为火箭加注常规燃料。上午10时起,加注低温液态燃料液氧,1个半小时后,开始加注液氢。

  据介绍,低温加注要求非常高。程序相当危险,一粒米大小的液氢掉在地上产生的热量足以造成爆炸。无关人员须远离发射塔架。所有燃料加注完成后,火箭加上“嫦娥一号”卫星的总重是260多吨,其中燃料重量是40多吨,火箭设计的推力是300吨。

  点火前15分钟,最后一批10多人塔架勤务人员将步行离开火箭,分别前往两处躲避,一是距离发射塔架60米的山洞,一是直线距离200米外曾用过的地下指挥所。这批人不能离发射架太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在最短时间赶回现场,以控制和解决问题。

  据称,火箭直线上升8-11秒后,便开始向东南方向变向。飞行120秒后,火箭一、二级分离,飞行200秒后,火箭二、三级分离,同时抛开裹在卫星外面的整流罩。飞行1400秒后,星箭分离。此时,地面仪器接收到卫星的各项参数正常,表示火箭发射成功。

  程静说,距“零窗口”时间越近,成功率越高,燃料成本越低。如24日确定的时间天气突然出问题,按测量,25日、26日都有发射窗口。

  长三甲14次发射100%成功

  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消息表明,长征三号甲火箭迄今已成功实施了14次发射。

  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说,根据国际发射市场反馈的信息,我国火箭有三大优势:一是性价比较高。二是可靠性较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射成功率是100%,即使同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同类火箭相比,可靠性也属较高。三是技术较先进。目前最短能在23天内完成一次发射,与国际水平相当。(新华)

  “嫦娥”飞天看老天啥脸色

  “发射火箭、卫星,对气象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郭学文说:第一,没有强降水。在整个发射期间,也就是在4-8个小时内,不能有超过1毫米即小雨以上降水。第二,无雷暴或闪电。从加注燃料到火箭发射时段内,场区周围30公里内不能有任何雷电活动。第三,地面风不能大于14米/秒。“至于气温、能见度等,对‘嫦娥’飞天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郭学文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25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嫦娥奔月的启蒙意义》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已经进入倒计时。国防科工委将宣布“嫦娥一号”升空的具体时间。10月22日18点05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则将进行一次“模拟发射演练”,实战合练时将进行模拟点火。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登月所引发了一系列突破常规发展的跳跃式创新,比如大量高精尖科技手段的运用,国家资源重点投入带来的产业规模效应以及一大批具有前瞻视野的发明创造。

  最关键的是,登月给人类本身带来了社会发展理念的 “颠覆性改变”,人类第一次将思维与身躯同时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到地球以外的无限宇宙空间中,实地接触了月球表面,人类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种科学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人类文明编年史从国家疆域、地球视野进入到“光速世界”,堪称又一大跨越。

  “嫦娥奔月”带来的启蒙意义正在于此。十七大刚刚圆满落幕,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六方面内容写入党章,一个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全面小康的社会蓝图框架初步描绘。而“嫦娥奔月”背后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在事关全民族利益、指向国家改革开放深化的重大时代事件面前,民众与中央上下同欲,其产生的集中效应不但能确保 “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后的日常建设中起到领航灯作用,保证社会又快又好地和谐发展。

  载人航天更大的启蒙意义来自于精神上。载人航天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世界华人的欣喜。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国,可是中国却在很久以前丢掉了自己的强国地位。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国家强大的希望对于中国人都是激励,这种激励又进一步刺激了新的成功,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中,获得巨大的内生动力。“嫦娥奔月”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将成为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嫦娥奔月”是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媒体为此投入空前报道力量。众所周知,公共舆论的开放自由,往往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媒体对相关领导、专家与当事人的逐一访问,更多的真实信息呈现于公众面前;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识、时代意义,公众接受了氛围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启蒙。可以说,以太空探索为主导的科技革命浪潮,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民权意识……笔者相信,“嫦娥奔月”也会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有形与无形影响,让政府和民众共同受益。

  “嫦娥奔月”是中国冲向太空的一小步。可“嫦娥奔月”却成就着中国航天的希望,成就着为此奋斗终身的无名英雄们。历史不会遗漏中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每一步,让我们耐心等待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26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理性看待中国探月》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让很多国人立即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何时能够登上月球?为此,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如今,在“嫦娥一号”即将发射之时回顾他的回答,能让人更理性地认识我国的探月技术水平。

  记者:中国即将实现探月,那么离登月还有多远?

  欧阳自远:我国现在的航天工程,包括卫星和载人航天,都在地球周围运动;而像探月这样的深空探测,则要求飞离地球。目前(2005年),我们所有的卫星只能离开地球3万至4万公里,要提升到平均38万公里那样一个遥远的距离,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发展的支撑。就拿探月来说,要求有新的火箭、新的通信和测检方法;而登月,则需要攻克更多难题:

  首先是火箭的运力。要登月,就得携带很多东西。既要有能上月球的东西,也要有让宇航员回来的能源,需要两个有强大动力的飞船。

  其次是进入月球区,要减速,让飞船稳定地在月球轨道上运行。这要求有极其精确的计算。做登月准备时,登月舱和服务舱要分离,一个上月球,一个准备接宇航员离开月球。这就要求两者实现对接,这是一个技术难题。

  除此之外,登月时,要在复杂的月球环境中找到一个登陆点实现登陆,要有宇航员走出飞船进行探测活动;回来时,还要让登月飞船有足够的动力,让宇航员返回,等等。

  记者:我国为什么要开展探(登)月计划?

  欧阳自远:虽然我们可以借鉴他国探(登)月的成果,但很多科学技术还得靠自己去研发。目前,在太空运行的800多颗卫星中,美国占了一半,中国只有34颗。中国导航定位系统用的是美国的系统,中国所有的火箭、飞机、轮船、汽车甚至包括人,美国的系统都可以监控。

  探月的真正价值不是许多人能直接意识到的,如同第一颗卫星上天时,人们无法想象它会有多大价值。以美国“阿波罗”计划为例,它不但带动了美国科技、经济、军事等的发展,还衍生出了3000多种技术成果,可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使美国在科学技术上领先,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外,人类所有关于月球的知识,绝大部分是来自于“阿波罗”计划,而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最近,美国人有个测算,“阿波罗”计划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1∶14。

  记者:中国探(登)月技术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有多大差距?

  欧阳自远:世界上已有960多人次进入过太空,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413位进入太空的人。2005年,全球各地都在网络上观看了美国实施的“深度撞击”工程,美国的发射器准确撞击了距离地球几亿公里的彗星,证明他们远程打击的精确度在几亿公里外的误差还不到1公里——这就是美国的科学实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美国做过许多探月和登月工作。苏联有3次无人登月取样,只取到300克月球物质样品。美国则有6次、共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取得了381.7公斤的样品。而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行动中的很多环节我们还未试验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攻关。

  事实上,即便是无人月球探测,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分步走:第一,要有一颗可以稳定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对月球进行全面探测;第二,要实现更为艰难的探测器软着陆,甚至有机器人走上月球进行精细探测;第三,要考虑把采集到的样品送回地球上。

  当然,“嫦娥工程”中也有许多技术与尝试,是开创性的。可以说,在国际探(登)月领域,美国、俄罗斯是第一梯队,中国、欧盟、日本是第二梯队。有人打比方说,中国是“二锅头“——第二梯队的领头人,这很能概括中国航天技术的实力水平。但有一点,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总是让人很吃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2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嫦娥卫星发射实现四大突破》

做客新浪网“嫦娥工程系列访谈”第二期的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航天飞行力学和火箭弹道轨迹设计专家余梦伦。他介绍说长三甲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大;过往发射100%成功,飞行可靠性强;适应性强三大优点,也因此被选择发射“嫦娥一号”卫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余院士来到新浪网嫦娥系列访谈。

  余梦伦:向新浪网友们问好,有机会和大家多讨论。

  主持人:嫦娥一号发射在即,余院士您怎么看嫦娥工程的意义?

  余梦伦:嫦娥探月工程,是我们中国人一直期望的,实际上在1970年代中国航天人就期望有机会发射月球探测器。国际上探月1960年代末已经进行了,包括著名的美国阿波罗计划。那么有人说,中国在21世纪进行探月,意义好像不怎么大了。但我们觉得探月是中国人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有责任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

  今年6月1号长征火箭第100次发射,象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进行探月,我们的长征火箭和卫星飞向深空,脱离地球达到38万公里这样一个距离,也是中国航天特别大的一个飞跃,我觉得意义确实很大。

  这对全国人民来说也是一个突破。航天探月是在各行各业的支持下才能够进行。航天领域包入了全国各行各业,有电的、有机械的、有化工的、有材料的,需要各方面合作才能搞。所以这个探月工程也是全国整个科技界,整个工业界一个总的显示力量的机会,涉及整个国家水平。

  主持人:刚刚您说,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有100次发射,那嫦娥工程是长征系列火箭第多少次发射呀?

  余梦伦:101次已经打了,6月1号以后又发射了一次卫星,嫦娥飞月工程发射可能是103次。现在计划的具体情况可能有些变化,但肯定是在这个之后。

  主持人:实现这么一个远距离发射,在火箭、轨道设计等等技术层面要实现哪些突破,才能圆满地完成这次任务?

  余梦伦:一般是有四个难点。第一个问题是轨道设计,这样的轨道我们第一次飞;

  第二个问题是控制,在飞行中有火箭的控制,有卫星的控制。火箭与卫星在飞行当中必须有一个参考系,就像船在大海航行,必须有个灯塔指令航程,所以飞行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参考机制,这些都是控制上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环境适应。因为它从地球出发要经过大气层,还有电离层,深空中还要考虑太阳辐射等等,这些环境过去没有遇到过。

  第四个问题是构造远距离测控,远距离测量。火箭发射也好,卫星飞行也好,我们地面的人都必须要知道它飞到哪儿,所以必须要测量。还要和飞行器保持联络,火箭和卫星要把信号传输下来,我们的遥控指令要传输上去,这些都是需要进行通讯的。这么长的距离,过去我们没有实验过。

  主持人:我们来一一地解读这四项。先说一下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长三甲火箭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功能?

  余梦伦:网友们可能都经常听到长三甲这个火箭名称。中国的运载火箭都取名为“长征”, 1970年4月24号发送第一颗卫星的是“长征一号”,是比较小的火箭。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火箭慢慢大了,各方面能力提高了。之后有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所以我们的长征火箭系列一共有四个系列。长征一号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打了两次。长征二号系列很庞大,主要打一些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它是两节火箭,能力还不是很大。

  从长征三号开始,我们在70年代开始研制的。就为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上了6000公里的通讯卫星要求地球同步,卫星始终固定在某地上空,可以对地通讯。长征三号火箭就是为了这个用的。长征三号的运载能力大概只有1.4吨。

  随着卫星技术发展,通讯容量的增加,卫星的重量越来越大了。卫星研制单位提出,要搞两吨重的卫星,我们就相应重新设计了火箭,在长征三号技术基础上把火箭再做大,我们叫它长征三号甲,区别于长征三号。它的运载能量可以达到2.5吨,东方红三号卫星等很多我们在用的卫星都是由它来打的。

  主持人:您刚说到长三甲火箭有一个特点,它的运载重量比较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促使最后选择用长三甲来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呢?

  余梦伦:长三甲火箭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还有一个叫长征三号乙,也就是长征三号B,它的运载能量还要大,那么为什么我们选中长三甲火箭呢?因为长三甲火箭1994年第一次发射,到今年为止,它发射了14次,成功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它是到目前为止最可靠的运载火箭。

  此外,还因为长征火箭系列中,长三甲火箭是用来打高轨道的。而嫦娥一号卫星重量在2吨左右,也是高轨道,所以基本上匹配了。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长三甲火箭的样子,它发射的时候有多重?

  余梦伦:它的长度大概是52米,大概有十几层楼高,世界上各个火箭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高度。大家马上可以在电视里面看到它的发射情况,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它的直径是3.35米,大概有两个汽车那么宽,体重大概是250吨左右。

  主持人:我了解到长三甲火箭还有一个比较灵活的控制系统,可以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的“调姿定向”。请您给网友解释一下什么叫“调姿定向”?

  余梦伦:一般火箭飞行当中有自己的飞行姿态,同时卫星也对飞行姿态有要求,比如它的天线朝什么方向、太阳帆板朝什么方向都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在发送的过程当中,有时候就需要一定的姿态,比方天线要对地,太阳帆板要对太阳。往往入轨的时候火箭的姿态不一定和它所需要的姿态相一致,所以我们在火箭入轨以后就要调整火箭的姿态到它需要的位置。这个叫适应性,就是适应卫星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对火箭的要求包括:运载能力要大,第二要飞行可靠,第三要适应性。

  主持人:长三甲这两项都具备吗?

  余梦伦: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0-24 10:3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我家小宝贝从上周就开始盼望看嫦娥一号的发射了。他超喜欢太空啊、宇宙啊之类的东东。

下面这个链接是sohu上提供的嫦娥一号动画演示,孩子很喜欢看的。
http://videoad.sohu.com/goddess/intro.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3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
嫦娥一号发射倒计时

·36小时:系统最后一次检查。
·12小时:发射前功能检查。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
·90秒:转电。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3秒:起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33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引用作者 Heidi2004 于 2007-10-24发表的原文
我家小宝贝从上周就开始盼望看嫦娥一号的发射了。他超喜欢太空啊、宇宙啊之类的东东。

下面这个链接是sohu上提供的嫦娥一号动画演示,孩子很喜欢看的。
http://videoad.sohu.com/goddess/intro.html



国人振奋啊 [M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0-24 10:36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我收到现场发回来的照片了,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3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探月工程是投资而非消费》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并两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而在最近,为众瞩目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就将进入发射时刻。这一系列发射活动,表明中国正在向一个航天大国迈进。而这一进程今后还可能加速。本月19日,由国务院批准的国防科工委《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已正式发布,部署了“十一五”时期航天发展的九项主要任务。

  中国大力向太空进军,也引来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太空项目具有投资巨大的特点,在经济上是否划算?会不会拖住国家总体发展的后腿、干扰既定的国家发展战略?这类问题人们关注尤其为多。

  对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计划的疑虑,并非不可理解。在上世纪下半叶的大多数时间内,苏联都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两个世界航天大国之一。但一个超级大国在其看起来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出人意料崩溃了。是不是包括航天工程在内的一些大而无当的科技、军事等项目,耗尽了苏联的血液,竟致最后解体?

  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应该量力而行。一个国家也是一样。晚期苏联的解体,当然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因素存在。当一个国家什么都做、在什么方面都想“领先”世界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充裕经济能力作为支撑,那结果反可能是欲速则不达,被自己垒起的大山所压倒。苏联当年的那些航天项目,基本是因美苏争霸、为军事用途而设,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产业和商业需要并无多少相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耗性的,不利于国家整体战略能力的生成。

  即便如此,也还绝不能说苏联的解体,与苏联在航天工程上的消费有必然联系。从大国兴衰与其可以调用的物质资源的角度来说,苏联后来无法支撑其超级大国衣架,根本的缘由毋宁说是它在海外扩张过度。大国生长于稳健守成,消逝于无度扩张。当一个国家在世界各地都进行军事投资的时候,再大的国家都可能捉襟见肘。

  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在苏联将人造卫星和航天员送上天的时候,苏联的工厂却造不好老百姓家用的热水瓶,在关系民生的日常经济生活领域,苏联不仅远远不能与同期的美国相比,也远远不能与今天的中国相比。中国现在致力于向太空进军,是在一般消费品生产已经极其充裕、初级加工业已经饱和、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提升产业水平,必然要在新的科技和产业领域动脑筋,航天技术及相关产业,恰恰正处朝阳之中,瞄准这一领域发力,再也自然不过。

  而从世界范围来论,在国家总体经济能力获得良好发展后,在太空领域加强投资乃有着一般性。不仅中国,传统航天强国美国、俄罗斯及第二梯队的日本、印度和欧盟等,目前都各有其太空科技发展计划,日本上月还刚刚发射了它的探月卫星。

  在航天科技领域的投资,从长远来说收益肯定会大于付出。在苏联时代,在航天技术上的巨大投入有成为苏联经济发展的累赘之嫌。不过,这对如今继承其衣钵的俄罗斯却并非坏事。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复兴频频为人所谈起,而其物质性基础,其实不外靠两个:一是卖石油,典型的资源经济;另外一个,就是高新军事科技,包括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优势,这也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财富。

  航天和探月工程如果像苏联一样基本用于军事目的,那就仅仅是对国家财政能力的消费而不是投资,如果将它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为一体,就可能成为国家竞争力生成的新着力点。显然,中国目前向太空的迈进,不仅与苏联也与自身在过去的模式已有明显分别。在探月卫星发射前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协作配套中心与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对中国探月工程品牌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在这种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新思路下,包括探月工程在内的太空科技开发,正如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说,将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一样,“势将推动中国高新科技的进步,带动经济建设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3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引用作者 VECENT 于 2007-10-24发表的原文
我收到现场发回来的照片了,哈.....开心!


神女,牛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0-24 10:3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现况如何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0-24 10:41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好可怜的月亮啊 [M06] [M06] [M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0:43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西昌雨住天空放晴 嫦娥一号有望按期发射》

24日凌晨4时左右,西昌骤降暴雨。持续两个半小时后,暴雨逐渐减弱,约在清晨7时10分,降雨基本停止,天空开始放晴。

  今天凌晨,4时5分开始,西昌下起小雨,几分钟后便演变成如注的暴雨,许多前来报道的各地记者和参加旅行团准备参观嫦娥一号发射的人都担心卫星能否按预期升空。

  此前专家综合分析指出,发射窗口为24日18:05,前后不超过30分钟,假如期间气候条件不理想,则要推迟到第二天18:00,如仍然条件不允许,便需再次推迟至26日17:55,假设错过了这三次机会,则只好等到明年年初再择机发射了。

  记者电话联系专家获知,选择发射窗口,不仅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还必须参考月球的状况,要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才能确定。

  专家称,假设今天傍晚下起小雨,正常情况下应该对卫星发射没有影响,只要不下暴雨且没有雷电,嫦娥一号按预期发射,基本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10-24 10:45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嫦娥奔月[/color][/b]——定于今日18时05分发射(ZT)

引用作者 VECENT 于 2007-10-24发表的原文
我收到现场发回来的照片了,哈.....开心!


啊,LS的莫非在现场有密探?!将相片贴出来大家瞧瞧吧! [M05]

我之前也曾联系过西昌的金英旅行社,想带孩子去现场观看发射来着,后来+1说孩子太小(才4岁),旅途太辛苦(需到成都转飞机),而且担心现场人多,可观看的时间又很短,而且发射时间跟天气有关系,万一因天气情况改到深夜发射,要孩子半夜起来看会有困难,不如就在家里看电视转播了,因此作罢。

希望今天天公作美,发射也都顺顺利利的。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9 05:27 , Processed in 0.2178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